親子關係,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知行合一不可分,堅持目標不放鬆。

歡迎來到箜的世界。


本來想繼續分享《如何閱讀一本書》接下來的內容,而且今天要分享的內容也已經弄了一半,但是發現最近整理這本書的時候特別困難,以前的話肯定跟自己死磕,但這一次,我決定放過自己,進入新的篇章,再回去多讀幾遍這本書,如果可以再繼續分享後面的內容,如果暫時沒辦法就停下,分享別的內容。

所以想來想去決定今天要分享的是親子關係的內容,也是樊登老師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

親子關係,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親子關係決定孩子的一生,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其實我們每個人和世界的關係問題,都能從童年和父母的相處方式中找到答案。

和父母相處的方式,會投射到一個人的行爲習慣、思維模式、情緒處理方式,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模式上。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

這也就是我們要如此重視親子關係的原因,因爲養育方式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一個人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他和整個世界關係的投射。

我們可能有對自己孩子發脾氣或者粗暴對待的時候,當我們小的時候可能也被父母這樣對待過,所以你還記得你小時候是怎樣對抗的嗎?是直接跟父母起正面衝突嗎?

我想大多孩子都不是這樣的,也不太敢這樣,但內心會有巨大的壓力,因爲我們跟父母對抗的方式,通常是被動的、隱祕的。

如果父母習慣了對孩子嚴厲苛責,孩子長大後就容易把所有的挑戰、壓力、批評,甚至一點點討價還價,都視作道德問題,誤會別人說的話、做的事,誤認爲對方的動機是瞧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

今天跟朋友們談到有小朋友在寄宿學校“偷拿”了老師要給所有孩子發的小零食,被老師當全班面批評,也被老師在家長會上批評孩子有“品質”問題……覺得丟臉的父母,回家又對孩子上綱上線地“教育”……

生活中,確實有孩子總被父母上綱上線地“教育”,一點點小事也被父母提高到“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高度。比如,貼上“你是一個不尊重父母的人”“你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這樣的標籤。

孩子內心肯定會形成巨大壓力,然後找機會報復,可能是成年後的一些特殊習慣,或者如上面所說,容易把所有的挑戰、壓力、批評,甚至一點點討價還價,都視作道德問題,誤會別人說的話、做的事,誤認爲對方的動機是瞧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

還有常見的問題:孩子不好管,孩子一做作業,我就發飆、生氣。

表面上看,父母關注的是孩子的作業,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核心來自父母自身。關注一件事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但選擇發飆和生氣的父母,因爲他們自己還沒長大。這樣的父母,童年時可能總是被壓迫、被欺負,他們的內心就是一個遇到困難無處傾訴的軟弱、無助的孩子。

所以,再次強調下作者的觀點:一個人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他和整個世界的關係。

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過:“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人無法脫離人羣、社會而獨自生存,每個人只需要處理好兩種關係,就能與世界從容相處。

第一種是自己和父母的關係。

第二種是自己和其他人的關係,包括與伴侶、孩子、同事、合作伙伴等的關係。

而其實第二種關係是第一種關係的投射。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可能超越了我們的想象。

有了孩子,一方面我們其實也更能理解父母,但另一方面可能驚訝的發現,自己的很多行爲可能無意中跟自己的父母竟然是一模一樣的。孩子給我我們再次成長的機會,而且這次的成長比之前來得更清醒和猛烈。

願我們跟孩子一起終身成長,成爲更好的自己!

好啦,今天就到這裏啦,明天繼續。


作者:箜

若是同頻夥伴,歡迎留言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