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間教室:安徒生的童話裏,有座來自南京的瓷塔

有一陣子,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段子,說當年德國人給青島修建的下水道,一百年都沒壞,而且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郵包,裏面放的是圖紙還有修復工具,青島在修路時還會挖出當年德國工匠留下的備份零部件。

這個故事常常用來說明德國的工匠精神,並暗示中國缺乏這種匠人精神。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德國下水道的故事後來被證實是謠言,而中國人其實從來不缺乏所謂匠人匠心,甚至有比德國下水道這種戲劇性更大的真實案例。

比如在張岱的《陶庵夢憶》裏就記載了一個特別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六百年前的南京。

這是一個什麼物件呢,張岱的原文是“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那它究竟有多大呢,足足有三十二丈之高,相當於101米高,這就是前後共歷時17年才建成的大報恩寺塔。這座塔建成的時候,轟動很大,記得小時候讀過《安徒生的童話》裏面還提到了這座“來自東方的瓷塔”。

沒錯,這是一座瓷塔,塔身全部貼有五色琉璃瓷片,瓷片上還畫了飛馬、飛羊、獅子、白象等圖案。在明朝時期,中國的琉璃製作技術發生了質的飛躍,琉璃塔、琉璃牌坊等等,都在這一時期大量的湧現,建築開始變得色彩斑斕,而且很靈動。

除了琉璃瓷片,大報恩寺塔從上至下懸掛了數百個風鈴,放着兩百多盞油燈,日夜通明,名爲長明燈,這樣的場景真的很像安徒生的描寫“我剛從中國來,我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所有的鐘都弄得叮噹叮噹地響起來。”

在這座塔誕生的數百年裏,遭遇了無數次雷擊火災和人禍,卻每次都能及時修復如初。比如在19世紀,英國與請朝廷簽訂了《南京條約》,當時英國人好幾次來到大報恩寺塔,將塔中的不少琉璃瓷片撬下竊走,如今還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但是那些被偷走的瓷片很快就被修復好,而且和幾百年前剛建成時一模一樣,這是爲什麼呢?

在張岱的《陶庵夢憶》裏記載了這座塔的一個驚人的祕密,當年建塔的琉璃瓷片燒成的時候,一共製作了三套,一套用來造塔,其它兩套埋起來,還編了號碼作爲標記。如果塔上損壞了一塊瓷片,只要把損壞的那塊瓷片的編號報給工部,工部立刻就能發送一塊補上,跟原來的一模一樣。

這樣的建築細節,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是相當壯觀震撼的。在感嘆中國古人的匠心智慧的同時,我們會發現早在明朝時期,我們的生產力和社會組織力已經如此發達。

明代這樣的匠心,更是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大家現在如果逛南京的城牆,會發現很多城牆磚上都密密麻麻刻着文字,比如江寧府提調官某某某,白下縣主簿某某,有的磚上刻着總甲、小甲、造磚匠人、燒製窯工,每一塊磚都對應着一個人名。這些磚頭不僅僅表明了生產地,還鐫刻着製造者的名字,我們現在所說的溯源管理模式,早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就已經應用的非常成熟了,這也使得南京的明城牆歷經六百年仍然屹立不倒。

對於這種匠心精神,張岱也做了非常精彩的論述,我個人覺得這段話簡直就是對匠人精神最好的解讀:世人一技一藝,皆有登峯造極之理,至人必以全力注之,及其通神入化,必待天工。

在很多人固有的認知裏,中國古代的這些大工程,一定是封建王朝壓迫百姓,強徵勞工才能建造成的。但是張岱認爲,這些工匠其實內心是處於一種悠遊的狀態的。

想起以前看過一篇論文,裏面提到埃及的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一羣被迫勞動的奴隸,而是一羣擁有自由身份的人。

考古學家們通過考證,金字塔的確是由當地一羣有着自由身份的農民和匠人建造完成的。金字塔如此浩大的一個工程,它的匠人們一定是一羣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因爲一羣處於被壓迫和對抗中的人是很難完成這種繁複又精密的壯舉的。

通過明朝的大報恩寺塔和城牆磚,我們能發現中國古代匠人的精神狀態,那就是耐得了寂寞,受得住分寸,同時又能悠遊於心。

但是張岱寫作《陶庵夢憶》時,明朝已經滅亡了,他在書裏說“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嘗過世上一等一的美好,又經受住卑微至塵土的苦難,面對這樣的處境,張岱的選擇是“遙思往事,憶即書之”,那就是用文字保留住一個時代最後的記憶。

後來不光是明朝滅亡了,大報恩寺塔也在太平天國期間毀於戰爭,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如今大家來到南京,一出南京南站沒多久,就會看到一座後人仿製的大報恩寺塔矗立在那裏,當我們下次重新見到這座寶塔時,會不會有一種張岱在《陶庵夢憶》裏所說的感覺呢,那就是“如遊舊地,如見故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