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父母傍身的底氣

鄰居阿姨有兩個孩子,大兒子上的是985名校,學習成績特別好,時常獲得各種獎學金。

而小女兒今年才上小學三年級,學習成績也很好,並且自尊心極強,考試沒考好都能哭上幾個小時。

阿姨跟她先生沒有正兒八經的工作,兩人在建材市場開了個賣門的店面。

夫妻兩人省喫儉用用這個店面養育着兩個孩子。

平日裏,人們看見阿姨都會笑着說羨慕她。羨慕她有一個爭氣的兒子,羨慕她有一個聽話的女兒。

昨天我在小區裏碰到了阿姨,她愁眉不展地對我說,她最近很心煩。

說她大兒子今年已經大三了,他們班很多同學都打算出國留學深造了,他兒子也要去。

但是出國一年得幾十萬,這是一筆太大的開銷,家裏承擔不起啊。

阿姨試圖跟大兒子商量,能不能在國內考研,這樣家裏的負擔能輕些。等到過兩年他結婚的時候,家裏也能給他拿出一部分錢。再者,他底下還有個小妹妹呢,現在也正是花錢的時候。

她話還未說完,她兒子便打斷她了,“我不管,我同學人家都出國呢,我要是不出國到時候怎麼跟人家比啊。”

阿姨一籌莫展地看着我,“你說現在的孩子怎麼都光想着自己,怎麼就都看不見父母的辛苦呢。”

我理解阿姨的心情,但卻無能爲力。

要怎麼說呢,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多,我覺得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的趨勢,孩子的自私。

現在很多家裏都是一個孩子,全家人都寶貝着這一個孩子。父母年少時受了太多的苦,現在自己有能力了,有孩子了,便不願意讓孩子再受與自己同樣的苦。

孩子想要什麼便滿足孩子什麼,什麼東西好便給孩子用什麼。長此以往,在孩子的心裏,他便會潛意識裏覺得,自己就應該得到最好的,父母就應該滿足自己的一切需求。

這樣下來,孩子只會變的很自私,只想着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父母的辛苦。

而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是普遍的社會現象。

他周圍的同學朋友都是這樣,即便他心裏有些不一樣的想法,但在周圍同學朋友的薰陶下,可能也會慢慢變得和他們一樣了。

我們家有兄弟姐妹三個,父母當時供我們上學,也是用盡了洪荒之力。我們兄妹三人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便再也沒有伸手問父母要過一分錢。並且每月都會輪流給父母兩千塊錢生活費。

我周圍同事都說,“呀,現在像你們這樣的都已經很少了,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還伸手問父母要錢呢。”

我聽了她的話,只覺得很悲哀心酸。

父母養育了我們一輩子,到老了還不能享清福,還得負擔兒女的生活費。

金錢雖是身外之物,但父母已經老了。金錢便是他們傍身的底氣。

我一直覺得,我們要能看見父母的辛苦。

現在社會生活不易,每個人都不易。但是我們大了,父母老了。父母盡完了他們這輩子的義務,剩下的便該由我們承擔了。

承擔起自己該盡的義務,我想想父母的辛苦,那我們便覺得現在的辛苦也是應該的,值得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