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30萬,買了300萬的房子,差點兒崩潰了…”

最近有位年輕讀者問我,臨公子,你覺得如何避免成爲一箇中庸的人?

這話突然有點兒戳到我了。

假如早幾年,我或許會Balabala說半天方法論,然而現在,我反而發現“中庸”這兩個字背後的一些智慧。

比如很多時候,太用力的姿態往往會造成欲速不達的局面。

01

別過度消耗精力

我有段時間失眠得厲害,哪怕我12點前睡,都會在牀上輾轉反側。

腦子裏各種真實的、臆想的、記憶中的橋段不停輪播,好不容易呼吸放緩,突然聽到些極其微小的聲音,魂兒又被勾走了。

折騰到凌晨三四點,沉沉昏睡,然後7點起來準備上班。

可想而知,我的氣色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那陣子真是數綿羊數到天荒地老啊。

什麼深淺呼吸、冥想、助眠精油、中藥調理折騰半天都不管用。

當時還特意看了《睡眠革命》,書裏說:“能控制自己的睡眠,就能更好地掌控全局。”很好,我睡前看到這句內心一緊:這要失控了啊,怎麼辦怎麼辦,不行我要努力睡着……結果更焦慮了。

更氣人的是,這種失眠情況只在工作日出現,一到節假日,粘到枕頭就秒睡。

後來我一位前資深熬夜的朋友,說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方法:你睡前半小時別寫作、別處理特別費腦的工作就可以了。

神奇地,藥到病除了。

“你白天上班晚上碼字,工作時間長,一整天下來睡前還保持高強度費腦的狀態,自然會在睡眠時反映出來。”朋友分析說。

我長期習慣忙碌,自認是活力滿滿、能365天連續工作的類型,偶爾休息一天都有些不安:哎呀是不是太浪費時間啦,是不是可以順便做些什麼呀。

卻忽視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這個簡單的道理。

以前我習慣睡前看些視頻放鬆下,但碼字久了,內容意識變成條件反射,看到綜藝就想選題,看到有趣的對話就馬上記錄到素材庫,很難擁有完全舒展的心態。

現在睡前乖乖把燈調暗,花10分鐘發個呆。

忙碌中留白,爲自己多爭取一些恢復能量的空間。

畢竟再積極的事情,一旦過了,那就廢了。

02

別過度負債

熟悉我的小夥伴們知道,我比較喜歡房產類的投資,在國內外陸續買了幾套房。

和一些朋友聊天時大家有個共識:買房這事,容易用力過猛。

人民網等官媒就曾轉載過一篇《“加槓桿”供樓,你想過萬一嗎?》,文章中,深圳一位公司職員剛買了600萬的房子卻被裁員了,家裏有兩個小孩,妻子全職主婦,如果家庭沒有足夠積蓄,真的會讓人崩潰。

這種情況不算少見。

尤其一些房產投資者風格激進。認識的一個朋友,明明手裏只有30萬,非要想辦法讓它發揮出300萬的價值,嘗試各種組合貸、抵押貸、消費貸、讓親朋友好幫忙去貸款等,恨不得把槓桿翹上天。

這種過度加槓桿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定投房子,實際上對現金流而言是巨大風險。

首先,把絕大部分資金集中在一個投資品上,導致稍有風吹草動就面臨着巨大壓力。

而且有些人買的房子全部在同個地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每天忍不住關注形形色色的樓市動態。

心態被房產牢牢捆綁住了。

其次,房子相比起基金股票,有兩個重要區別。

1、流動性

房子變現週期很長,不像股票可隨時賣出。從掛出去到真正拿到錢,隨隨便便都要2-3個月,遇到不易週轉的房子,甚至要半年以上纔可轉手。

2、負債

負債的本質是槓桿,你要明白萬一還不上貸款意味着什麼。

賬戶裏至少留出能維持你1年的現金,保證生活品質和日常開支不受影響,不然現金流一斷,心態就得崩。心態一崩,後面的事情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噼裏啪啦統統撲街。

我有個讀者,總負債率超過90%,他滿不在乎地說,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年輕人要敢於向銀行借錢。

實際上吳曉波雖然鼓勵負債,可還補充了句:“在我看來,50%-70%的負債率是安全的。”

《國語·魯語上》有句話:“動不違時,財不過用。”

適度負債是好事,但別過度,否則竭澤而漁的做法只會把自己逼得山窮水盡,就算目標再美好也無暇欣賞沿路好光景。

03

別過度用盡時間

這幾年我還有個特別深的感觸:如果在一件事上,你投入過多時間,並不是個好現象。

開車的小夥伴可能知道,交通安全法規定,行駛4個小時就需要停車休息至少20分鐘,不僅人的精神需要調整,車子的各個零件也要及時降溫調整。

數據顯示,交通事故中有21%是由於疲勞駕駛。

就算再熱愛駕駛的人,長時間開車難免疲憊渙散。

這條規律,無論放在什麼場景都成立。

認真想想,我本職或副業上幾次不錯的轉折,都是出現在“有餘力”的狀態下。

反而當我整天忙得雞飛狗跳時,其實沒太多突破。一天下來,還自我感覺高效,“我好忙啊~我咋這麼能幹啊~”帶着淡淡的滿足感安然睡去。

不過度陷入具體事情裏,纔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學習。

多數事情無法在一夜之間完成,必須靠日積月累,持久戰模式下,每天保持打雞血的衝刺模式根本不可能。

需要適度留出喘息,才能繼續。

長跑中有個著名的“法特萊克跑”。比如說你跑10公里,就可以先正常慢跑,到氣喘時改爲快走,交替着進行。隨着漸入佳境,改爲中速跑+快速跑,再根據身體反應調整回慢跑+快走。

這種跑法極大地消除了疲憊感和單一感,在長跑中是個非常經典的訓練法。

所以說,我們做事儘量別讓自己陷入力竭的境地中。

適當做些不求有用、但求有趣的事情。

以前我週末回家,能整整兩天不出門在家工作,現在呢,自從發現小區附近幾隻流浪貓,我就喜歡每天散步1-2次,帶些貓糧和水,帶着手套和它們玩一會,半小時後再回來繼續工作,效率就高很多。也會留出週末看電影的時光。

生活不是打仗,該發呆就發呆,該娛樂就娛樂,沒有閒暇的忙碌就像沒加鹽的牛肉,食之無味。

04

別過度消耗情緒

李佳琦有一次接受採訪時,說了個細節。

他說自己會看所有評論,記者就問,那面對那些評論和網絡輿論會不會感覺壓力特別大?需要減壓嗎?

李佳琦回答:

“再不好的評論或難聽的話,5分鐘之後就過了。我不會把它放在心裏,我只會想要做到最好,讓他們那些黑我的粉絲也變成我的粉絲。”

我當下就佩服得不行,這人火得有道理啊。

不知道你發現沒,優秀的人身上有個共性,就是他們雖然也有喜怒哀樂,但不會過度消耗情緒,更不會到處放大自己的情緒感受。

《我的前半生》小說裏,唐晶在羅子君婚變後幫她找工作、找住處,力所能及地幫助她。唯獨在子君喋喋不休地訴苦時,唐晶會提醒她:

每天訴苦不能超過10分鐘。

過多的消極情緒會給一個人造成消耗。碰到不順心就大哭大鬧,要不從微信裏挨個兒找好友吐苦水,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加重了情緒的灰度。

每損耗一點能量,你就更消沉一點;每消沉一點,就更無力掌控局面一點。

最後再聊兩句。

以前我覺得“中庸”這兩個字好無聊啊,一度很羨慕大開大合的橋段。等經歷了一些事情、年齡漸長後,不得不承認它有些道理。

凡事不走極端,是一種理性的智慧。

不耗盡精力,不耗盡財力,不耗盡時間,不耗盡情緒,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纔好繼續走上坡路。

就像再好喫的東西,喫多了也就那樣了。

喫個7分飽,最美好。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