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書房#讀《史記》338天:遇事不行,自己缺德

封禪書·第二天

1

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這一年的二月,舜往東巡狩,來到了岱宗。岱宗夫如何,岱宗即泰山。舜點起柴火,按照山川大小尊卑祭祀它們。接着舜會見東後。東後就是東邊的諸侯。後最早指的是諸侯。後來才指稱皇后、太后。

舜調和曆法,使四季與月份得正,合同統一律法度量衡,修訂五禮,五禮吉、兇、賓、軍、嘉!吉禮是祭祀天地等祭祀,嘉禮有婚禮、冠禮、敬老、宴會,人一生中的大事。

各個等級分別獻上五玉三帛二牲一死雉等禮品。二牲,大儒鄭玄判斷是羊羔與大雁。韋昭稱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龍山文化時期的權力跟財富大概是劃等號的,不同等級規定不同的喫穿住用行,當有當時的社會基礎。

五月,舜巡狩到南嶽。南嶽,衡山。八月,舜巡狩到西嶽華山。十一月,巡狩到了北嶽恆山。都是按照在泰山時的禮儀。中嶽,嵩山。

舜每5年一巡狩。

2


繼承了舜部落首領之位的大禹遵循了舜立下的禮儀規矩,夏傳十四世,到了帝孔甲時期,孔甲不修德行,自我放縱,喜好祭神,褻瀆了神靈,上天賜予的二龍就飛走了。

學者研究遼西史前社會的文明進程,發現當面臨自然界的挑戰時,遼西史前文明採取了加大祭祀力度的應對方針,結果大量的資源投入到祭祀中,文明無以爲繼。這有點物競天擇的意味,同時期有的文明採取的是用實際的方法解決具體的問題,延續了下來。

孔甲之後三世,商湯討伐夏桀,打算遷移夏人祭祀土神的地點,沒有成功。商湯於是寫下來《夏社》。後八世,商王到了帝太戊,有桑樹楮樹從宮廷中長出,一個晚上就有兩手合圍那麼粗,太戊害怕。伊陟說:妖異不勝德。於是太戊修德,桑樹與楮樹就死了。

注:面對妖異天災,古人有強烈自我約束的動力。祭祀前的齋戒沐浴,今人遇到大變故時的自我約束,或是同一個心理原型。

伊陟告訴巫咸,巫咸的興起從此開始。一個說法是太戊讓祈福消桑樹楮樹的災,所以伊陟告訴巫咸。

之後的十四世,帝武丁得到傅說爲相,殷復興,人稱武丁爲高宗。這一天有雉雞飛到了青銅鼎的耳朵上,打鳴,武丁恐懼。

祖己說:修德。武丁聽從了祖己的建議,王位得到許久的安寧。後五世,帝武乙對神輕慢,拉弓射天,被雷震死。過了三世,帝紂淫亂,周武王領兵討伐。由此看來,開國創業時的君主沒有不嚴肅恭敬、謹慎小心的,以後就逐漸怠慢了起來。

注:武乙射天被雷震死這個事,讓我想起了富蘭克林。今天我們看到的被文字表達的歷史,武乙是個對神輕慢的人,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武乙其實想打破商人的過度祭祀,要王權,不要神權。

打完,收工。

明天,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