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妨“得寸進尺”些

女兒剛上一年級時,字寫得很糟糕,那時候陪伴孩子寫作業,只要發現女兒有幾個字寫得特別好,特別工整,我就發自內心真誠的表揚她,每次聽到我的表揚,女兒都別自豪,有時真得得意忘形。

隨着表揚次數增多,女兒的字寫得越來越好,現在四年級,雖然還說不上寫得最好,但是和一年級的字相比,已經今非昔比了。

很顯然,我的鼓勵讓她女兒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她認爲自己可以把字寫好,也能寫好,即使身邊人偶爾說她“字不好看”,她也會忽略別人的聲音,結果“得寸進尺”,字寫得越來越好。

我們一般將“得意忘形”“得寸進尺”作爲貶義詞使用,其實很多時候,這種精神能從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給他帶來很大的前進動力。

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有這樣的經歷:被哪科老師經常表揚,就會對那一科興趣濃厚,成績突出。

記得上初中時,有一次語文老師表揚我作文寫得好,並且作爲範文念給同學們聽。

幾次之後,我就是覺得自己作文寫得好,並且每次寫作時都特別開心特別用心,結果作文越寫越好,對寫作也來越有興趣,並且萌生當作家的念頭。

儘管現在離作家距離遙遠,儘管有時寫出的文章不盡如人意,儘管也有寫不出東西的時刻,但是心中的寫作夢依舊未息。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寫道:“得寸進尺,得意忘形”的精神,不是所謂的卑鄙無恥,而是一種讓人朝着光明未來展翅高飛的原動力,爲了培養人們的鈍感力,還需要“得寸進尺”的精神,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得意忘形”。


有益的鈍感力,是指擁有遲鈍而堅強的神經,不會因爲一些瑣碎的小事而產生情緒上的波動。

爲什麼真誠的表揚能夠使人“得寸進尺”,培養出鈍感力呢?

我想,多次真誠的表揚,會使被表揚者對自己產生強烈的信任,這種信任會形成堅強的信念,覺得自己就是對方說的樣子,並在潛意識裏向這個方向努力。

這時,即使在努力途中碰到不順或別人的質疑,可能會置之不理或者也能迅速從壞情緒中走出來,並持續向前,最終“得寸進尺”。

劉媛媛講過一個自身的例子:作爲一名差生,想要考上北大,剛開始想都不敢想。後來,她每天早晨5點多起來,跑到操場上對自己說“我一定能考上北大”。

剛開始聲音特別小,都後來,越喊聲音越大,久而久之,覺得自己就是能考上北大,即使偶爾在模擬考試中成績不理想,但是這個信念始終沒變。

有位朋友說,如果領導對她說,這個工作非你莫屬,她一定會幹得很漂亮,並且100%超預期完美達成。這也就是爲什麼有的人收到的讚美越多越優秀的原因。

當然,表揚別人,最好是真誠並且具體,類似“你很棒”這樣的表揚,其實是敷衍,並不真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