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展的眼光看世界

      感冒了如果頭疼,我們就會喫醫頭疼的藥;如果流鼻涕,我們就會喫治流鼻涕的藥;如果咳嗽,我們就會找化痰止咳的藥……

      頭疼醫頭 腳疼醫腳,是我們經歷病痛的常見思維,因爲目的很明確,就是爲了擺脫病痛的折磨。那我們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會容易進入這樣的誤區?我們容易給孩子的行爲定性,看到我們認爲不好的行爲,首先想到的就是有什麼方法來糾正孩子的行爲,於是許多家長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訓練成了消防員,天天、時時刻刻各種滅火。

      適應需求,市面也就出現了各種教育孩子的實操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

      孩子在家長眼裏成爲問題的製造者,我們容易以俯視的視角來看待孩子們。如今作爲兩個孩子媽媽的我倒覺得孩子是上天賜予成人再次成長的機遇。


    孩子每天都用充滿好奇的眼光在打量這個世界,時時刻刻都在以聽、看、玩耍的方式學習,他們是一羣活在當下的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上一秒還在哭泣下一秒就着眼淚就露出純真笑容;上一秒還在好奇的探索外界下一秒就進入了夢鄉……

      大人可以說今天的我不同於昨天的我,小朋友卻是這一秒的我不同於上一秒的我。教育孩子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要習慣性給孩子貼標籤,這是個懶惰的孩子,他永遠不可能學會勤勞;這是個笨孩子,他永遠不會有出息……

      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你有多相信自己未來變得更好,你就能多大程度上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好。


      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印度,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新聞中,不光有邊界問題,專家也有各種推斷,印度未來會不會取代我們成爲製造大國。

    但我們對印度又瞭解多少?

    說實話我們並不瞭解印度,即使是我們周圍那些去過印度的朋友,回來以後對它的印象也是千差萬別的。


    相當一部分人關注的是印度落後的一面,像市容的髒亂,公共衛生條件差,公共交通差,等等。大家都覺得很正常——“這就是印度”。你可見印度確實給人這種刻板印象。但這是不是印度的全貌呢?當然不是。



      實際上,印度的發展並不慢,包括它經常被人調侃的基礎設施、市容市貌最近10年變化也很大。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位教授曾經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輕視印度是大多數人都容易犯的一種錯誤。”

      陳舊的眼光感受不了任何新景像。 ——英國作家 薩克雷  如果不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我們就容易產生傲慢與偏見。

      只有眼光既遠又廣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揚眉吐氣——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