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1.2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惟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惟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

大家好啊,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六點半了,我們準時來一起學習論語,今天這一章啊,特別的關鍵,應該說是目前爲止最長的一章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章,希望大家呢,能夠好好聽聽。

還是簡單的來回顧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子路使子羔爲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爲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說的是子路做季氏家宰的時候,想讓年紀比較輕,資歷還不夠,能力還不足的子羔作費邑這個地方的宰,首長。孔子不同意,恐怕強行讓子羔處在這個位置會害了這個孩子。

因爲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子路聽了老師的話以後,抓緊辯解,說:那個地方有庶人在做官,有這個普通的慣例,具體的事兒都有人管,他不過是做下領導就是了,可以邊看邊學。

至於社稷,也就是祭祀五穀神和土地神,也有專門的班子,成熟的儀式,不需要過多操心。何必要先學好了,以後再去幹呢,直接幹不就行了嗎?

孔子聽了他這段話以後,就特別的生氣,說是故惡夫佞者,我最恨你這種狡辯之人。

他們兩人的差距在哪裏呢?其實就在於理念的差距,還有一個就是對於事上的理解的差距。

孔老夫子說的讀書是要先修養身心,而子路把它理解爲具體的事務,治理人,祭祀神啊,所以說老師挺生氣的。

具體能從中有什麼教義,昨天我們也講了很多了,希望大家感興趣的不妨多聽兩遍,好好的琢磨琢磨。

我們還是把重點放在今天要學習的這一章上,這一章特別的長,我算了一下,是400多字。

講的是孔子和四個弟子在一起圍坐,很開心很放鬆,孔子說我們師徒在一起沒外人,大家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呢?結果這四個人都分別做了回答。孔子對他們回答的不同態度,其中可以看出這些學生的性格,這些學生的特點,這些學生的思想層次以及孔子的志向。

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惟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惟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這一章本身比較長,由於時間有關係,我們不能講的太多,大體上給解釋一下。事實上這一章是飽含深意的,我們一句一句的來看。

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孔子的得意弟子陪着老師在一起坐着聊天兒。

其實也是一種情景教學法,不是說非得在課堂上怎麼樣,而是在坐臥之間來探討人生哲理,其實就是一場教學。

孔子就說了: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就是我比你們年長一些,孔子說,我比你們多活一天,其實就是謙虛,這是謙詞,你們不要因爲我比你們歲數大一點就不好意思,就過於拘謹,我們師徒有啥說啥吧,大家放鬆心態聊聊。

平時的時候,私下裏面,你們也會經常以爲自己才幹很高,足以濟世,就是得不到伯樂的賞識。當然了,那會還沒有伯樂,就說這個意思,就沒有人知道你們。

那現在咱做一個假設,有人知道你的才幹,給你機會,那說一說你們都打算怎麼做呢?說一說自己的志向吧!

這裏面孔子就是給大家開了一個好頭,先讓大家放鬆,然後做了一個情景假設,你們不都說自己很厲害嗎?自命不凡嗎?那要有人賞識你,那你說說你能幹什麼啊?能帶來什麼樣的成果呢?說一說你的志向讓我聽一聽,大家一起好參謀參謀。

子路率爾而對曰,率爾是什麼意思啊?就是馬上回答,老師話音剛落,他就回答了。那這裏邊能看出子路是急性子,另外一個說什麼呢?就沒有深入思考,脫口而出的。

這個就是性格,按說弟子裏面他是孔子的大弟子,年齡最長,比孔子只小几歲,他應該更穩重,但性格使然,他說話更快更直接。

禮記有言:“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就是跟我們現在開會一樣,領導讓大家說說,你得左顧右望一下,然後謙讓一讓,然後才說。那我就先說了,他就不管那一套,反正我本人歲數大,我又是大弟子,那我就先說,就少了一種那種味道。

說起來還是修養不夠,沒有能夠壓下自己的性子。

子路說的是什麼情況?其實志向來講,子路還真的是事先有準備,不是張口不知說啥。你聽他說,有1000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四戰之地,外有強敵,兵戈相加,內有饑荒相困,讓我來治理,三年之後就能讓人民勇猛作戰,並且知禮樂教化。

這裏面大家聽子路這麼一說,厲不厲害,說這個國家有1000輛兵車,說明是個大國。

這個大國,國大肯定就複雜,管理起來其實就難。那它又夾在大國之間,並且還不太平,與鄰國都有糾紛,屬於強敵環伺,這是外部環境。內部環境怎麼樣?有饑荒相困,老百姓喫不飽穿不暖,內憂外患,像這樣的一個地方,如果讓我去治理的話,我只需要三年,爲什麼要用三年啊?是一個週期,這也是一個考覈的標準,其實也是說需要一點時間,我就能夠讓人民勇猛作戰,並且能夠知道禮樂教化。

勇猛作戰,就是強兵啊!禮樂教化,那就更不得了了,這是孔子一生的追求。這樣一說,大家想子路這個人是不是胸懷大志並且叫氣勢磅礴,豪氣干雲。

那子路說完這一番話,以後孔子的態度是夫子哂之,夫子呵呵一笑,這個哂其實大家知道就是有點兒,不是那麼尊重的笑。

呵呵一笑就不是特別贊同,那哪裏不贊同呢?其實兩點,一個是說子路沒有禮貌,有些禮節是要有的,他沒有,剛纔也說了。第二個,就是說他自視太高,相當於吹牛,那麼複雜的局面,內憂外患,你只需要三年就能夠達到,富國強兵,能夠強兵,並且能夠知禮樂教化,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接着孔子就點名說,冉求,你說說吧?冉求相對來講就比子路謙虛了,因爲前面子路剛誇下海口,孔子還有點兒嘲笑他啊,自然冉求看出來了。

他很謙虛說,千乘之國,我可不敢說,但是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給我三年也能讓人民有喫有穿,至於禮樂教化,就要等別的君子來了。

那大家注意到沒有,要讓人民滿足溫飽,解決溫飽問題,其實相對來講還容易,但是禮樂教化那就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它需要長期的積累,教育,不斷的教化萬民,最後才能夠達到。

冉求說的相對就比較謙虛,說一個小國小邦,過去不是諸侯國嘛,方圓五六十里七八十里,相當於我們現在一個縣,就是你給我一個縣,我能把他治理得好,讓他們都能夠有喫有穿,說到這裏,大家要知道冉有這個人特別善於理財,就是現在的話說特別善於搞經濟。

冉有說完以後,孔子就接着問了,赤也何如?公西華,你呢?公西華就更謙虛了,他怎麼說的呢?

他說我能做什麼我可不敢說,我只能說我願意學着做點什麼。就直接不說自己能幹什麼了,只是說,我的理想是什麼,就更加謙虛了。

我們前面提到過,公西華這個人,他是有外交才能的,既可以出使,又可以迎來送往,是個出色的外交官員。

那他說的這個也與此相關,說宗廟祭祀之事,或者在國君會盟的場合,我願意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個小相,這個小相就是指的是現在的司儀官,禮儀官或者說司儀之類的。

端是禮服,章甫是禮帽。公西華他說的聽起來好像是小事,也不過就是搞外交,做個司儀。但是真是小事嗎?不是啊,它是大事啊,宗廟祭祀,國際會盟,那就是禮樂教化呀。

這個來講的話,那是比富國強兵甚至還要高一個層次的事情,因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啊。

事實上,宗廟祭祀與外交禮儀就是公西華的強項。

那這裏面應該可以看得出來,言爲心聲,說的都是自己想的,每個人說的都是自己內心深處心心念念想做的。

接下來,孔子就問曾皙,他是曾參的父親。

曾參和曾皙父子倆都是孔子的學生。另一對父子是顏路,顏回,也是夫子學生。

先看看場景,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就是曾皙正在鼓瑟,應該是之前師徒們在一起聊天兒曾皙,談着音樂給伴奏,讓這個和氣氛更加和諧。

就是曾皙鼓瑟的聲音,漸漸地就停了下來,最後有一句收音結束。然後把瑟停下來,停下來了以後就開始振作起來,注意力就放在這個上了,開始說話了。

這裏面要說到先後次序問題,曾皙的歲數肯定比較大,應該是子路說完以後,這個曾皙在鼓瑟,在忙啊,所以說他們都說完以後,曾皙正好彈奏也結束了纔開始發表意見。

那他說的就是什麼呢?異乎三子者之撰,就是我與三位師兄弟的想法不一樣。

孔子就說了,沒關係,只不過是各言其志罷了,我們自己閒聊嘛,別緊張,不用太在意,說說你真實的想法就好。

曾皙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暮春時節,陽春三月,這個三月指的是農曆,就是相當於我們春夏之交的時候,天開始暖和了,快要到夏天了。

春服既成就是春天的新衣剛剛穿上身,擺脫了寒冷,可以出去遊玩了,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春遊踏青一樣。

這個時候春光大好,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百花齊放,碧草藍天,好日子啊,我就約上五六個大人,帶上六七個小孩兒,少年,結對出門踏青,到哪裏去啊?到沂水河邊去沐浴。就是到那裏邊洗個澡,洗完澡以後到舞雩臺上吹吹風,舞雩臺是魯國祈雨的祭臺,然後呢,一路唱歌,一路回家。

曾皙的一番話,把老師說的是心馳神往,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哎呀,我的志向和你一樣。

三子者出,曾皙後。子路,冉求,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在後面就問老師,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他們三位同學的回答,老師怎麼看呢?

孔子這個時候就說,只不過是各言其志罷了,沒怎麼看。

那曾皙就問啦,你說沒怎麼看那你當時爲什麼哂之呢?你有點兒哂笑之路呢。

孔子就是說,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就是你有志治國,首先就要懂得禮讓,從你一開始回答就看出來,你一點禮讓的表現都沒有,態度也不讓,說話也不讓,口氣又特別大,當然要敲打他啦!這就是孔子的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接着又說冉有,誰說方圓六七十里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一個邦國,一個諸侯國呢。千乘之國是國,五六十里也是國呀。

那大國政治和小國政治哪個上檔次呀?孟子在講王道和霸道時講過這個問題,他說,霸道要靠實力,所謂地方千里,帶甲十萬,有多大實力就能霸多大的地盤。

但是王道並不是靠地盤和兵力的,靠的是仁義,靠禮。比如說湯剛興起的時候,以70裏見方,文王以百里之地起家,行仁義,天下歸心,最後統一中國。

最大的倚仗不是有多少兵,有多少輛車,而是他們是否有好的價值觀,是禮樂教化。

就像我們現在說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個道理。

所以從這上來看,冉有的志向並不比子路小,子路說他能夠富國,其實國家富了,兵就說強了。國富兵強禮樂教化自然而然的也就有了。

再評價一下公西華的說法,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就是宗廟祭祀和諸侯會見之事不就是國家大事嗎?如果公西華這樣的叫小事兒呢,什麼事叫大事啊?

治國說是大事,但不就是一項一項具體的事件嘛,無論是祭祀還是諸侯會盟那都是大的不能再大了,大家想是不是這個樣子?

那這章看起來就完了。

事實上呢,還沒有啊,怎麼說呢,就是爲什麼孔子,他最贊同的不是子路說的強兵,不是冉有說的富國,也不是公西華的外交和祭祀。

而是贊同曾皙說的一副場景,天暖和了,春光大好,我們出去玩兒啊,玩的挺高興[呲牙],又是洗澡又是唱歌,一路唱歌,一路回家。

這個是大問題,也因此呢,在整個歷史上引起了很多疑義和異議,大家都有點不是很明白。

因爲按說跟着老師來學,不就是來學安邦治國之道嗎?不就是來富國強兵嗎?不就是想禮樂教化嗎?不就是想最終能夠有所成就嗎?

那在這裏啊,就得說一下語言環境的問題啦,語境,在當時那個語境下,孔子一聽說踏青啊,下河洗個澡,春風拂面,唱首歌,心向往而之,脫口而出,美啊,一下子就被他那種場景所帶過來了。

那到底有沒有多大意思呢?其實還真未必說,瞬間反應有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分析的時候啊,也可以好好的去分析一下。

這裏面啊,張居正提供了另外一個講解。

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乃出處之大節也。若負其才能,汲汲然欲以自見於世,則出處之際,必有不能以義命自安,而苟於所就者。子路仕衛輒,冉有從季氏,病皆在此,故夫子獨與曾點,以其所見超於三子也。”

就是張居正說的話是非常深刻,而且對我們有教益的。

那我有一身本事,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是安貧樂道,爲什麼要安貧樂道呢?因爲只有說安於貧困依然能夠樂於求道,這樣的人發達之後,他發達以後才同樣能夠安富樂道。

不像一些暴發戶,窮的時候憤世嫉俗,一旦有富有了以後就開始胡作非爲啊,爆發喫,爆發的喝,炫富啊,顯示你多牛逼多厲害,好像覺得自己翻身了,終於鹹魚翻身了,不可一世了。

同樣的哈,如果自負才能非要幹一場,真有機會幹的時候,他就會捨不得失去這個機會,就不能以義命自安,不能堅持道義原則,不能接受失去機會的命運[流淚],就會委屈妥協於他的權力來源,掉進大染缸,跟着幹壞事兒。

子路跟着衛啊死於內亂,冉有跟着季氏,幫助季氏橫徵暴斂,以致於同孔子痛罵,要小子們擊鼓而攻之。

子路和冉有的毛病呢,病根都在這兒,所以孔子唯獨贊同曾皙,因爲他的見識超過了三位同學。

那我來分析一下啊,就是曾皙所描述的,看起來好像雲淡風輕,與志向沒有關係,但其實呢,這是表面意思。

真正來講啊,這就是一個大同社會的場景,一個和諧社會的場景。

天好的時候可以無拘無束的啊,約朋喚友帶着小孩兒,就像我們現在幾家人一塊兒啊,攜妻帶子出去玩兒去,盡情的去放鬆,洗洗澡,唱唱歌,吹吹風對吧,遊覽一下大好河山,無憂無慮。

這個場景我們現在來講是很正常的呀,大家都能夠這樣做呀,但是你不要忘了在當時孔子那個年代,什麼特點,一個是禮崩樂壞,整個社會都是亂的,老百姓是窮的,民不聊生,在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肚子飢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你比如說顏回,他還是喫不飽,穿不暖,這種情況下,能夠一起出去玩兒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曾皙說的這個其實就是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大家都有了禮樂教化。衣食無憂的這種狀態,能夠有這樣的社會需要什麼呀?需要聖賢,需要君子去不懈的努力啊,他說的應該是理想化的場景。

是孔子心心念唸啊?想要達到的目標,不但曾皙可以這樣做,而是天下人都可以這樣做。

所以孔子纔會點頭稱是啊,吾與點也。

就是我贊同你說的話呀,我也有這種理想讓這個社會和諧美好安定,沒有戰爭,沒有饑荒,老百姓都能夠悠然自得,怡然自樂。

好了,今天這一章比較長,我講的呢也比較多,時間也超了十幾分鍾,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吧,總而言之這一章希望大家認真的聽,好好的去學,然後能夠積極的做一下回饋,好不好?

明天我們來學習第12篇顏淵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人由己,而由人乎,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月月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就是第12篇的第一章也挺長的,是孔子和顏回的對話,具體什麼意思呢?我們明天來一起相約六點半繼續共同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