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

11.23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季子然來問孔子,怎麼評價他的兩個學生冉有與子路,算得上大臣吧?

孔子回:你來找我,我還以爲有什麼非常之人,非常之事要問呢,原來就是問子路和冉求這兩個小子呀!

所謂大臣以正君爲職,志在必行。以失職爲恥,身在必退。子路、冉求二人,算什麼大臣呢?

他們兩人,最多算是充數的小臣罷了!

季子然被孔子教訓了一通,悻悻然,說:“那他們是聽話的臣子唄!”孔子說:“你要他跟你弒父弒君,他也是不會跟從的。”

孔子發出警告:那兩個小子,畢竟是我的學生,他們是有底線的!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六點半了,我們繼續來學習論語。按照慣例,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過的內容。

昨天講的是孔子在匡邑被圍住了,因爲當地的人以爲孔子是陽虎。而陽虎曾經在七年之前曾經在這裏做過惡,個時候的孔子是第一次被圍困,性命攸關。

好不容易來了陣風,趁亂師徒就走了,結果發現顏回不見了,孔子非常焦急。

看到孔子如此擔心,顏回就回道:老師您還在,我作爲小輩怎麼敢先死呢?我還要好好的侍奉您呢!

那我們都知道,孝養父母是兒子的責任,那孝敬師尊呢,也是弟子的一份責任。

可惜顏回命短,就像後來王陽明的徒弟也是王陽明的妹夫徐愛一樣,最得聖人心卻不幸早死,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之後,我們今天來學習新的一章。這一章也是非常有意思,大家要好好聽,然後好好琢磨琢磨這兩個人的對話都在表達啥,然後能夠從中有什麼收穫。

先來看原文。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先說第一次出現的人物,季子然,這個人是季氏的子弟。以前在《論語》裏面沒有出現過,不過能在這裏露個臉,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孔子有兩個得意門生,我們多次提過,一個是子路,一個是冉有,都做了季氏的家臣,因此季子然就有點小得意,問孔子:“怎麼評價兩個學生呢?他們算不算是個大臣?”期待孔子能夠好好的誇自己兩個學生,你看你的學生那麼優秀,是大臣,而他們又都在我們季氏家裏任職,這樣不就顯得我們季氏是有德之人嗎?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看問題不要只看表面,他不單純的說這兩個人是不是大臣,而是背後的意思,你誇你的徒弟,其實就是在褒獎我們季氏,因爲好的臣子是追隨着好的君王,這是相伴相生的關係。

孔老夫子是什麼人啊?有句話說叫“眼睫毛都是空的”(因爲聰明的人都喜歡思考,喜歡思考的人喜歡抓頭髮,抓完了就聰明絕頂了,沒頭髮抓了就抓眼睫毛,抓完了就是空的了)呀!太明白這個事了,他洞悉季子然的心思。

而自己的徒弟子路和冉有兩個人也挺尷尬的。既不能諫,也不能去。諫了季氏也不聽啊,季氏旅於泰山;也不能去,這個時候孔子其實已經不滿了。

在前面我們曾經學過,孔子罵冉求,說他幫季氏橫徵暴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就是孔子對子路和冉求這兩個人,其實是有一些不滿的成分在裏面。

既然這個時候找他問這個事兒,那孔子這個氣也就有了發泄的渠道,要不平時你沒法說啊!

“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就是你來找我,我還以爲有什麼非常之人,非常之事要問呢,原來就是問子路,冉有這兩個小子呀!

孔子怎麼回答呢?就是故意貶低子路和冉有二人,要先打壓一下季子然的得意興頭。

大家看,他對大臣做了一個定義,叫: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什麼叫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呢?張居正解讀說:所謂大臣,是君德成敗之所關,國家安危之所繫,其責任隆重,與羣臣不同。

如果只是阿意曲從,不顧道理,貪權慕祿,不識進退,則何以成就君德,表率百僚?必須學術純明,忠誠懇至,凡事都以道理輔佐其君。如果君行有不合理的,便爲之正言匡救,爲之盡力扶持,以補其闕,一定要把君王引到正道上。

如果君王不上道,對我言不聽,計不從,那我還佔着那位子,拿着那俸祿,那是失職,那是尸位素餐,我應該引過自歸,奉身而退,不能違背原則、自取其辱。

所以大臣以正君爲職,志在必行。以失職爲恥,身在必退。

子路、冉求二人,作爲季氏家臣,既不能以直言直道事人,盡責難陳善之忠誠,又不能安分知止,以全難進則退之節義,這算什麼大臣呢?

就是說所謂的大臣,他關係着君王的德行的成敗,也是國家安危之所繫。他和普通臣子是不同的,普通臣子可能只是把工作幹好了就可以了,他卻有更重要的作用。他是幫助國君扶正方向的,方向不能錯。同時,學術要純正。

真正起到作用就是國家、國君因爲你的存在而不同,如果說你做不到這一點,那怎麼辦?那就是失職啊!那就該辭職,就不要待在那個位置了。

說到這裏,咱再說說孔子。孔子周遊列國14年,見了無數個國君,他之所以沒有去享受榮華富貴,去當這個國家的大臣,或者那個國家的大臣,不是他沒有能力,也不是沒有人用他,而是不能重用,在那個位置上發揮不出我的作用來,所以我就寧願不要這個官,我去找能夠發給我才能的地方。

有個楚昭王倒是非常認可他,差一點就成功了,可惜孔子還沒到,馬上就要見到了,楚昭王卻先死了,沒有辦法,孔子回來了。

我們都知道的,亞聖孟子,如果大家看孟子的話,就會看他見梁惠王,這個王那個王,他也見了無數的人,和國君來商討王道,能用我就好好發揮作用,如果我的學說不能被採用,那只是讓我當了個官兒,有啥意思呢?所以他也沒有出仕。

從這裏可以看出來孔子的要求,他是非常嚴的,不是說因爲是我的弟子的並且是得意弟子,我就可以給他非常高的評價,藉此來讓自己臉上有光。而是按照標準來卡冉求與子路,還不夠大臣的標準,因爲他起不到大臣所應該有的作用。

說到這裏,再多說兩句。歷史上要分還可以分爲名臣,什麼叫名臣?就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就像孔子說的這樣,有大臣的這種作用,而且名垂青史,萬世不忘!

名臣其實並不多,講起來的話,諸葛亮算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王陽明算一個,曾國藩算一個,這些人真的上稱得上是名臣。文治武功兼具,而且該他們做的,他們都做了,基本上是盡善又盡美。名臣應該是超越大臣之上,是大臣中的優秀者,皇冠上的明珠。

還有奸臣、佞臣,還有其他臣!我們知道曹操,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個人有能力,但是他又是個奸雄,奸雄就是不本分啊!

這裏說的具臣是什麼意思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就是他們兩個人最多算是充數的小臣罷了!其實這是孔子給自己學生的自謙,就好像說自己的兒子是犬子一樣,不成器的一樣。

其實話是這麼說,心裏還是挺驕傲的,其實這裏的具臣指的是有一定能力的臣子,辦事還是比較利索的,能夠勝任的。

《禮記》對大臣有規矩:“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往重了說,不跟着君王幹壞事。往輕了說,君王不聽我的,我也沒發揮什麼作用,不能在這白喫飯。但是,也不會爲了“救天下黎民百姓”,跟君王死磕,因爲死磕會白搭了自己的性命,既不能解決問題,又被背棄了家庭,無人替自己事奉父母。

那大家又說了,君王作惡怎麼辦呢?那就等他自己惡貫滿盈,自然會有人治他。或者他的生命總有終結的時候,下一代再說。我死在他前面,看不到了,怎麼辦?沒辦法,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接受命運的安排。

我看《王陽明傳》裏面,當時王陽明在的時候有一個正德皇帝,這小子是王陽明父親王華的學生,就是帝師王華的學生。

自從登基以後,就整天在後宮玩女人,就想出去玩,什麼也不管,王陽明曾經進諫過差一點致死,後來也服了,只能隱忍,等他形勢有變再說。

王陽明知道,即使自己賠了一條命也沒有任何作用,因爲當時明朝多出諍臣,因爲勸諫死人無數,但死了又怎麼樣呢?正德皇帝連眼都不眨一下的。

所以大家知道生命猶可貴,該我行動,我行動,但實在改變不了,不要強求。

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這個觀點對於我們今天有什麼指導意義沒?其實是有指導意義的。

大家想一想,你有上級,他是君你是臣。你有客戶,甲方是君,乙方是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首先你得有道,有本事,有價值,有原則。

當對方不聽你的,你的價值發揮不出來,趕緊走人,不要爲了金錢假裝同意,曲意屈從,那是在騙人家錢,也荒廢自己的職業生命。

儒家的原則就是君有道則進,君無道則退,還有一點就是不改吾志,什麼時候自己的觀點都是一樣的,不會“緊跟領導”,風向變我就變。如果真心轉變了,領導就是對,那我覺得他就是對,那就還是大臣。假設心裏並不認同,但表面上也順從,那就是小人了。

聽完了孔子的回答與解讀,季子然又問了一句話,這個其實也是挖坑,說:“那他們就是聽話的臣子唄!”不是大臣,是具臣,就是一個你怎麼說他怎麼幹的人唄。

這句話是季子然悻悻然,心裏不舒服,想去借着孔子之口來擡高自己的目的,沒有達到也得跟着就貶一下這兩個人。

還是那句話,孔子是什麼人啊?他說出來的話,簡短有力直中要害。

我這兩個學生可不是什麼隨隨便便聽話的人,他們是有原則的人。他們有底線,讓他們幹活沒有問題,但是你想讓他殺父弒君,這個他肯定不幹,殺父是不盡孝,儒家講的就是孝這個道理。

意思是警告季氏,你們現在的權力也已經可以了,位極人臣,該有的都有了,就不要再想三想四了。如果你們想篡奪君位,取代魯國的國君,甚至取代周天子,那對不起,我的兩個學生是不會支持你們的,我更不會。

可以說,在這場辯論中,孔子是完勝。既告訴我們什麼是大臣和具臣,又告訴我們人的底線是什麼,警告季氏不要想太多。

戰友們聽了這一章,我們有什麼收益呢?希望大家積極做回饋。

昨天有三四位戰友回饋了,我都看了,沒有再做回饋。今天要有空的話,誰回饋我就給你們的回饋做一個回饋,希望我們都互動起來,在論語的學習中真正的有收穫。

好了,時間到了,我們預告一下明天的內容。

子路使子羔爲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爲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具體什麼意思呢?我們明天再準時聆聽,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