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馮·諾伊曼

今天關注下天才馮·諾依曼,他生於1903年12月28日,卒於1957年2月8日,美籍匈牙利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

馮·諾依曼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爲“現代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早期以算子理論、共振論、量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聞名,開創了馮·諾依曼代數等等。

有人做過比較說,愛因斯坦和馮·諾伊曼上的是同一所大學,就是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愛因斯坦第一次去考,結果沒考上,而且直到畢業也沒人覺得愛因斯坦很牛,導致他一開始連工作也找不到,只好跑到專利局當公務員。而馮·諾伊曼呢?人家同時上三個大學,全都輕鬆畢業,而且23歲就拿到博士學位。你看,差距很明顯。

馮·諾伊曼最牛的地方,就是他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裏,在某個領域做出極其重要的貢獻,然後又立馬調頭,去研究別的東西。所以馮·諾伊曼的成就多到幾乎數不過來,而且跨度極大,從數學到物理,從經濟學到計算機,換了別人,哪怕花上整整一生的時間,去研究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未必有什麼成果,但是馮·諾伊曼閒庭信步,輕輕鬆鬆地在各個領域遨遊,每個領域裏都碩果累累。

有許多專家說,馮·諾伊曼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在某個全新的領域裏做出非凡的貢獻,這也是他被稱爲“天才的拓荒者”的原因。但最大的缺點也在這裏,因爲他缺乏耐心,只要做出一定成就立刻就會改換方向,去研究其他東西。因此,這就導致他很少在某個課題上持續深耕,做出意義更加重大的成就。馮·諾伊曼在七八個不同的領域裏跑來跑去,每個領域裏他都能很快做出80分左右的工作。但是,如果他肯在某一個領域裏花上更多時間,做出一個99分的工作,那情況就會不一樣了。

個人以爲,這99分也是沒有辦法界定的,所謂的學術深度只是世俗的看法,學術中重要的是轉折和連接,並不是博不如精。馮·諾伊曼能夠在七八個領域做出比較重要的工作,足以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的遺傳學說等這樣重量級的成績相提並論。一輩子只專注研究一個領域,說不定會造成自身的狹隘反倒沒有什麼大作爲。

還是諾貝爾獎物理學獲得者Hans Bethe說的好“我有時在思考馮諾伊曼這樣的大腦是否暗示着存在比人類更高級的生物物種”。馮·諾伊曼本就是一位天才,無法量化和比較他取得的偉大成就,但不失爲一位偉大的天才。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Eugene Wigner總結評價的好,“他很有幽默感,因他這種講故事和笑話的能力很受人即使是陌生人的喜愛,他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變得簡單快樂,但絕不輕浮愚蠢。馮諾依曼這種非凡的大腦需要理解大部分像我們一樣的人不想去理解的甚至不奢求理解的東西。這個事實影響了馮諾依曼的道德判斷,只有在科學上的錯誤和不和諧的地方會讓他感到憤怒或者遺憾,在任何人犯了科學上面的錯誤時,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糾正別人的錯誤。”

也許他只是毫不猶豫地去糾正別人的錯誤而已!

(由繮集之32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