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新發——不好笑

八年前的舊文

9月8日晚上,與學生一起看了劉老根大舞臺演笑會專場,比起前一晚精彩紛呈的晚會,覺得這次演笑會的質量就遜色不少。

演笑會上,記住了有叫金龍和趙四(春晚小品《不差錢》中的光頭)的,無論是模仿秀,還是歌喉舞姿加絕活,其實每個人都很有一把刷子的,模仿歌星唱腔也是惟妙惟肖。特別是一個胖子,剛出來是一副土裏土氣的模樣,連着唱了四首歌,一首一個造型,一首比一首好聽,

可惜,演員們的表現也有讓人不願恭維的,這些東北二人轉的演員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爲譁衆取寵而製造的俗氣,每上場的那位必把前面上場的演員損得一文不值,第二對上場的那個胖子說金龍徒有其表,也就罷了,說他不要臉,搶了他兄弟的媳婦,他兄弟就是自己,第三對上場的上場的那位更是把前面的一對說成“姦夫淫婦”令人瞠目結舌。還有中間的插科打諢,諸如“臭不要臉”“畜生都不如”等語言也屢見不鮮,更有一位稱自己可以從團裏幾十個女人中挑搭檔,有一種翻牌的感覺。不知是自比皇上選妃還是青樓選美,讓人覺得很無聊。

演員們口口聲聲說二人轉是東北的民間藝術,那什麼是藝術呢?僅僅爲了讓人發笑就稱得上藝術嗎?藝人應該追求德藝雙馨。爲了擡高自己不惜用污言穢語形容搭檔,即使明知是玩笑也很顯齷齪,劉老根大舞臺已成爲影響面比較大的團隊,它的創始人趙本山也曾爲大家帶來了許多經典之作,除了《賣柺》系列有痞子氣之嫌外,上春晚的許多小品都膾炙人口,百看不厭。如果這些作品中有今晚這樣的語言垃圾的話,它是斷不會走得這樣遠的。

那麼,即使偏遠如我們這樣的小城,也需要健康的娛樂,拒絕污染視聽的低俗,特別是有幾千名學生的場合,他們那所謂的幽默實在是不高明 。

美國詩人惠特曼有一首詩,詩裏說: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盛開的紫丁香,它就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同樣,如果是雜草,那麼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我們都想讓孩子們一步步走向優秀,走向文明。每一個大人,特別是文化的傳播者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承擔起這樣的的責任和義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