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裏住着一隻“貓” 網絡性能全靠它【轉】

轉自:http://www.cfan.com.cn/2018/0625/131034.shtml

對智能手機而言,它能達到哪 個級別的網絡性能,不僅取決於SoC中集成的調制解調器(Modem)型號,同時還要受到載波聚合和天線數量的節制。爲了讓大家可以更精準把脈手機網絡性能,這個章節就讓我們走進“貓”的世界。

 

 

溫故知新 搞懂基本參數

想要區分不同調制解調器的強弱,首先就要搞懂和其有關的各項參數。

SoC

每一顆手機處理器在本質上都是完整的SoC(System-on-a-Chip,片上系統),除了我們熟悉的CPU和GPU外,還整合了ISP、DSP、協處理器等單元,而調制解調器也是SoC的重要組成部分(圖1)。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蘋果A系列和三星早期的獵戶座芯片就一直採用外掛基帶的方式,彌補自家缺少調制解調器相關技術的不足。

 

 

速率

速率(又稱峯值帶寬)是用來量化調制解調器性能的關鍵指標。從2G到準5G,經歷了從Kbps→Mbps→Gbps的進化。以Mbps爲例,Mbps=Mbit/s即兆比特每秒,這是一個表示傳輸速度的單位。不過,相信大家可能對MB/s這個單位更加熟悉,而Mbps和MB/s的換算方式是將Mbps前的數字除以8。比如300Mbps的理論速度就是37.5MB/s,而準5G的1Gbps速率,代表理論速度可達128MB/s。

Cat.x

Cat是一個縮寫,全稱是UE Category,“Cat.x”是對調制解調器上行/下行峯值速率的一個分級。一般情況下,Cat.後面緊跟的數字越大,代表這款調制解調器的網絡傳輸速率峯值就越高越先進(圖2)。需要注意的是,上行Cat和下行Cat在速率上並不對等,而手機廠商在宣傳時主要會以下行Cat等級爲賣點,因爲上行速率總是很慢。

 

 

上行

上行指的是用戶設備向網絡端發送信息,而上行帶寬峯值速率指的則是手機在向網絡發送數據時,固定時間內所被允許發送數據量的最大值。調制解調器支持的上行速率分級包括Cat.4(50Mbps)、Cat.5(75Mbps)、Cat.6(50Mbps)、Cat.7(100Mbps)、Cat.9(50Mbps)、Cat.13(150Mbps)幾個等級,上行Cat.13代表了當前的最強性能。

下行

下行指的是用戶設備從網絡端接收信息,而下行帶寬峯值指的則是手機在從網絡接收數據時,固定時間內所被允許接收的數據量的最大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實際下載速度。調制解調器支持的下行速率分級同樣以Cat.表示,包括Cat.4(150Mbps)、Cat.6(300Mbps)、Cat.7(300Mbps)、Cat.9(450Mbps)、Cat.11(600Mbps)、Cat.12(600Mbps)、Cat.16(1Gbps)和Cat.18(1.2Gbps)(圖3)。

 

 

支持下行Cat.18的麒麟970

載波聚合

載波聚合簡稱CA(Carrier Aggregation),該技術可以將多個載波聚合成一個更寬的頻譜,同時也可以把一些不連續的頻譜碎片聚合到一起。得益於更寬的頻譜,載波聚合後最直觀的好處就是傳輸速度的大幅度提升,同時還能降低延遲、改善網絡質量、提升吞吐量,使網絡負載更加均衡,尤其是在負載較重的時候效果會更明顯(圖4)。調制解調器的下行和上行速度都能借助載波聚合提速,目前主流SoC(如驍龍625)普遍支持2CA(也就是2×20MHz),麒麟970和驍龍845支持5CA(5×20MHz),三星Exynos 9810更是可以實現6CA(6×20MHz)。

 

 

QAM

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製)是一種信號調製方式,我們只需要知道QAM前面跟的數字越大,其數據傳輸效率就越高。主流級別SoC普遍僅支持64-QAM,而旗艦級SoC則可支持到256-QAM(圖5)。

 

 

x模x頻

如今的智能手機都已支持全網通,而產品間較量的重心則轉移到了x模x頻這個參數上,比如5模13頻、5模17頻、5模32頻等等。其中5模代表最主流的5種網絡制式,分別爲TD-LTE、FDD-LTE、TD-SCDMA、WCDMA、GSM,而蜂窩頻段的多少,將決定手機能否在國外正常使用。比如5模17頻才能做到大部分國外漫遊,但你要想通喫全球,只有選擇支持32頻網絡的手機。

以上就是我們需要溫習的知識點,下面我們再以普及度最高的歷代驍龍移動平臺爲例(表1),將這些參數融會貫通。

 

 

不斷進化的“喵星人”

作爲SoC裏的標配,調制解調器這個“喵星人”(下文我們就以“Modem”描述)自然也就居住在每一款智能手機體內。但是,不同Modem之間的性能和功能上的差距會非常大,而同一款Modem在不同手機上也會出現極大的性能差異。

保持一切連接的橋樑

Modem是智能手機與外界保持一切連接的主要橋樑,包括GSM、CDMA、WCDMA、LTE、Wi-Fi、BlueTooth等在內的協議和標準都要經過它才能完成,所以Modem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數據傳輸的效果。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蘋果曾推出過的iPod touch(圖6),它與同期的iPhone相比就是精簡了Modem模塊,所以它的價格就能比iPhone便宜數千元,由此可見Modem對手機的重要性。

 

 

有必要追求更高標準嗎

如今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會選擇和運營商合作,推出各種王卡、神卡、寶卡、強卡,在流量和資費上極具優勢,1元/500MB省內流量足夠我們隨意折騰了。哪怕你沒有辦理新卡,爲了維護老用戶,很多地區的運營商每月也都會派送GB級別的免費流量包。在這種大環境下,更快的下載速度自然就能代表更好的上網體驗了。

另一方面,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在架設升級4G+網絡(LTE-A Pro)(圖7),其測試速度高達700Mbps,已經超過了Cat.12(下行)的峯值。換句話說,等4G+網絡全面商用時,如果你的手機網速還在Cat.12以下就會瞬間落伍。同時,隨着5G進程的加速,一些大城市還能提前享用1Gbps的極速,此時就只有支持Cat.16標準的手機纔有機會享用了。

 

 

很遺憾,Modem的研發技術門檻極高,期間還會涉及到來自高通等企業的專利壁壘,哪怕是強如蘋果也不得不選擇SoC+外掛Modem的方式,至於Modem的供應商則來自高通和英特爾。那麼,現在都有哪些SoC值得我們關注?

主流SoC網絡性能對比

如今還在銷售的智能手機,除了聯發科早期的Helio P10和P20平臺,麒麟65x系列以外,幾乎都可支持上行Cat.13,即150 Mbps的峯值速度。至於下行,只有驍龍660、麒麟960、三星Exynos 7885或更高級別的芯片才符合LTE-A Pro網絡標準(表2),這意味着短期內絕大多數2000元以內的手機很難因運營商的基站升級而獲益。

 

 

除了上下行速度以外,Modem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功能,它就是“雙卡雙4G+雙VoLTE”(圖8)。該功能突破了傳統雙4G手機的限制,兩張手機卡都能實現4G同時駐網(以往都是4G+2G),還能同時使用Volte高清語音通話。可惜,已上市的SoC中只有麒麟970、Helio P30/P23提供支持,即將量產的驍龍845和Exynos 8910也會將其作爲標配。此外,是否支持藍牙5.0,也是我們衡量新Modem或手機的考察項目。

 

 

同一個Modem 不一樣的性能

對不同品牌型號的手機來說,當SoC和內置的Modem相同時,它們的網絡性能就應該極爲接近嗎?很遺憾,因爲兩個常見的問題,造成了令人唏噓不已的結局。

首先,SoC內置的Modem是可以定製的(圖9)。以小米6爲例,雖然它搭載了驍龍835,但其集成的Modem卻是驍龍X12 LTE。實際上,搭載驍龍835,且可實現1Gbps下行速率的只有三星Galaxy S8/Note8、HTC U11、Google Pixel 2和LG V30 等少數國際品牌機型的部分型號。

 

 

其次,哪怕沒有對SoC內的Modem本身進行閹割,如果沒能在天線設計上投入額外的財力和精力,同樣會導致性能縮水。

前不久外媒PCMag就對iPhone X(外掛驍龍X16 LTE Modem),以及三星Note 8、Google Pixel 2、LG V30三款搭載高通驍龍835(集成驍龍X16 LTE Modem)的Android旗艦,在LTE Band 4頻段分別爲2×2 MIMO和4×4 MIMO兩種網絡模式下進行了對比測試。

不出意外,iPhone X成績墊底(圖10)。原因有二,第一是iPhone X不支持4×4 MIMO天線,第二是爲了平英特爾Modem和高通Modem的差距,蘋果故意調低了高通驍龍X16 LTE Modem的性能表現。從4×4 MIMO的測試結果來看,在信號較好的情況下三款Android旗艦的表現相近,只有在信號最弱時纔會出現明顯的差距(圖11)。

 

 

 

 

對準5G的Modem而言,要想實現千兆級別的速度,不僅需要Modem自身支持,還需要射頻和足夠的天線數支持(圖12)。比如驍龍X16 LTE Modem就至少需要3根LTE天線,其中2根通過4CA載波獲得接近800Mbps的速率,1根通過2CA載波獲得接近200Mbps的速率,加起來正好接近1Gbps。爲了降低成本(或者說認爲國內運營商基站環境用不上),絕大多數國產旗艦機都只配有2根LTE天線,射頻模塊也被簡化,所以只能支持Cat.12的速率,比如一加5T等。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麒麟SoC陣營中。

華爲Mate 10 Pro、Mate 10和榮耀V10都搭載了麒麟970芯片,但只有Mate 10 Pro採用了完整的4×4 MIMO,通過4根物理接收天線獲得了Cat.18,也就是最高1.2Gbps的下行速率(圖13)。Mate 10採用了4×2MIMO,所以下行標準降到了Cat.16,但也有着1.0Gbps級別的下行速率。榮耀V10對天線做了進一步的精簡,下行標準只有Cat.12,一夜回到瞭解放前,和搭載麒麟960的前輩們持平。

 

 

總之,就單純的網絡性能而言,在智能手機領域基本算詮釋了“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對普通用戶看來,都是驍龍835平臺,最低2499元,憑啥要買動輒5000元的?榮耀V10配置看起來和Mate 10系列差不多,爲啥要加1000元買更貴的?

小結

當SoC集成Modem普遍達到Cat.12級別後,手機內置的天線設計就是品牌之間技術角力的舞臺了。如果用通俗的話說,採用4×4 MIMO天線,再結合載波聚合和QAM技術的手機可以讓你打《王者榮耀》時不卡機,玩《絕地求生》類遊戲時可以大吉大利今晚喫雞(圖14)。

 

 

不可否認的是,對(內部)寸土寸金的智能手機而言,如何在狹窄的空間之中塞進4根天線,同時還需要接收復雜的CA組合、開關、可調電容和用於天線控制系統的阻抗調諧器等等部件,絕對是一件喫力不討好的技術活。但是,隨着LTE-A Pro和5G商用的日益臨近,4×4 MIMO勢必會成爲未來中高端智能手機的標配。也許半年以後,在最新基站覆蓋的區域中,你就能明顯感受到滿血Modem帶來的極致體驗了(圖1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