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林黛玉的自覺慾望和不自覺慾望

自覺慾望,就是指一個想當然的慾望;不自覺慾望,是指一個人潛藏的真正慾望。

比如小說《飄》即電影《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她的自覺慾望是得到衛希禮的愛,而她不自覺的慾望是衛希禮所象徵的有教養的、富足的、平靜的、充滿南方特色的生活。

接下來我將談談林黛玉的慾望。她的名字是第一個跳出來的。哎,林黛玉可真不好寫,但也只能硬着頭皮寫一點自己膚淺的見解了。

林黛玉的自己慾望是什麼?這個問題,我想大家是有一個共識的,那就是賈寶玉全心全意的愛。

衆所周知的就無需多論了,斗膽說一說林黛玉的不自覺慾望吧。

首先,我們說說林黛玉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年輕的時候讀《紅樓夢》,只覺得林黛玉是個小氣的人。人到中年,再讀《紅樓夢》,才知道林黛玉是多麼冰雪聰明的一個人。她看得懂一切人情世故,她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在探春掌管大觀園的時候,王熙鳳就說過,賈府人多事雜,不好管理,黛玉和寶釵雖然聰明,但身份不合適,剩下的姐妹中也只有探春能勝任了。由此可見,王熙鳳對黛玉的見識和才情也是非常認同的。

黛玉之悲也就悲在太過通透。她看得懂人情世故,看得懂自己只不過是賈母對黛玉之母的一絲念想,自己之於他人無甚重要之處,各人對她好不過是因爲她是賈母所好而已。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缺乏親密關係,沒有價值感。這也是爲什麼後來寶釵以妹之禮待她時,她如此感動的原因。

黛玉想要的是,你是因爲“我是我”而愛我。這一點,寶玉做到了。但爲什麼黛玉還總是有那麼多的小情緒呢?或許是因爲她也看出了,寶玉雖說是家裏的寶貝,但仍然也是浮萍一隻,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無法依靠而已。

說到依靠,這又是大觀園中的黛玉的悲哀。她縱然才高八斗,寫詩也不過是閨閣中逗個樂而已,是無處施展的。大觀園猶如銅牆鐵壁,鎖住了她本可以自由奔放的靈魂。而這個大觀園本身,雖盛極一時,卻處處透着一股衰敗的氣息,讓人無處可逃。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林黛玉再遲鈍一些,再圓滑一些,或許她能活得更好更久一些。但她是林黛玉啊,她的結局是註定的。

總的來說,林黛玉的不自覺慾望,也是整個大觀園女子的慾望,也是那個時代女子的慾望,那是掌握自己的命運,實現自我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