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要在詩外下功夫

陸游在寫給兒子傳授寫詩經驗的信時,有這麼一句“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是說你要學習寫詩,應該把精力放到詩外的天地。他還告訴兒子,他初做詩時,只知道在辭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 中年才領悟到,這種做法不對,詩應該注重內容、意境,應該反映人民大衆的要求和喜怒哀樂。

“功夫在詩外”早已是寫詩甚至是文學創作的至理名言。這個詩外毫無疑問是指,人的經歷及生活實踐與對世間萬物百態甚至社會的認知。每個人都知道,認知來源於生活,只有深入生活,增加自己的閱歷,才能積累創作的素材,體驗複雜的情感,尋找正確的思想觀點,有了自己對生活最深刻的體驗,就能寫出真正屬於自己優秀的作品來。

文章是思想的外殼,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想、作風,都會在他的文章、詩詞中表現出來,一個人的作品不僅可以辨別他的個性氣質,還能窺見到他的生活閱歷、文化素養,感受到他的獨特魅力,瞭解到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見用“文如其人”來形容文風反映作者性格特徵是非常貼切的。

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才能寫出朝氣蓬勃的文章,一個心胸坦蕩的人,才能寫出慷慨激昂的文章,一個心懷天下的人,才能寫出憂國憂民的文章。正所謂,言爲人心聲,心正則筆正,落筆驗學識,文風見性情。

每一位文學愛好者所作的文章,處處能顯示出作者的學識,因爲作者進行創作的過程是內在思想表露於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要受到其自身學識的限制。一個人的學識是作者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判斷的基礎,如果沒有學識修養的積累,那麼作品必然會走向粗俗、膚淺。

我們知道,學識的高低是與文化修養、社會閱歷、情感經歷等要素相關,觀覽古今中外名著羣書不難發現,每一部作品讓讀者折服的不僅僅是一個作家的精彩文章,而是文章背後所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所以增長學識的途徑除深入生活,增加閱歷以外,就是多讀書,讀各類書,廣收博覽,厚積薄發,把學問基礎打紮實些,把知識面拓寬些。這樣,涉獵越廣,儲備就越豐富,知識就越全面,從而達到視野開闊,思想深刻的境界,實現文章哲學的高瞻遠矚和科學的客觀判斷之高度。

中國有句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讀有字之書,行萬里路,是讀無字之書。這都是提高人生修養的必經之路。對於寫作愛好者,我們也可以理解爲“讀萬卷書,寫萬篇文”。也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的良性互動過程。只讀書不寫作,讀書的成果難以體現出來,只寫作不讀書,在寫作上就不會有後勁,不會有發展。所以寫作者的精神世界與讀書有密切關係。書是先賢經驗的結晶,是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書是收穫精神世界的拓展,對寫作的助益也是全方位的。

“功夫在詩外”還包括許多方面,只有深刻理解了其內在涵義,深刻認識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才能真正到詩外去下功夫,也才能真正功夫到手詩成篇,篇篇都是精品現。詩然,文章亦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