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被罵後離家失聯51天:比責罵孩子更狠的是這個!

【1】

“就希望孩子早點回來吧,不管什麼樣,只要活着就好。”11月18日,黑龍江齊齊哈爾一名14歲男孩的媽媽如此說道。

原來9月28日晚上,男孩打碎了窗戶玻璃,被爸爸罵了一頓,男孩就直接跑了出去,家人把他找了回來,就以爲這事兒過去了。

誰料到第二天晚上的半夜裏,男孩又跑了出去,這一跑就一直沒有回來,媽媽傷心地說:“我算是離家出走51天了。”

心急如焚的媽媽,打電話給男孩也不接,發微信也不回,只好每天給男孩發紅包,但是都被退了回來,現在完全不知道男孩是生是死。

媽媽還說男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而且這一次失聯近兩個月時間,即使帶着手機,都一直不跟父母聯繫,想必男孩的內心深處,對父母有多失望了!

每次這樣的新聞出來,肯定會有網友評論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父母罵幾句就受不了了,這樣的狀態將來怎麼適應社會?

大道理貌似沒有錯,但是我們更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爲什麼這麼決絕?尤其是在男孩第一次被找回來的時候,他對父母是有期待的。

然而父母卻以爲這事就過去了,既沒有跟孩子講清楚到底錯在哪裏,也沒有爲罵了孩子而道歉,孩子就像空氣一樣被父母忽略了。

魏坤琳在《家庭教育寶典》中說,影響孩子成長的不是批評,而是錯誤的批評方法。如果方法正確,孩子不僅不會受挫,反而會因此得到成長。

責罵了孩子後卻沒有妥善處理孩子的情緒,就是比責罵更讓孩子心寒的教育方法,而這正是很多父母忽視或者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2】

處理孩子的情緒,比責罵更重要。

在綜藝《新生日記》的最新一期節目中,陳小春和應採兒的兒子Jasper把IPad裏拍攝的視頻都刪除了,而這些視頻導演組會用到。

應採兒很嚴肅地問Jasper爲什麼這麼做?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默不作聲地聽着應採兒的質問,好在有外公外婆在一旁打圓場,氣氛纔沒有太尷尬。

Jasper連飯都沒有心情喫,就跑到樓上去,一個人默默憋着眼淚,然後跟導演組道歉,跟家裏的每一個攝像頭道歉,看得出來他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在Jasper下樓以後,他還小心翼翼地看着應採兒的臉色,而應採兒並沒有把這件事直接翻篇,也沒有再批評他,而是對他說:“放鬆點。”

應採兒接着說:“沒有那麼嚴重的事,沒關係。”Jasper的眼眶立馬紅了,這一刻他的內心深處一定是幸福的,因爲他知道媽媽還愛着他。

其實孩子都不傻,在他們做錯事情的時候,心裏一定是惶恐不安的,他們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但是最怕的是父母訓斥了孩子後,卻不知道疏解孩子的情緒。

而應採兒是深知這一點的,纔會把Jasper拉到身邊來,輕聲地安慰他,這種剛柔並濟,既講原則又安慰情緒的方法,值得所有父母借鑑學習。

“遊戲力”育兒理論創始人科恩博士強調,大部分的育兒問題,都是親子關係中的情感聯結沒有做好,而親子聯結的好壞,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會產生影響。

父母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會不自覺地遠離父母,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結,就像一根橡皮筋一樣被越拉越遠。

而父母在孩子認識到錯誤後的安撫和親近,會讓孩子的心又向父母靠攏,緊繃的橡皮筋會被拉回到父母身邊,再次形成良好的互動聯結。

【3】

孩子做錯事,父母應該這麼做。

孩子天真懵懂,做錯事情在所難免,父母不能因爲孩子做錯了事情,就大發雷霆訓斥指責孩子,當然更不能打罵孩子,這是原則和底線。

一份“孩子,我該如何愛你——今日頭條揭祕正面管教大數據”中顯示,親子關係中,父母更傾向於的教養方式中,鼓勵、溝通和尊重排名前三位。

但還是有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在孩子低頭認錯之後,父母應該這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會因爲犯錯誤而留下難解的心結。

首先,對事不對人,不攻擊孩子的人格。

上個週末在超市裏,我看到一個男孩弄翻了貨架上的各種零食,一旁的媽媽一邊撿一邊指着男孩的腦門說:“你看你這熊樣,幹啥啥不行,搞破壞第一名!”

原本低着頭的男孩立馬哭了起來,擡起頭倔強地大喊:“我就搞破壞!我就搞破壞!”氣急敗壞的媽媽更是大聲指責:“你做錯了事,你還有理了?”

最傷害孩子自尊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的人格踩在地上摩擦,這會讓已經心懷愧疚的孩子,爲了臉面跟父母抗爭,很有可能激化矛盾。

父母應該就事論事,用平靜的語氣,客觀地指出孩子哪裏做錯了,並耐心聽孩子的解釋,這樣才能通過溝通協商出最佳的解決方法。

其次,擁抱和安慰,告訴孩子依然愛他。

前幾天晚上,我兒子在書架邊找書,不小心踩到旁邊的小汽車模型,疼得嗷嗷叫,然後拿起模型摔了出去,把木地板摔了一個很大的劃痕。

我聽到動靜從廚房出來後,兒子也愣住了,他已經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摔模型了,我立馬問他:“腳還疼不疼?”而不是質問他爲什麼要摔模型。

父母先關心孩子的身體和情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會讓孩子的內心安定,纔會主動承認自己做錯了哪些事情,更有助於解決問題。

正如哲學家皮耶羅·費魯奇說,孩子能夠清晰直接的感受到我們內心最深處的隱祕情緒,並能比我們更深、更直接的把這種情緒表現出來,因爲他們沒有防禦機制。

【4】

演員孫儷曾在微博記錄說,她星期四要出差去西安,但是出發前一天晚上,因爲上課的事情批評了等等。

等等意識到錯誤後,也跟孫儷表態自己錯了,然後各自帶着一點點小傷感就睡覺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件事過去了,但是孫儷沒有這麼做。

而是在第二天一早出發前,孫儷要解開自己跟等等之間的心結,於是跟等等談話,告訴他媽媽希望他做一個言而有信的孩子,答應的事情不能輕易改變,要努力做到。

孫儷首先告訴等等的是,媽媽一直在關心他,這樣讓等等先接受到媽媽的愛,然後再改正錯誤,母子之間的聯結纔會更加緊密有愛。

做好孩子做錯事情後的情緒處理,是比指出孩子到底哪裏做錯了更重要的事情,因爲孩子做錯了事情,情緒原本就處於動盪不安中。

在這種情緒下,孩子接受父母的批評指責,效果並不會多好,而當父母明確用溫和的語言和擁抱安慰的態度,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孩子願意改正的態度一定會好很多。

美國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博士曾指出,當孩子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改變時,要稱讚他。

其實在父母稱讚孩子之前,就應該做到的是接納他,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父母對他的愛是不會變的。

只有在篤信了父母的愛一直在的情況下,孩子纔會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做出更好的改變,也纔會避免下一次再犯類似的錯誤。

要知道,父母的教育方法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孩子的未來是否幸福,而處理孩子的情緒,無疑是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