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投入沉重》帶你走近路遙,瞭解創作背後的故事,唯有感動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路遙《平凡的世界》

說起《平凡的世界》《人生》,那可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人生》獲得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且該書未完成時即在中央廣播電臺播出了。

有人說,路遙的作品有一種厚重感,其實,那是人生的厚重感,他帶領讀者去體驗在苦難中成長的人生,那一個個鮮活的角色,不就是路遙自己嗎?

《我渴望投入沉重》是一本關於路遙年譜的書,主要記錄了路遙從出生、上學、創作一直到去世的所有經歷。這本書中列舉了出了每一個年代,隨着路遙的主要活動經歷,也給我們呈現了當時國家的現狀,更多的是關於陝西省的一些文化創作活動。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陳忠實的創作歷程 ,看到了賈平凹的創作作品,以及《平凡的世界》在未完成時通過廣播走入千家萬戶,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這部偉大作品。

路遙的這兩部作品都先後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深受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歡。

當我們通過《我渴望投入沉重》進一步走近路遙,瞭解路遙,瞭解他背後的創作故事時,不由地感嘆命運的不公。

看到路遙爲了文學創作喫不下,睡不好時,更多的是痛心,爲我們的國家失去這樣一位文學創作者感到惋惜,尤其在書的最後,他去世前的一段經歷,讓人忍不住落下淚來。

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他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創作當中的時候,作品就是他的生命,而完成作品對比生命更重要,因爲他肩負着一個艱鉅的使命,要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創作初衷

路遙爲什麼嘔心瀝血非要完成這樣的作品呢?這樣兩部帶着濃厚的鄉土生活氣息,帶着城鄉結合的氣息的作品,是他濃厚的鄉土情結使然

路遙曾經問過柳青:"你一個陝北人,爲什麼卻把創作放在關中平原?"

柳青回答:

"我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這個擔子你應該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題材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

就是因爲這段話,路遙開始了黃土地上的創作。

路遙把柳青稱爲"我的文學教父",在路遙心中,柳青是他做人和創作上的楷模,也是他的精神導師。

創作之艱難

路遙在創作《人生》時,花了21個晝夜,就寫完了這篇13萬字的中篇小說,創作時間看似短暫,其實他爲這部作品已經足足準備了兩年。

他在創作期間,思想和藝術考慮備受折磨,終於穿過障礙進入實際表現的時候,精神真正達到了忘乎所以,這是一種投入到自己的作品的一種忘我的狀態。

他描述自己當時的寫作情景,"每天工作18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通暢,深更半夜在招待所不停地轉圈,甚至讓住在招待所的所長以爲他神經錯亂。”

《早晨從中午開始》中更是寫道,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穿越勝利。

1981年,白描在回憶起創作時的路遙:他頭髮蓬亂,眼角黏紅,夜以繼日地寫作使他的手臂痛的擡不起來,他是憋着勁兒來寫這部作品的,說話時牙關咬緊,想要和自己,也像要和別人來拼命。就是這樣的狀態完成了這部13萬字的小說。

我們的很多寫作者,在寫作中遇到需要反覆修改的時候,總是覺得不耐煩,把作品當成自己的孩子,哪哪都好,哪哪都捨不得動。

再看路遙,寫一部《人生》就折騰了三年,第一次寫成後就撕掉了;第二次寫了還覺得不行,因爲人物衆多,沒有形成一個交織網;直到第三次才完成,覺得還滿意。

創作《平凡的世界》時,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的評委王維玲見到路遙的時候,首先感受到的:

是難以承受的震撼,在路遙身上,有陝北漢子那種雄渾和憨實的特點。但在性格上,自尊,自信,自強,自愛於執拗的個性也很鮮明。

其實,路遙身上的這個特點,我們從他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也可以看出來。

三四歲的時候,他就看清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處境,並且明白,別想指靠別人,一切都得靠自己。於他來說,童年的貧窮和飢餓是他的現實生活。

去養父家的時候,生父不告而別,他知道自己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和父親回去繼續貧窮捱餓,要不就是留在養父家裏,只有養父才能供他上學。年僅8歲,他就已經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延川中學讀初中的時候,因爲接觸到了很多同學都是縣城幹部和職工的子弟,他們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讓他的心靈更加自卑。

職工的子弟可以看電影,路遙卻掏不出來一分錢。他也想看一場電影,和老師,學生一起討論共同的話題。

當知道自己的經濟能力不可能達到這樣需求的時候,他轉而把注意力放在了閱讀上,放在了縣城唯一的圖書館上,通過大量的閱讀,他了解了國內、國際形勢,接觸了更廣大的世界。

即使在回鄉後, 他依然利用拉大糞的空閒時間,去縣文化館讀書,瞭解各種訊息,正是因爲有了這段經歷,所以在他後來寫的《人生》時,把這段經歷賦予在人物高加林身上。

對故鄉的感情

路遙不管身在何地,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鄉,去西德訪問的時候,他會想起黃土高原,想起生活在貧困世界裏的人,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真正的意識到了,我們民族偉大歷史文化的土壤上,只有真正的產生出具有我們特性的文學作品,並讓人耳目一新的時候,作品纔是成熟的。

創作無比艱難的時候,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每天都要在破爛收音機上收聽半小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平凡的世界》。

路遙回憶說:那是一支強心劑,每當我稍有委頓,或者簡直無法忍受體力和精神折磨的時候,那臺破收音機便嚴厲的提醒和警告我:千百萬羣衆正在等待着你如何做下面的文章呢!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對那臺收音機,莊嚴地喚起自己的責任感,繼續往前走

因爲有這樣的信念支持,路遙咬着牙,繼續創作,花費六年的時間終於給《平凡的世界》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路遙也成爲西北作家中榮獲"茅盾文學獎"的第一人。

路遙把自己的人生如容成登山,每當站在山頂,回頭遠望走過的崎嶇之路,那是一種欣慰。痛苦沒有白白忍受,它應該使我們偉大。

作爲一個作家,作爲一個全心全意寫作的作家,他幾乎脫離了家庭,脫離了親人,把自己最好、最大,最本質的一面獻給了社會,獻給了創作,卻唯獨把陰影留給了他的親人。

每位作家都揹負着自己的大地河山、草木四季,故鄉是作家出發的原點,如路遙,賈平凹、陳忠實,柳青等均如此。

柳青出生在陝西西吳堡縣寺溝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先輩們無一人讀書,目不識丁,代表作品爲《創業史》;賈平凹出生於陝西省丹鳳縣棣花鎮,被譽爲"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興》、《心跡》等;莫言的高密東北鄉則是膠河岸邊一片低窪的土地,代表作是《蛙》,獲諾貝爾文學獎;陳忠實出生在陝i西灞橋區西蔣村,代表作《白鹿原》,獲第四屆矛盾文學獎……

《我渴望投入沉重》的作者王剛對路遙評價:“我驚歎於路遙對這個世界初戀般的熱情,和他那"宗教般的意志,他如此熱愛着這個世界,愛着他愛的人,卻又無力對抗這個世界,他是文壇上真正的苦行僧.".。

這本書,讓我們進一步走近路遙,感動之餘,更加喜歡它的作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