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

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回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己復禮就是仁。

“克己”,就是剋制自己,約束自己。

“復禮”就是在自己身上踐行禮,遵循禮。

一天能做到克己復禮,則天下歸仁。仁在我的心中,我如果能做到了克己復禮,則天下盡歸入我仁心之中。

所以,“爲仁”,全在自己,跟別人沒關係。

顏回說,哦,是這樣,那麼請老師指點一下具體條目,怎麼去做呢?

孔子回答了四條目:不合乎禮的不要看,不合乎禮的不要聽,不合乎禮的不要說,不合乎禮的不要動。

顏回說:曉得了。我雖然不聰明,但是願意按老師說的這四條去做!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我們還是繼續學習論語,按照慣例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昨天學的是論語《先進篇》的最後一章。這一章特別長,是一段孔子與自己的4個得意弟子的對話。

從這個對話裏,可以看出各位學生的志向,他們對自己未來的期望,以及孔子的態度。

我先把原文念一遍,由於時間關係就不做詳細的複述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惟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惟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說的是孔子讓自己的幾個弟子都放鬆一下,好好的說一說,自己如果有人賞識自己,有什麼理想和目標。

結果子路是率先應之,豪氣干雲啊!

冉有就謙虛許多,只能讓小邦富裕,禮樂自己做不到,需要找更有賢德的君子來纔行呢!

公西華就更加謙虛了,說我只能想想,不敢說自己一定做不到。

曾皙直接說我和他們不同,我的理想就是能夠在春天呼朋喚友,帶着家人一塊去沂河去洗洗澡,到舞雩臺上吹吹風,享受享受自然風光。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孔子卻非常贊同曾皙的話。

接下來曾皙又對孔子提出了疑問,說他們幾個人的回答的對不對,孔子說都還不錯。

不說子路,單說冉有和公西華,他們也都是非常有志向的人。

好了,具體的內容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秋豔整理好的簡書,或者我昨天講的音頻,好好複習回顧,我們今天的時間主要放在論語的第12篇《顏淵篇》的第一章,顏淵問仁。

先看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一章其實也是一個對話體,主要是顏淵來問仁。孔子告訴他什麼是仁,作爲一個定義,然後顏回覺得還不過癮,說那具體怎麼做呢?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和途徑啊?

孔子就給他了4條,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恍然大悟說,我雖然並不多聰明,但是我願意照您說的話去做。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的去一起來學習。

顏淵就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克己復禮就是仁。

那這個克己復禮,是不是孔子首先說的呢?不是。《左傳》記載,在評論楚靈王因不能約束自己而招禍身亡時,孔子說:“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可見克己復禮是古成語,孔子引用的。

“克己”,就是剋制自己,約束自己。楊雄《法言》說:“勝己之私之謂克。”克己,就是要勝過自己的私心,也就是約束自己的慾望,管好慾望,約束自己的行爲,不能說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復禮”呢,並不是恢復古禮。“復”,是反,反己之身的反,反求諸己的反,就是在自己身上踐行禮,遵循禮。

也就是說,首先要剋制自己的慾望,另外一個就是要在自己身上踐行禮,按照禮的標準來踐行。

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六個字叫,發乎情,止乎禮!我們看到一個美女挺漂亮,看着一個帥哥很帥氣,挺喜歡,這是情,自然而然的,好好色。止乎禮什麼意思?喜歡是喜歡,但社會規範,那不是你的媳婦,你就只能欣賞而已。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一天能做到克己復禮,則天下歸仁。克己復禮這麼厲害?只需要一天,就全天下都歸於仁了嗎?不是這樣理解。

是說仁在我的心中,我如果能做到了克己復禮,則天下盡歸入我仁心之中。

錢穆說,人心之仁,溫然愛人,恪然敬人。禮則主於恭敬辭讓。心存恭敬,就不會對人傲慢。心存辭讓,就不會傷害他人。那天下之大,無不盡歸於我心之仁也。

也就是,世界在我心中,我心中有仁,則滿世界都是仁,我心中有愛,則全世界都充滿了愛。

王陽明有好幾個徒弟,有一次他的一個弟子告訴王陽明說:老師,今天特別奇怪,今天我看到的街上的人都是聖人,滿大街走的看誰都是聖人。

結果另外有一個學生也像王陽明稟報說:老師,太奇怪了,我今天看到的也是滿大街走的都是聖人。

王陽明就告訴他:因爲這一刻你是聖人,所以說,你看天下的人都是聖人,因爲你有一顆聖人的仁心。

說到這裏,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說的是佛印和蘇東坡的故事,蘇東坡諷刺佛印說:你呀,看起來就像一垛屎!他說完以後哈哈大笑,認爲自己佔了便宜,而佛印說:我看你啊,像一尊佛呢!蘇東坡一聽就更高興了,說你看你是屎,我是佛。

結果他回家以後就和他的妹妹來炫耀,說這次和佛印的鬥嘴中自己獲勝了。

結果他的妹妹就嘲笑他,說你才徹徹底底的失敗了,爲什麼呀?你心中有屎,所以看誰都像屎啊!人家心中有佛,看誰都像佛!

這樣一說,蘇東坡立馬就明白了,懊悔不已,說自己境界還是不足。

當然啦,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不知道,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就行了。

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爲仁全在自己,跟別人沒有關係,不要說別人如何如何,誰怎樣怎樣,社會如何禮崩樂壞,那是社會的事情,那是別人的事情!你是怎麼樣的呀?你有沒有從我做起,做好一個仁人呢?真正做到了仁呢?

如果你也做到了,那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仁,這個社會還有什麼禮崩樂壞啊?我們想要求別人改變太難了。

讓老公改掉他抽菸的毛病,讓老婆改掉她剁手黨的毛病,等等等等,其實都很困難,但是你作爲老公,少抽點菸是可以的吧,你作爲美女你可以少買點東西,這是可以的吧。

你能把你自己都做好了,他看到你動了,改變了,也會照樣學樣,孩子以父母爲榜樣,夫妻之間相互參照,同事之間相互學習,你不能要求別人如何如何,而在於你自己,一變而全變。

說到這裏顏回就說,老師你能不能具體一點來指導一下,我到底應該怎麼去做呢?就像我們現在似的,說你這個人要好好學習,要天天向上,這是道理。

該如何做到,需要方法,這是也需要指導的,就是我們不能光說大道理。

孔子就提出了四條,這四條說起來還是挺要求挺高的,我相信大部分人做不到,不過做不到沒關係,我們可以儘可能的做,有這個意識,種下了一顆種子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就和我們前面學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樣。

就是說不合乎禮的我們不要看,不合乎禮的不要聽,不合乎禮的不要說,不合乎禮的不要動。就是說我們要控制自己,約束自己,從源頭上來修煉自己。

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有感官,通過眼睛看世界,通過耳朵聽聲音,通過鼻子聞氣味,通過舌頭品嚐味道,通過身體感知外界。

那這裏面的四條也是告訴我們從與外界的接觸上約束自己,以便做到仁。這是一個克己的功夫,對於不合禮的我們就不要看,其實是主動的去看。

在弟子規,大家學了的話就會知道,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看到人家打架鬥毆,我們有必要非得去摻和嗎?看到網上去罵戰,雙方脣槍舌劍,你來我往都是污言穢語,你覺得有意思嗎?沒有意思,我們就不看,你不看就沒有這個煩惱,煩惱都是從念頭上起來的。

我眼不見,也就心不煩,對於這些不好的東西,誰評論誰,誰怎麼樣啊,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和他多嘮嘮?

有句話說得好,說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當別人去家長裏短去議論別人的時候,我們不參與,他看你沒有興趣他也就不拉了,如果你來我往越說越起勁兒,自然而然的,你就被污染了。

連主動的去看,主動的聽都不有,那你肯定也不會主動的去說別人的是非,主動的去說這些不合規矩不合禮儀的話。

如果眼睛耳朵語言你都沒有的話,那麼第四條也就是不符合禮儀的,我們就不去做,不去動。

這幾條做到了,你就是克己了。

《中庸》講“致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我們都是被外物影響。

要修,就是要修“不動心”“不爲外物所移”。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我本來是坦然中道的,沒毛病。

外面的信息來了,刺激來了,我要做出反應,要發,發,要發得合適,合情合理還合禮,發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發而中節,那才叫“和”。如果我不讓那信息進來,我不收看,不收聽,我根本不需要做出反應,不需要“發”。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就是做減法。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

這塊要說說我自己,最近大家看我不大忙,其實我是被一本小說吸引了拔不出來,精力放在那上了,結果其他就幹不了了。

其實我一直想剋制自己就是沒剋制住。今天早晨我終於越過了其他還有一將近1萬頁啊,先看了結尾,知道結局了也就沒那麼多好奇心了。

之所以沒有好好做,就是因爲沒有克己,剋制自己那種眼睛被別人所描繪的這種虛幻的世界所吸引了。

《大學》裏面有止定靜安慮得。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要止於至善,志有定向!凡是與我無關的,不收看,不收聽,這一塊希望大家也都能剋制自己,我是時不時會被小說吸引,然後就沉淪其中不能自拔。

我們大家恐怕也會有許多毛病,比如說收看收聽的太多了,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拿到手,因爲唯恐自己落後了,但實際上當你什麼都想要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精力不夠,時間不夠,你就會很焦慮,最後會茫然無措一無所得。

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靜下心來梳理我到底想要什麼,然後把不想要的就按照孔子的說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以貫之的去在自己需要精進的地方下工夫。

顏回聽到了孔子的這個四條指導,非常高興,說我雖然不聰明,但是我願意按照老師說的這四條去做。

這就牽扯到我們一直說的就是聽話照做,對於老師講的,對於聖人說的這些至理名言,我們不是知道了就算了,而是要把它踐行起來,通過切實的踐行,通過持之以恆讓他取得成果。

那前一段時間對於聽話照做這四個字,我也是有深刻的體會,聽話照做必有成果,只聽不做還不如不聽,徒增煩惱耳。

好了,這一章就到這裏了,我們明天早晨六點半,繼續來學習顏淵篇的第二章。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就是仲弓也向孔子問仁,孔子又給出了另外一種解釋,結果仲弓也說,雖然自己不聰明,也願意向孔子學習,那具體怎麼回事兒呢?我們明天六點半準時相約在這裏一起好好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