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負責是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


聽朋友聊一件事,覺得有點意思。

前幾天,他到小區門前一家理髮店剪頭,沒剪成。朋友說,這家理髮店是新開的,店面不大,裝修佈置的還算清爽利索,只是每天打門口過來過去,感覺生意不咋樣,冷冷清清的。

他平時理髮的店面稍遠,大概有1.5公里。人是習慣性動物,剪了好多年,就不想挪地方。只是這幾天是真的冷,實在不想走遠。

進了店面一打聽:剪頭35元,會員價25。其實價格大體都差不多。所謂會員,就是先充值,後消費。這個可以理解,做生意嗎,鎖定客戶十分重要。

於是,他半開玩笑地說:我就住這個小區,頭回到你店來,給個會員價試剪一次,剪的好就辦會員。

這話說得清晰明白,也很在理不是嗎?一個30來歲的小夥子,大概是老闆,好像聽不懂一樣,堅持沒有會員就要35,表現出不好商量的樣子。

朋友退了出來,冒着寒風去了原來的店,心想這個店他永遠不會踏入了。

剪完頭,路過那個店面,幾個店員無精打采東倒西歪地看着手機,一個顧客都沒有,心裏想這個店大概撐不了多久。

他說,我真的不是爲了10塊錢而耿耿於懷,而是覺得無論如何,店老闆都不應該讓他這個首次上門的客戶離開。

聽了這個事情,我深以爲然。

前兩天聽羅振宇老師的跨年演講,其中一期有個重要的主題:你到底是對事負責,還是對人負責?

對事負責,你永遠會被困在一個系統裏,掙脫不了;而對人負責,就會掙脫系統的束縛,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演講十分精彩,給人醍醐灌頂之感。要分享他的觀點,需要不小的篇幅才能說清,我這裏只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從一個角度分享怎麼理解這句話。

第一個例子是圖書管理員的例子。

如果你是一名圖書管理員,你到底是對書負責?還是對人負責?

按正常理解,當然要對書負責,這是你的職責所在,理由充分的讓人無法辯駁。

對書負責,書得要乾乾淨淨的,不能在上面亂塗亂畫亂摺頁,最好別碰,甚至乾脆別看,這書最乾淨。你對書負責,實際上是對圖書館的管理規定負責,不管你看沒看完,規定的時間學生必須把書還給我。

在你捍衛書的過程中,你發現沒有,不知不覺,就站到了讀書人的對立面。

這還不算完,換個角度看,作爲圖書管理員對書負責,對自己的有什麼影響。

你如果是這樣的一個圖書管理員,那麼你做這些事需要的職業技能,在你上崗以後,最多一個星期,就能完全掌握,然後一輩子就用這一點技能混日子。能不能永遠混下去,看看高速收費員、公交車售票員,應該一目瞭然。

北京十一聯盟總校的校長李希貴老師,就做了一個顛覆性的改變。把十一學校圖書館大部分的書搬到了教室。這個動作,表面看起來是爲了方便老師和孩子們看書。

但李希貴校長告訴我,其實,他做這項改革的起點,是想改造一個職業,那就是:圖書管理員。

羅振宇分析,因爲圖書管理員服務的不再是書,而是每一個教室裏的老師和學生。我們可以算算賬,就這麼一個圖書管理員,他每天要面對多少變量:

不同的班,上着不同的課;不同的老師,推薦着不同的書。爲了能配合好每個老師,這個圖書管理員需要不斷地跟所有老師交流,動態調整這些書。

這堂課市面上還有哪些好書新書?在有限的預算之內,怎樣到貨更快?怎麼優化登記流程,讓新書第一時間送到教室,正好趕上學習進度?不用的書、撤下來的書,怎麼處理?外面捐贈來的書怎麼辦?

不再多說了,就這一個改變了圖書管理員的的原有生態和職業的天花板。

在學校裏,他不只是管書的,他可以成爲專業的閱讀指導老師。如果他願意,他甚至可以憑這門日漸精進的本事,去創個業。比如開個書店,甚至是創辦一個出版機構。

還有一個例子不得不說,也是羅老師文章中提到的。

今年他有個同事告訴他,他因爲出國回來,被隔離了一段時間。在這期間,他和外面一切的交流,是隔着玻璃的。

那天來了個護士,拍了拍窗戶,舉起一張A4紙,上面寫着:“你今天有沒有不舒服?”他的同事搖了搖頭。於是護士又把那張紙反過來,紙上什麼也沒寫,只是畫了一張笑臉。

這個笑臉她可以畫,也可以不畫。但這位護士畫了,她在表明:我關心你,我希望你開心些。

這個護士會失業嗎?我想絕對不會,因爲他永遠對人,而不是機械的對事。

你看,當一羣人深陷在自己的社會分工中,只會對事負責的時候,總會有另一羣人覺醒過來,能跨越出自己的社會分工,對人負責。

就這個改變,一下子就打開了自己的職業限制,使他們獲得發展的空間。

不管外賣小哥還是保險推銷員,這些我們身邊看似很無奈、沒前途的職業,都會有人不斷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價值。其中的訣竅,無不有意無意在踐行者對人負責的理念。

記得有一句話:要想寫好詩,功夫在詩外。其實做生意何嘗不是如此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