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

四、重視農業,體恤人民,


屯田水利,恢復經濟。


在漢末羣雄中,曹操是少數幾個較同情民間疾苦的領袖。面對老百姓遭受戰禍的悲慘景象,滿懷悲憤,寫下了慷慨悲涼的詩篇《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詩詞表達了他對諸侯割據混戰的痛恨,和對飽受災禍的人民百姓深深的同情。所謂“詩以言志”,這正展示了曹操內心深處的感情與心志,這也是曹操不同於漢末羣雄的關鍵之處。




由於曹操有想讓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思想,再加之糧食問題在軍隊中的重要性,他決心實行屯田水利政策,以恢復北方經濟,增加軍資儲備。一九六年,他在下達《置屯田令》時說:“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糧。秦人(指秦始皇)以急農兼天下,孝武(指漢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然而,長期的軍閥混戰,使得人民大量死亡流散,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破壞,田地荒蕪,經濟凋敝。而這又以曹操所剛佔據的中原地區的破壞爲最甚,據《晉書》記載:“獻帝至安邑,御衣穿肘,唯以野菜以爲糧,自此長安城中盡空,並皆四散,二三十年間,關中無復行人。”可見當時中原地區的殘破不堪,當時雖然十室九空,但豪強之家依然利用時局紛亂大肆兼併,剝削人民更甚於平時。要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大事業,曹操如果沒有大才能、大魄力是決無可能的。他首先來了個大手筆,對世族大家施以壓力,壓制打擊豪強的勢力,使人民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然後他又採用“民屯爲主,軍屯爲副”的屯田政策,並以“斷水爲陂”的辦法來興修水利灌溉事業。此外他還減輕屯田農民的租賦,免除了他們的兵役和徭役,並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給無主田地,貸給耕牛和農具,幫助和鼓勵他們進行生產,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再加之他非常重視農業又親自下田躬耕,這此都使得飽經戰亂破壞的北方生產經濟迅速恢復發展。史實也證實了這一點,據史載他頒佈《置屯田令》後開始在許昌屯田,以後規模越來越大,一時“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魏書》)。可見當時屯田區欣欣向榮的熱鬧景象。還有由於曹操注重發展水利事業,劉馥在淮南修建了芍陂、七門、吳塘諸葛堰,夏侯 在陳留經營了太壽坡,賈逵在河南南部開通了賈侯渠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水利灌溉在中原地區已有了相當規模,大大促進了農業的恢復和發展。



此外,曹操在被晉封爲魏王后(此時已63歲了,曹操享年66歲),還依然親自下田躬耕,過着簡樸的生活,既使在遺言中也表露出其對農業的重視:“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此我擇定西門豹祠的西原作我的壽陵,可在高地建墳陵地基,暫不封固,也不必種樹。特別不允許佔民良田,破壞生產的葬俗,切記!切記!”正是由於曹操的以身作則,視農業爲立國之本,經過二十餘年的恢復,中原地區的農業大爲改觀。而農業的恢復發展也帶動了手工業、商業的恢復和進步。



中原地區經濟的恢復,有利於維護北方的統一;軍糧問題得到就地解決,支持了魏、晉對蜀、吳的戰爭,奠定了覆蜀滅吳,統一全國的物質基礎。




五、雄韜大略,高瞻遠矚,



統一北方,志圖天下。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第一回)。豪強爭奪,連年混戰,致使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生產受到破壞,因此人心思定,普遍嚮往和平、統一。而曹操正是順應了人民這種渴望社會統一、安定的思想。他舉起一支義兵,先後伐董卓、戰陶謙、滅袁術、收張繡、斬呂布、並張揚,接着又集中力量決戰於官渡,一舉剷除了北方實力最強大的袁紹軍事集團,並乘勝北征烏桓,南下荊州,終於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歷史大潮滾滾,順其者昌,逆其者亡也。”他還在《浪淘沙-北戴河》這首詞中對曹操遠征烏恆,消滅袁氏殘餘勢力,完成北方的統一事業,給予了歷史的肯定:“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在這一切輝煌的勝利背後,是曹操英明卓著的戰略思想――牢握政治主動權,先弱後強,各個擊破。具有敏銳政治眼光的曹操在其壯大軍事力量的同時,及時採納了謀士毛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把漢獻帝這張王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藉助漢朝皇帝的名義、攻伐進退,似乎都顯得名正言順。同時,這樣做後對於廣泛進行軍事動員,鼓舞軍心,都比較有利,正如王夫之所說:“兵之初起也,羣雄互角,而操挾天子四面應之而皆碎。”(《讀通鑑論》)。“先弱後強,各個擊破”這是魏晉在軍事上始終堅持的戰略指導原則。事實可見,當曹操堅持奉行這一原則時,他縱橫天下,兼滅羣雄,無所不勝。而當曹操在急於統一天下,思想上產生了驕傲輕敵情緒,並放棄這一原則後,則大敗於赤壁;此後他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教訓,並再次堅持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戰略指導,先後消滅了西涼一帶的馬超、韓遂和漢中張魯等諸侯勢力,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爲其與吳、蜀爭奪天下解除了後顧之憂。直至後來司馬氏掌握魏氏政權後,也是繼承保持了這一基本戰略指導思想,先滅蜀,後滅吳,終於統一了天下。




由此可見,曹操是一位有雄韜大略、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的“牢握政治主動權、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政治、軍事戰略指導思想使得北方統一,進而三分歸晉。這對於人民的安定生產,社會的進步發展都起到了客觀促進的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