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分享】解析(2)《雪國》裏的日本文化與傳統習俗


(一)泡湯與滑雪

中國有江蘇湯山、浙江有寧海、安徽有巢胡、廈門有日月谷、雲南有彌勒溫泉、四川有稻城野趣的茹布查卡溫泉,溫泉浴可以解除疲勞,穿着泳衣在裏戲水。


而日本的泡湯,是需要先洗乾淨再泡,所以在家庭裏往往由最尊貴的父親泡湯後再由家裏其他人員再泡,有一家人共用一池熱水的習慣。而在外面的共用泡湯池裏,還有男女同浴的習慣,他們講究乾淨泡、脫光泡、頭蓋毛巾泡、坐在矮凳上不能把水泡沫濺到別人身上等要求。據說泡湯一次,次日猶如重生般,可見泡湯已經成爲日本獨特的保健文化。

而《雪國》裏島村所去的村莊據說是雪國裏最舒適的村莊,這裏有農民溫泉療養地。因爲好奇我特意去查了川端康成所說的這個地方—新潟 (xì)縣,它位於日本海沿岸的中央部位。三面環山,中間有盆地。東部爲越後和三國山脈,南境爲妙高等火山羣。新潟的清酒、米果很有名。難怪《雪國》裏總寫到駒子喜歡醉酒後來找島村,看來駒子喝酒一來自職位需要,二也是川端康成有意而爲之吧!

新潟縣是日本海沿岸唯一的一個開港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是石油、天然氣主產區。工業以煉油、金屬加工、食品、機械、電機、化學、合成纖維等爲主。


原以爲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是一種爲了文學創作杜撰出來的地方,可沒想到日本的新潟縣正是這樣的地方,它是日本降雪量最多的地區,在作品裏冬季降雪竟能達到一丈二三,被稱爲雪國名副其實。

那麼因火山羣出現的溫泉與由雪衍生出的滑雪運動便是大自然饋贈的財富,高聳入雲的筆直杉樹又是生產滑雪板的天然原料。所以,泡湯、滑雪便讓雪國成爲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吸引着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去體驗。

(二)傳統服飾—和服與配套裝飾

《雪國》裏描寫的和服對我印象深刻,看了電影后就更想了解了,特別是女性和服上的腰帶和與之配套的服飾打扮都吸引我要去搞明白。

看日本電影就能發現,着和服的女性需要特別的髮型、和服腰帶與布襪、木屐。藝伎需要塗抹很厚的脂粉,而普通人的生活妝則以清爽自然爲主。


《雪國》裏身爲藝伎的駒子,她的髮量比自然生長的要多很多,其實是因爲接了不少假髮的。這從書裏駒子讓島村給自己剪頭繩一段的描寫就可得知。成爲藝伎的女子至少會有5種髮型的不同表現,出賣了初夜的藝伎髮型也會改變。爲了不讓梳好的精緻盤頭散亂,她們所睡覺的枕頭都是要求空心的。成爲了真正的藝伎後,要把紅色衣領換爲白色的。

和服講究直線裁剪,而不是立體裁剪。求舒適中強調通氣性與寬鬆,所以對面料自己設計就有很多講究了。和服上的透氣孔有8個之多,且袖、襟、裾均能自由開合。

和服在生人穿法上是“右前”即左搭右,死者則相反。這種穿法說是受了中國古代服裝的影響。當然在服裝色彩上也有禁忌。桔黃色、深紅色、青色、深紫色分別爲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親王的禮服用色,限制老百姓使用。深紅色和深紫色,在1945年之前規定不準皇室以外人使用。


想到日本電影《絕唱》裏的小雪死後的婚禮中着一身白色和服,這是代表神聖、純潔的。紅色很少用,因爲在日本象徵着魔力。

而和服與腰帶是分開搭配的,在和服袖子下面的衣襟兩側是被掏空了的,這個掏空部位也是爲了便於捆綁和服的腰帶。好的和服腰帶價格往往比肩於一件和服。和服的檔次很多,根據年齡、身份(未婚、已婚)場合的不同要求而穿着搭配,腰帶的使用都是極其講究的。


我專門看了穿和服的視頻,也單獨瞭解了和服腰帶的知識,這才知道日本爲何有很多專門以設計製作和服腰帶的設計師,和服腰帶最長的4.2米,根據需求者的要求與穿着露出的部分,圖案的刺繡便分別不同,正反都要求刺繡的肯定是價格最高的,只露出正面腰部的刺繡就要便宜些。如果腰帶設計裏使用了桑繭繅絲爲高檔面料,那價格便不言而喻。

二指設計製作的布襪也是穿着木屐的必搭。木屐的穿着來源於耐磨堅固,木屐底前後兩塊的木條充當着防滑作用。木屐的高度也是不同的。


而對男性和服的要求,在《雪國》裏出現並不多,一般來說,傳統的男式和服由襦袢、着物、羽織、跨四個大部分組成。純正的男式和服裏是用兜襠布代替內褲的。具體穿着也是跟女式和服一樣有很多的講究。

想了解和服的知識可以單獨去關注。總之,日本和服是區分於洋式西裝的,它是代表日本民族的特有服飾。

(三)傳統居室—榻榻米與暖爐桌


日本對於居住要求的整潔與乾淨度是很高的。他們居住在榻榻米上,面積大小用疊計量。一疊=一張榻榻米尺寸=1.62平方米。(90cmx180cmx5cm),也有尺寸爲半疊設計的(90cmx90cm)榻榻米。所以日本建築中,房間尺寸基本都是90釐米的整數倍。


日本人晚上在榻榻米上放上被褥睡覺,白天便把被褥收起,這個空間立刻又成爲家人與客人活動的餐廳與客廳。所以進屋脫鞋是必須的。


日本的榻榻米材料來源於藺草,這在《雪國》內容中有出現。而中國是日本可靠的藺草供應國。榻榻米潔淨舒適,透氣又不滑,是夏天的涼蓆也是冬天的地毯。榻榻米上的男人是席地而坐的,而女人則席地而跪。在推拉門的一開一閤中展現着雅緻簡潔的魅力。在《中山見聞辨異》裏,榻榻米是中國盛唐時期傳入到日本的,它來源於中國漢代,是中國先人席居文化的智慧表現。

同樣,冬季寒冷天,日本的暖爐桌發明就很智慧。這個在《雪國》裏駒子去找島村的情節多有刻畫。暖爐桌跟我們中國的普通客廳茶几高度差不多,從桌面上延伸開來的被子或毯子很大,設計的大小能充分保證取暖者的使用。桌底的中間頂部設計有安全考慮的發熱器。只要把腳伸進去就會很熱,當然,在外放個枕頭睡在暖爐桌下也是可以的。


(四)表現音樂藝術的樂器—三絃琴

在《雪國》裏,通過女盲按摩師對島村的介紹得知,藝伎裏彈三絃琴最棒的是駒子。看《雪國》電影,給駒子彈奏三絃琴的表演片段並不短,感覺日本音樂與三絃琴所表現出的乾澀音量,在彈撥時傳遞的音樂如泣如訴,跟中國二胡獨奏時表現的悲傷有點類似。

那麼,這個三絃琴到底是個什麼樂器?追溯歷史,三絃琴依然是來自中國的彈撥樂器。最早出現於明楊慎在《升庵外集》中所述"今次三絃,始於元時。"而在清毛其齡的《西河詞話》裏記載則說,三絃起於秦時。


中國的三絃傳入琉球后發展爲三線,後來就在日本發展成了三味線。日本人說的"三味線"就是三絃琴。

現在大家在地方音樂,交響樂裏聽到的獨奏曲與合奏曲的三絃琴已不同以往,1950—1960年由蕭劍聲把其音色轉爲厚亮了。

看駒子的演奏就可知道,這種樂器在彈撥時需要坐奏的,把琴身放於右大腿上,左手按把位,琴身呈45度。小三絃是使用撥片撥奏,大三絃戴假指甲彈奏。

(五)傳統工藝的表現—縐紗

雪國冬季融化後的雪水年復一年地滋養着這裏的山川地域,是日本著名的桑繭養殖地與縐絲面料原產地。

《雪國》裏對縐紗的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集中表現的幾個段落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稱這種感覺爲驚豔毫不爲過。

“在雪中繅絲、織布,在雪水裏漂洗,在雪地上晾曬,從紡紗到織布,一切都在雪中進行。有雪始有縐紗,雪乃是縐紗之母也”。書中還提到島村會把穿過的縐紗衣送去產地曝曬,據說可以把夏日的污穢一掃而光。這是多麼精緻的追求。


“比頭髮絲還細的麻紗,若缺少雪天天然的潮溼,就很難辦了。陰冷的季節對它似乎最合適。古時有這樣一種說法:三九寒天織出來的麻紗,三伏天穿上令人覺得特別涼爽,這是由於陰陽自然的關係。”“保管得當,五十年或更早的縐紗,穿在身上照樣也不褪色。”

縐紗裏滲透着雪的潔白與冬之沁寒,這樣的縐紗所製成的衣服在夏天穿着極其涼快。

雪國的雪真是厚啊!這厚度竟成了當地人加工縐紗的輔助工具。

這跟中國珠三角一代的“香雲紗”有着異曲同工的說法,“香雲紗”據說也是因在晾曬染整過程中使用了泥土的附着,而使得絲制面料莨紗、莨綢製成的衣服穿着格外爽滑舒服。

而追溯古老的絲綢之國,那當然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傳說黃帝的元妃嫘祖,發現桑樹上有一隻蠶側吞着絲把自己包裹伏回,她因而從中蒙到啓發。所以,我國是最早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自商、周至戰國時期,絲綢的生產技術就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蜀圖經》、《搜神記》、《泰初蠶馬記》、《神兒忘》、《承平廣忘》等資料中都有絲綢之國的歷史出現。


總之,川端康成善於在作品裏以小放大,用細緻的觀察與精緻的感受來刻畫地域文化,這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因爲文化習俗的產生髮現與藝術表現形式從來不會孤立存在,它一定與一個國家地域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有違必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