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喜歡中國畫?

這是我的“鼠繪”作品,實際上是用電腦自帶的那個“畫圖”小軟件臨摹而成。

“神”是國畫的魂,它是畫家與畫匠的根本區別所在。國畫是“寫”畫,要胸有成竹,一氣呵成,筆斷意連。象我在電腦上仿畫國畫,因工具所限,只能是“描”畫,得其“形” 而無法得其“神” 。

是重在摹形刻畫,還是寫意傳神,這也使得早期西洋畫和中國畫有着截然不同。畫種應該沒有優劣之分。從實用美術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全部應用着西方的理論體系;若單就藝術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國畫。早在18世紀,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就評價過,西畫是用面積來畫,中國畫是用線條來畫,前者是具象,後者是抽象,有了抽象,就能超越簡單的感知,獲得深刻豐富的內涵,就更令人回味和發揮想象,因此,中國畫要比西畫高明。

中國畫不以繁複逼真爲追求,它倡導“留白”,捨棄多餘的只留想要的。水墨留白,虛實相生,於方寸之地勾勒天地,於無畫處凝眸成妙境,這恰恰是人們內心理想的本真,而且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

下面這幅吳作人的《池趣圖》,沒有水的痕跡,但人們肯定認知爲魚在池塘裏遊動。

黃永玉的這幅《春江水暖鴨先知》更是典型:畫面沒有任何江水,而後邊戲水只露出尾部的鴨子巧妙點題。黃永玉的創意,要是參加北宋宋微宗的翰林畫院考試,肯定奪魁。

中國的文化都一脈相通,京劇,也是“留白”藝術。舞臺上一張桌一把椅,即可當帥帳,四個士兵即可代表千軍萬馬,環繞舞臺一週,可以代表日行千里。

“留白”,也是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少即是多,不貪不執,只有留白的生活纔有能力容納那些真正讓你快樂的東西。

中國畫多半以山水和花鳥爲主題,它很少表現野蠻與血腥,追求的是寧靜致遠,天人和諧,有道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國畫是讓人靜下來的藝術,畫畫人好像不爲別的,只是鍾情於江畔一茅屋,溪邊一片林,山中一縷雲。爲什麼國畫大師幾乎都長命百歲?因爲國畫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身養性之道。

這裏,我也沒有貶低西畫的意思,西方也有很多寶貴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東西。實際上,東西方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取長補短,都超越了自身。徐悲鴻畫馬就應用了西方之解剖學,劉海粟、黃永玉的重彩國畫則借鑑了西畫的色彩。我認爲,西畫在印象派之後,衆多流派也不再拘泥於寫實主義,而用西方人的思維模式表現出自身的主觀理念和感受,與中國畫的“神”是異曲同工。再譬如蘋果公司的設計理念,曾提到東方的禪意,這種去繁就簡的現代設計潮流與國畫的寫意是不謀而合。

好多年不接觸畫壇了,不知當今泰斗與新秀都是何許人也。我還是很懷念過去那些老一輩畫家的作品,比如,齊白石的花鳥、張大千的山水、關良的戲曲人物。

附:國畫名家名作

張大千《居士文會圖》

張大千《秋江夕照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