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仲弓問仁。

12.2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了四條:

第一條,“出門如見大賓”。出了門,就像所見所有人都是尊貴的客人,保持熱情和尊敬。

第二條,“使民如承大祭”。你是領導,要役使人民做事,就像要舉辦重大的祭祀一樣,十分恭敬。

第三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別人自然也不想要,別讓別人遭遇。

第四條,“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在邦”,是仕於諸侯之邦;“在家”,是在卿大夫之家。就是在工作單位,沒有怨言;在家裏,也沒有怨言,不發牢騷。

這就實現了“仁”。

冉雍說,我雖然也不聰明,但願意按老師說的這幾條去做。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六點半了,我們還是來繼續學習論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第12篇顏淵篇的第二章,仲弓問仁。在學習這篇之前,我們還是按照慣例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容,顏淵問仁。

顏淵是什麼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孔子的首席大弟子,也是孔子的衣鉢傳人,可惜不幸早死,天妒英才。

他向孔子問什麼是仁,孔子言傳身教,給了他的回答,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就是能夠剋制自己,約束自己的慾望,並且能夠在自己身上踐行禮、遵循禮,這就是仁。如果我一天能夠真正能做到克己復禮,則天下盡歸入我仁心之中,所以爲仁全在自己,而不在於外界,和別人沒關係。

顏回聽了以後就做了一個貢獻,那就是請老師給提供具體的踐行方法,如何才能夠做到克己復禮呢?孔子給出了四條,那就是:不合乎禮的不要看,不合乎禮的不要聽,不合乎禮的不要說,不合乎禮的不要動。

也就是有名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這四條大家好好看看,聽和看都是輸入,就是外界的東西,不好的,不符合禮法的,我們不要主動去接近它,去輸入進來,以免擾亂我們的心智。

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着,你不就沒有煩惱了嘛!

後兩個一個是言,一個是動,言就是說話,動就是做事,行動,這是輸出啊!就是我們既不接收外界的不好的東西,我們也不向外輸出不好的東西,比如污言穢語,比如有損於別人的行爲,輸入和輸出都不失禮。那不就做到仁了嗎?

顏回聽了以後,就特別的開心,很恭敬地和老師說:我知道了。顏回雖然並不聰明,並不敏捷,但是我願意按照老師教導我的去做,這就是我昨天一直強調的聽話照做。

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之後,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下第二章,依然是問仁,不過人變了。是孔門十哲裏面的德行科的優秀的尖子生,叫冉雍,也就是仲弓。

仲弓這個人,孔子對他有極高的評價,說這個人可以南面稱王,就是讓他當國君,當皇帝都沒有問題,品行兼優。

在論語裏,由於它只是語錄體,我們並不知道太多,但是除了孔子說他厲害之外,還有一個人對他也是大加讚賞,我們通過別人的評價就可以知道仲弓這個人有多牛、有多厲害。

後世有一個和孟子比肩的人物,是荀子。我們對荀子比較熟啦,荀子《勸學》大家都很熟悉了。

那他是怎麼評價仲弓的呢?他說:像子游、子夏等等,都不能算孔子的真正繼承人,只有仲弓,也就是冉雍,才能夠說是孔子學說的真正代表。荀子《儒效》裏面說: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這裏面就是把仲弓和孔子這師徒倆相提並論,對於這些人裏面獨服此二人,一個是老師孔子,一個是他的學生仲弓。

說這個人通達的時候就得意的時候,可以用他的王道來統一天下,萬民歸順;窮的時候,就是不得志的時候,他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不與外界同流合污。

他的精神不會隨着時間而消亡,天不能死,時間長河不會埋沒他,地不能埋,地其實就是空間。不會因爲他只是在這個地方而不爲人所熟知,會跨越空間,受到別人的尊敬。

即便他處在桀,夏朝的桀,是個暴君,亡國之君,或者說跖,這是一個盜賊,碰到這種人,他也不能受到污染。處在那種環境裏面,他們依然能夠獨善其身,非大儒莫之能立呀!

就是他不是大儒,誰是大儒呢?儒之大者,就是儒家的最高層次的人,這樣的人是誰呢?仲尼、子弓是也,就是孔子和仲弓。

可見,仲弓這個人有多優秀。

那說完了仲弓的優秀,我們進入正題,先看原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大家注意了沒有,句式是一樣的。上個是顏淵問仁,這個是仲弓問仁,上一個結尾是,“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這個是“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也就是說,這兩個得意的弟子聽了孔子的教導都深表佩服,願意去聽話照做躬行。

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

第一條,出門如見大賓。這個句式,不單是我們這裏有,那其他還有,比如說有一個《吳起兵法》裏面講,出門如見敵,出了門見所有人都像見了敵人一樣,這就是身份的不同。儒家是善待人,那兵家呢,他就覺得如何與敵人打仗,所以說看着誰都像敵人。那我們看見誰都要向尊貴的客人一樣,保持熱情和尊敬。

大家想一想,如果說我們出了門,見的人都像重要的賓客一樣,我們會怎麼樣?首先我們會打扮的整整齊齊,乾淨利落。

特別是女的要稍微化化妝,不說濃妝豔抹,最起碼的要化個淡妝,讓人看起來很舒服。

然後穿衣服,肯定要得體,乾淨衛生,符合我們的身份和地位,也是出了門,到什麼場合,我們要穿什麼樣的衣服,以表示尊重,讓人一看你沒有怠慢,很是重視。

你給別人留下的是什麼印象呢?肯定會對你刮目相看,說這個人太好了,太尊重我了,每個人受到別人的尊重會開心愉悅,發自內心的喜歡。

既然是如見大賓,自然會熱情有加,好好的打招呼,不會是見着人板着臉,一副別人欠你,二五八萬似的,那是不會的。

那和人別人打招呼的時候肯定是臉上帶着笑容,早上好啊,喫飯了沒,如沐春風。

我們戰友可能會說,對方如果不搭理我,怎麼辦呢?你要是如此誠心恭敬地去對待他,他還不搭理你,你覺得可能性有多大呀?如果真的就不搭理你,那能怨你嗎?那是對方實在不開心了,實在有什麼難言之隱,否則他不會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說我們都能夠對待別人像見到重要的賓客一樣,這個社會是不是就非常和諧了?我們是不是真正的算的上是禮儀之邦呢?

有這種態度,我們就不會到哪裏去,喫人的冷臉,喫閉門羹了,讓自己難受了。

要說這個禮儀,日本保持的比較好。我聽很多人說,包括我們戰友裏面,有到日本去的,一說起日本來就讚不絕口。去除種族之間的事來說,日本人做的非常到位,迎來送往,歡迎的時候讓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歡送的時候讓你有依依不捨的感覺,揮手相送,禮數非常到位,你感受到的都是溫暖。

所以說,目前儒家文化在日本保持的是最好的,可以說禮儀之邦,儒教之國,日本算一個,那我們中國現在也正在恢復我們先賢遺風。

第二條是使民如承大祭。就是你是領導,要役使人民做事,要讓下屬去幹工作,要像舉辦重大祭祀一樣,十分恭敬,祭祀中每一個人都十分重要。

那首先要保證安全,要態度認真,要全神貫注。要保證整個儀式的和諧順暢,要能達到效果。

那這其實說起來就像我們要是建工程,做什麼事,要做到安全第一,質量第二,進度第三,而不是說進度第一,質量第二,安全第三。要做到以人爲本!

第三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這個以前說過,說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就說:唯。我聽明白了,孔子就走了,曾子也是不大懂事啊,你問問孔子到底啥意思,他直接默而不語,成了禪宗了。

後來有人問曾子,曾子說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個是忠,一個是恕。忠,是忠於誰啊?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就是自己不想要的,要換一個位置來思考一下,那別人是不是也不想要啊?那別人也不想要的話,那你就不需要去強制別人去怎麼樣。

咱設置幾個情景。你要是老闆的話,你本身自己不喜歡加班,那麼,你就不要有事兒沒事兒的就讓你員工加班,因爲一加班,員工就少了休息時間,就少了與家人陪伴的機會。當然了,工作真的需要那是沒辦法。

你是父母,對孩子往往會訓斥,跟別人比。那你想一想你願不願意跟別人比呢?你當時學習的時候就是你們班裏最好的嗎?就是全校最好的嗎?就是整個市裏最好的嗎?不一定啊!你願意跟別人比嗎?

你不願意,你就不要讓你的孩子和別的那些優秀的人比。這樣一比,不就把他自信心比沒了嗎!

夫妻之間也是如此,你老是想讓他像馬雲,有那麼多的財富,像李嘉誠,那問題上你是誰啊?有西施的美貌嗎?也未必!

所以我們不要對別人有過高的期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想做什麼,就不要讓別人做,這其實就是同理心啊!

再說第四條就是,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這裏面其實設置了兩個情景,第一個情景就是在邦,邦也就是諸侯之邦,其實也就是在工作上,不要有什麼怨言,該你做的你把它做好,這是你的應做的工作。

至於說多幹一點少幹一點,那麼計較幹什麼!有計較的功夫,早就把活幹了。

和別人比較,說你多幹了或者是怎麼樣,那有什麼好處呢?少幹了並不代表佔便宜了,你多幹了,你投入多了,你的精力在那裏,你成績就出來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老闆能做老闆,領導能做領導,他絕對不是傻子呀!你不要把他當傻子看,你的付出一定會有收穫,如果沒有,說明還是時候不到啊!

所以在單位的時候,不要抱怨,好好工作,那是你的本分。如果真的有怨言,覺得老闆不好,工資不高,沒有前途,我們可以走啊。

在這裏,說明你認可,不合適我們就辭職,但千萬不要抱怨,因爲抱怨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你做了多少工作都會因爲你一句抱怨,因爲你的臉色不好,讓別人看出來了,你的功勞就抹殺了。

第二個就是在家無怨,就是在家裏,在工作,單位,在家族裏面,也沒有怨言,這一點不容易啊!

我們往往在單位受了委屈,被領導批評了,被同事懟了,哪些活沒幹好,受到委屈了,在單位裏面礙於形勢,不得不忍氣吞聲。

回到家裏面,就開始耍威風了,把最惡劣的態度給了最親近的人,比如妻子、比如孩子、比如老人、比如說你家的貓,我們說過踢貓效應。弄得人人都怕你,誰看你誰不開心,有意思嗎?沒有啊!

在家裏面特別像我們這些人,都是一家之主,不管男主人還是女主人,都是要領導家風的存在。

我們就是定海神針,你開心了,家裏就開心了,你快樂了,家裏就快樂了,你慈祥,家裏的人會因爲你而高興氛圍就好了。本來是冷冰冰的天,零下一二十度,但是你弄好了,給你感覺如沐春風,好像春天一般的溫暖。

我們爲什麼要抱怨呢?

當我們真的能夠理解這一點,其實你就不會去無緣無故的去抱怨。而我們沒有了抱怨,你會發現,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單位,我們都會心情很舒暢,幹什麼事都順心如意。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能做到這四條,是不是就是仁了?

這裏面大家肯定很奇怪,說孔老夫子對顏回,就說了四條: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而對冉雍同樣一個問題,就回答了這四條,爲什麼呀?

這還是說孔老夫子厲害,他善於因材施教。不像數學題似的,一加一等於幾,等於二,大家異口同聲。而對於仁這種問題,屬於哲學問題,屬於大道問題,它是有針對性的。

對顏回,就告訴他要克己復禮,要約束自己。那對於仲弓也就是冉雍來說,告訴他如何去處理與外界的關係,出門,使民,己所不欲勿,勿施於人,在單位不抱怨,在家裏不抱怨。這就是做人啊!。

無論是對待陌生人,出門如見大賓,還是對待自己的下屬,叫使民如承大祭,就一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就要施於人呀!這是相輔相成的。

在哪裏都滿面春風,不抱怨,讓人感到像孔子那樣溫良恭儉讓,怎麼看怎麼舒服,怎麼樣受人尊敬,那是什麼概念呢?

冉雍也就是仲弓,聽了以後,像顏回一樣茅塞頓開。

立即表態,雍雖不敏,我雖然不聰明,我雖然不夠敏捷,不夠優秀,但是我會嚴格按照老師的教導來做,做一個仁者,大家還記得四個字嘛,叫仁者無敵啊!當你真正能夠做到仁的時候,你就沒有敵人了。

好了,這一章就講到這裏啦。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明天早晨見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