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遇上杜威

今天開始讀《用生命的母語做教育——陶行知與杜威教育思想對比研究》。

說起買這本書,還有一個曲折的小故事,可謂一波三折。聽吳虹校長說2021年元月要共讀這本書,就在吳校推薦的孔夫子舊書網上搜索到一本書放進了購物車,因爲有急事要做,當時沒有立即下單買,結果有空買的時候,發現原來放進購物車的書已經買完了。店家就要說可以退款,不僅有些懊惱。退了款,趕緊到別的網站上搜索,總算搜到了,果斷下單,不能再拖延了!過了兩天,發現一直沒有發貨,就連連催促店家趕緊發貨。昨天書剛剛到,但是打開書一看發現有些重影,有點不像正版書,但是也不影響看。今天就迫不及待地讀了序言和第一輯的部分內容。

第一輯《一個時代的教育邏輯與信仰》,在這一部分中,主要了解了陶行知和杜威思想的主要內容。

陶行知作爲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享譽海內、世界馳名的大教育家,其理論與實踐,足足影響了幾代人,他一生篤信“行知合一”,是現代教育史上繞過的重要人物。

陶行知一生堅持的是“教學做合一”。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強調小先生制,也讓他們在教師的角色上,把知識講清楚,做到位,學到家。他對老師的要求是主張每日四問,問健康,問學問,問工作,問道德,究其核心,就是做一個具有“生活力”的人。從這個角度說,每一個對教育懷有熱情和改革動力的人,都會深感到當下的衝突和逼仄的環境。陶行知先生重在務實,他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的誕生、發展與成熟,去見證我國教育在內憂外患中的求索和改革之路,在與中西方教育哲學、教育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完成的本土化解構和價值迴歸。陶行知先生堅持認爲,教育要想達成對人的迴歸和成全;堅持以教育作爲開啓民智、救國救難、自立自強的實踐路徑,最爲重要的還是要喚醒每個人的人格獨立與精神之自由,這些執着的努力,一直被杜威看在眼裏,並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杜威,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實用主義的先行者,一生貫通哲學、心理學、教育學,這樣一位世界級的大咖,跨越了半個地球的距離,成了陶先生的老師,其教育哲學觀及基本的理論結構,對陶先生的教育人生,影響深遠。

教育心理學是杜威一直引以爲豪,並格外重視的科學支撐,他要做的是將人作爲主題,重新確立到實用主義價值觀下的教育立場中去。在杜威的教育信條中就是經驗,他一生堅持教育是經驗改造。他的主要觀點是“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陶行知後經改造,而成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論的三駕馬車:“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客觀的說,前者更重以教學實驗來檢驗、支撐、確證實用主義哲學原理,偏於“務虛”;後者更重以教育救國、以教育御辱,偏於務實。

對這兩位教育家的思想內容,我想在今後的閱讀中會有更多的解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