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五毒:貪嗔癡慢疑審視在親子教育惡果

週一道德經課聽安玲老師說了這句,平常也聽過這麼一說,不得其解,百度搜到這篇文章!

名詞解釋:

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

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

癡也稱之爲愚癡,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爲癡。不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稱爲慢。

疑是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理解以上名詞之後,做法很簡單,審視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態度、語言、行爲等細節。

父母的言語行爲中避免出現佛家五毒“貪嗔癡慢疑”,進而孩子可以在零壓力的狀態下,開心快樂的成長。

如何用佛家五毒延伸至親子教育過程中呢?

1、對號入座,避免將五毒帶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比如過度追求、過度要求、近乎苛刻是爲貪心,那麼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試問這麼貪心的父母,孩子會開心快樂嗎?

孩子不僅沒有快樂,反而連原有的興趣愛好也丟失了。

比如嗔怒、發脾氣、生氣、發火等,試問這麼對待孩子,孩子會接受嗎?反而會激化矛盾、升級矛盾,消極情緒佔據了彼此的理智,父母着急,孩子不聽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比如愚癡、是非不分、不講道理等,試問父母不明事理,劈頭蓋臉對孩子一通批評,孩子肯定不會接受,無法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2、父母審視自己的行爲,凡是會表現出“佛家五毒”的語言和行爲,儘可能避免或杜絕發生。

3、暗示自己,凡是觸犯了“佛家五毒”,一定要冷靜並停止對孩子的一切言語和行爲,否則只會錯上加錯

起初做出改變時,有些困難,要時刻警惕,當你心中感覺觸犯了“佛家五毒”時,一定要停止對孩子的任何言語行爲。

比如發火,可能會嚇到孩子,孩子就得看醫生,肯定會喫治療驚嚇的藥物。

比如貪心,用孩子做攀比,拿孩子作比較時,自己孩子不如別人時,肯定心有不服,心生怨氣,可能會遷怒到孩子身上,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是何必呢?孩子跟着受苦。

比如我疑心重,孩子明明考了好成績,卻懷疑他的水平,甚至懷疑他作弊,孩子會作何感想?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甚至會影響孩子下次考試發揮,如果孩子再生氣,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直接棄考或不學習了,一切禍端只因自己的不良懷疑。

比如我看不起孩子,每次孩子做不好或做錯事時,就說:“這麼簡單都不會,怎麼這麼笨呀”,如果孩子內心自我感覺“我真的很笨”,那麼這種錯誤的心理暗示,即使孩子能力很強,也會變得很笨,一切壞的開端就是自己。

無論何時,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一定要避開這“五毒”,否則這是一切壞的開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最終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明明愛孩子,結果因爲自己內心的“五毒”把孩子“教壞了”。

如果能夠很好的規避掉這“五毒”,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候,一定會很開心,因爲沒有“五毒”的侵害,身心自然放鬆,必然感覺開心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