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

田希城

(此文發表於《中國教師報》)

我教了兩屆小學高年級,教得風生水起,所教班級幾乎年年都被評爲“優秀班級”。最值得一提的是,所教的第二屆高年級不但成績優秀,而且在學校各項活動中名列前茅。這屆學生給我掙足了面子,家長對我的評價極高,由此各項榮譽也撲面而來。我成爲學校小有名氣的年輕教師。

《阿甘正傳》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我的職業生涯,完全驗證了這句臺詞。

送走一屆高年級後,我接了一個一年級新班。我認爲憑藉前兩屆的帶班經驗,完全可以把這屆學生帶好。誰知入學第一天,我就“失敗”了。第一次站隊,學生東倒西歪、嘰嘰喳喳、打打鬧鬧,無視我的存在,根本不聽指揮。而其他班則是整整齊齊、鴉雀無聲。鮮明的對比,讓我有了挫敗感。

接下來的日子更是雞飛狗跳。學生小碩從不在教室上課,不是到教師辦公室玩,就是在校園內四處遊蕩,甚至還想逃回家。我每天的任務除了上課之外,就是在校園內四處尋找在課堂上消失的小碩。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學生製造的各種麻煩。一天下來,我的體力近乎透支。晚上回到家後,還要接聽家長的各種投訴電話,我開始變得焦頭爛額。

每個月的班級量化考覈,我們班都是全年級倒數第一。期末考試成績,也是全年級倒數。就連學校組織的親子運動會,我們居然也是倒數……

從此,我的職業生涯進入了“至暗時刻”。往日的光鮮亮麗,今日的黯淡無光,巨大的落差讓我對教育產生了一種厭倦感。一聽到學生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就心煩意亂。面對這羣學生,我有一種無力感和失敗感。

看到校內的同齡人一個個成長起來,我不由得打了個激靈,告誡自己不能再這樣沉淪下去,必須改變目前的狀況。如何改變?我苦苦地思索着,從管建剛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一書中找到了答案:一個字——寫!兩個字——發表!

每天,學生總會給我製造一點麻煩,這接連不斷的麻煩就是一個又一個教育“事故”。這些教育“事故”,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把解決教育“事故”的過程寫下來,就是一篇教育故事。解決教育“事故”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簡單粗暴地解決,另一種是智慧巧妙地解決。簡單粗暴地解決,不但寫不出精彩的教育故事,而且對學生也有傷害。

爲了能寫出一個個精彩的教育故事,面對每一個教育“事故”,我總是絞盡腦汁地想點子。想不出來,就向身邊的同事請教,買教育類書籍、報刊來讀,甚至從生活中找靈感。不斷請教、閱讀、思考,點子越來越多,處理教育“事故”越來越巧妙,寫出來的教育故事也越來越精彩。學生小林每天總是招惹其他同學,擾亂集體活動紀律,我借鑑殺毒軟件中的隔離措施,通過讓他“當領隊”“做值日班長”等方式,把他與其他學生“隔離”,進而將其轉變成我的小助手。學生寫日記不積極,我開發出“寫作理財”項目,學生每寫完一頁,就可獲得一定的班幣,堅持寫一個月,就能獲得雙倍收益,這極大調動了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爲了把班級管理好,我還將經濟學的理念用到了班級管理中……

每天下午,我利用下班後的30分鐘,把發生的教育“事故”記錄下來。寫的過程,就是把教育“事故”變成教育故事的過程。這個過程,帶給我教育的成就感,讓我品味到了教育的美好。這短短的30分鐘,成爲我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

寫着寫着,一個個糟糕的教育“事故”變成了精彩的教育故事;寫着寫着,我走出了職業生涯中的“至暗時刻”;寫着寫着,我擁有了教育的幸福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