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寫作的作用

這個話題,是迴應一位同事而寫。

上學期,數學組給每位老師發放了張齊華和徐斌的網絡研修課。爲了促進大家深度參與,特開展了一次“聽講座,寫數學案例感悟”的論文比賽,要求人人蔘與,第一輪全部都參與評獎,評出50%,第二輪再請幾位老師評出一等獎。

應該說老師們都是積極參與,也按照預定的流程進行着。

雖然老師們的文章中,不乏有四處借鑑引用的、生編亂造的、臨時湊數的,但認真的人大有人在,能夠結合自己實際,以及網絡研修得來的收穫,轉化爲自己的經驗。最後,我給老師們做了一個關於寫作的微講座。

以爲事情就此打住,結果學校唯一一位沒有提交文章的老師,卻對此事頗有“看法”。

當時組長催他交文章時,他直接扔過來一句:寫不來。

我知道他並不是寫不來,而是對此事有情緒。因爲去年暑假我們全校每人寫了一次關於核心素養的文章,當時他的文章還被評爲一等獎(得一等獎的人是5%),怎麼可能不會寫呢?這分明就是不理解此事的態度。

那天,他到我們辦公室來,找主任說這事。他大意如下:我們的教研活動不去研究課堂教學,來搞什麼寫論文比賽,是不是走偏了呢?

前期因爲疫情的原因,我們都不串班,所以也就不會有互相進課堂聽課。所以才選擇老師們通過網絡學習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

那時,我才明白在他心裏:寫作和課堂教學是兩碼事,也就是兩張皮。這樣的認知,自然是牴觸寫作這件事的。

可是,他不知道,能夠寫得出來的,成爲案例的,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屬於自己的課堂研究。除非老師們的案例都不是自己的,從別人那裏得來。如果是他聽課得來的案例,仍然也是有價值的。

一位老師能夠寫清楚,他就能夠想清楚,也才能夠去講清楚。寫的作用,會將一個問題拎得更清楚。如果僅僅停留在幾個人研討,卻在行動後不去細細反思和提升,那樣的研討,仍然會停留在原地,或者說提升空間不大。

我也不喜歡那種寫得漂亮,行動卻一塌糊塗的人。大體上,寫得好,做的也並不差。特別是針對教育教學文章,寫得明白,行動纔會有指南。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是我現在常常想到的一句話。

對我喜歡的事情,並不強求人家也喜歡。我可以將之做到極致,做到我的純粹,你不做,自然也可以不做。這個社會強人所難,並不是最智慧的事。

而對於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情,人家很喜歡,我也犯不着在心裏嘀咕,或者對人有微詞。這個社會,本就是形形色色的,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的權利。因爲有人得到有人也未得到,對得到的人不用去羨慕嫉妒恨,也不用說三道四。

我只需要在我認定的事情裏執着即可,世俗上的所謂的成功,我看得很輕很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