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詩文《畫"鸕鶿" 》


鸕鶿,又名魚鷹,以各種魚類爲食,主要擅長潛水捕魚。

在中國,很早就有人馴養鸕鶿,用來捕魚。捕魚前,漁民把鸕鶿脖子上戴上脖套,使鸕鶿在捕到魚後無法吞嚥下去,只好叼着魚返回船上,主人再把魚奪下,鸕鶿再次下水捕魚,重重複復,直至捕魚結束。

這時,漁民摘下鸕鶿的脖套,把準備好的小魚賞給它們喫。聽漁民們說,如果先把魚鷹餵飽了,魚鷹就不下水捕魚了。

鸕鶿捕魚的畫面十分有趣,有具非常美的觀賞性。但是,隨着捕魚工具越來越先進,馴化魚鷹捕魚的辦法越來越少了。

豫南潢川縣小潢河邊,有一羣用鸕鶿捕魚的漁民,他們世代相傳,早出晚歸,傳承着鸕鶿捕魚這項古老的技藝。

用魚鷹捕魚的少了,自然,看到魚鷹捕魚的人也少了。物以稀爲貴。目前,鸕鶿捕魚又多了一項職能,就是鸕鶿捕魚表演。

鸕鶿(學名Phalacrocorax):
有1屬39種。屬大型食魚遊禽,善潛水,潛水後羽毛溼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鸕鶿體貌特徵:
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棲息於海濱湖泊沼澤中。飛翔時,頸、腳均伸直。中國有5種。民俗中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繫繩,捕到後強行吐出。廣佈於全世界的海洋和內陸水域,以溫熱帶水域爲多。

我喜歡的描寫魚鷹

(鸕鶿)的詩:


《池  鶴》
(二首其一)
    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
亂雞羣裏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
曬翅常疑白雪銷。
轉覺鸕鶿毛色下,
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
悵望青田雲水遙 

唳 li:風聲鶴唳,鶴的鳴叫聲。

《送李卿》
    岑 參
一片他山石,
巉巉映小池。
綠窠攢剝蘚,
尖碩坐鸕鶿。
水底看常倒,
花邊勢欲欹。
君心能不轉,
卿月豈相離。

巉巉 chan chan:

(1)形容山勢峭拔險峻。

唐 張祜 《遊天台山》詩:“巉巉割秋碧, 媧女 徒巧補。”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僧了心》:“危層巉巉千仞,吾人駭目動心,疑將壓焉。”

(2)指陡峭的山。

宋 梅堯臣 《寄謝師直》詩:“邀我陟巉巉,宿霧方冥冥。”

(3)形容山石突兀重迭。

唐 孫樵 《龍多山錄》:“屹石巉巉,別爲 東巖 。” 明 袁宏道 《墨畦》:“未至 康陵 裏許,山骨巉巉,與古樹根相錯而出。”

(4)形容面貌瘦削的樣子。

宋 陸游 《題傳神》詩:“巉巉骨法吾能相,難着 凌煙 劍佩中。”

(5)鋒利尖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夢狼》:“甲撲地化爲虎,牙齒巉巉。” 朱自清 《羊羣》:“狼們終於張開血盆般的口,露列着巉巉的牙齒,像多少把鋼刀。”

(5)形容詞後綴。

元 無名氏 《梧桐葉》楔子:“悶懨懨人間白晝,靜巉巉門掩青春。” 明 孟稱舜 《桃花人面》第三折:“嬌滴滴日暖笑花顏,靜巉巉人去思花面。” 明 馮惟敏 《雁兒落·題劉伊坡壽域》套曲:“俺則道冷清清養老宮,卻原來淨巉巉藏貞洞。”


綠窠攢剝蘚

拼音: lǜ|lùkēzǎn|cuán1|1xiǎn

【綠】《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荊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窠】《唐韻》《集韻》《正韻》苦禾切,音科。《說文》空也,穴中曰窠,樹上曰巢。《小爾雅》雞雉所乳謂之窠。《廣韻》窠窟,又巢。《左思·蜀都賦》榷惟庸蜀,與鴝鵒同窠。

【剝】〔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北角切,音駁。《說文》裂也。從刀,彔聲。《玉篇》削也。《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又《增韻》褫也,脫也。又卦名。《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又《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註》謂斫去次地之皮。又殺牲體解之名。《詩·小雅》或剝或亨。又《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註》剝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巾覆。又《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音璞。力擊也。《詩·豳風》八月剝棗。《註》擊也。又音卜。《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

【蘚】《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遊,一名瓦蘚。又《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岑  參
昨日山有信,
只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
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
無人林下棋。
東溪憶汝處,
閒臥對鸕鶿。

岑參(唐代•約715-770年)

岑參是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爲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爲...

岑參留下大量的詩詞作品,編輯成《岑參詩詞全集》。

《還東山洛上作》
        岑  參
春流急不淺,
歸枻去何遲。
愁客葉舟裏,
夕陽花水時。
雲晴開螮蝀,
棹發起鸕鶿。
莫道東山遠,
衡門在夢思。

1.歸枻(yi):

歸枻(yi):1.船舷、 2.短槳。

枻(xiè):矯正弓弩的器具。


2. 螮蝀  dì dōng]

螮蝀,音dì dōng,虹的別名。

蝃蝀,借指橋,比喻才氣橫溢。

含義:彩虹的別名

引申義:比喻才氣橫溢

出自:《幼學瓊林》

解釋:

音dì dōng,虹的別名。又作“蝃蝀”。借指橋。比喻才氣橫溢。

出處:《幼學瓊林》

有云: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氣;月裏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祝元膺《夢仙謠》:

蟾蜍夜作青冥燭,

螮蝀晴爲碧落梯。

好個分明天上路,

誰教深入武陵溪?


”三候,虹始見【去聲】。虹,虹蜺也,詩所謂螮蝀。

《註疏》曰

是陰陽交會之氣,故先儒以爲雲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劍視之則暈爲虹。

朱子曰:

日與雨交倏,然成質,陰陽不當交而交者,天地淫氣也。虹爲雄色,赤白。蜺爲雌色,青白,然二字皆從蟲。

《說文》曰

似螮蝀狀,諸書又云嘗見虹入溪飲水,其首如驢,恐天地閒亦有此種物也。但虹氣似之借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明》

參考資料

[1]  先秦諸子,《詩經》。



其它關於“鸕鶿”的詩句:

1.高竹籠前無伴侶,亂雞羣裏有風標。——池鶴《二首其一》

解釋: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鬨的雞羣卻有着自己的風度。

2.一片他山石,巉巉映小池。

岑參《送李卿》

解釋:一塊小小的山石,小池子上映襯着山的陡峭峻拔。

3.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岑參《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解釋:昨日傳來山裏的消息,只知道現在是耕種的時候。

4.春流急不淺,歸枻去何遲。——岑參《還東山洛上作》

解釋:春天湍急的小溪水流很深,歸船急於回到屬於它的小天地中。

5.銜杯樂聖便稱賢,無酒猶堪臥甕間。——陳與義《同家弟用前韻謝判府惠酒》

解釋:有一起喝酒的快樂,就能互相稱之爲好朋友,沒有酒喝,怎能坐在同一席間呢?

6.日暮並舟歸,鸕鶿方曬翅。——查慎行《青溪口號》

解釋:日落的時候,漁舟歸來,銜魚的鷓鴣打開翅膀回來了。

7.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杜甫《春水生二絕》

解釋:農曆二月六的夜晚,春天的小溪開始流動了,門前的小灘塗被漫過的水填平了。

8.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杜甫《三絕句》

解釋:楸樹的香味在風中搖曳,新開的花蕊還未吹飛。

9.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解釋:眼前都是悲傷的事情,因此我要出門遊。

10.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李白《襄陽歌》

解釋:太陽在山的西邊下落,倒映襯着籬花亂了眼。




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岸邊幾棵垂柳,垂柳那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幾隻又窄又長的漁船浮在湖面上。近處的那隻船上,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煙。十來只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鸕鶿就都撲着翅膀鑽進水裏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靜,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不多一會兒,就有鸕鶿鑽出水面,撲着翅膀跳上漁船,喉囊鼓鼓的。漁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擠了出來,又把它甩進水裏。

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

岸上炊煙四起,嫋嫋地升上天空。漁人不再趕鸕鶿下水了,讓它們停在船舷上。他從艙裏揀些小魚,一條條拋給鸕鶿喫。鸕鶿張開長長的嘴巴,接住拋來的魚,一口吞了下去。

鸕鶿喫飽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齊地站在船舷上。漁人就蕩起槳,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漸暗下來,湖面恢復了平靜,只留下一條閃閃的水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