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盜夢空間——催眠的九層地宮

                          前言

《盜夢空間》裏總共造了四層夢,如果算上Limbo(混沌狀態),那麼總共是五層。夢的層數越多,就越不穩定,稍有外部的影響,夢境就會瓦解。而在催眠這裏,要比《盜夢空間》裏的夢複雜得多,因爲它有整整九層——催眠的九種程度。


• 催眠的九層地宮

第一層 處於催眠地宮第一層的人通常會舒服地閉着眼睛,卻矢口否認自己睡着了,只是說感到眼皮沉重,昏昏欲睡。

第二層 他們即使想努力睜開眼睛也辦不到了,可以說催眠的影響加深了。

第三層 身體出現僵硬的情況

第四層 自主運動。自主運動”又可以理解成“自動運動”,是被催眠者看到催眠師作出某種動作後,不知不覺地進行模仿。

第五層 人們即使想改變身體的姿勢,也做不到了。

第六層 被催眠者開始變得“服從指揮”,做催眠師讓他們做的事——夢遊。只是夢遊的動作還比較簡單,比如行走——停住。

第七層 夢遊會出現得更頻繁,行爲也變得更復雜。

第八層 身體敏感、僵硬、自主運動、夢遊

第九層 在催眠地宮的最後一層,幻覺終於可以現身了!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是完整和栩栩如生的


在《盜夢空間》裏,對於遊走的幾層夢之間,是有嚴格限制的。想進入下一層夢,需要在這層夢中有一個造夢者,造出下一層夢;而若想回到上一層夢,則需要自己在這層夢中死掉,或者在上層夢中的身體受到強烈的失重刺激,比如墜落。

那麼在催眠的空間裏穿梭也是如此嗎?

答案是並不需要。被催眠者可能一開始便直接陷入深度催眠的狀態,然後轉入輕度或中度,而後又從催眠中喚醒,最後再次進入深度催眠的狀態。可謂起起伏伏、隨心所欲、遊刃有餘、暢通無阻。而且,這裏可以澄清催眠的另一誤區,並不是催眠的狀態越深,催眠的效果越好!最合適的纔是最好的。比如,如果想達到“自主運動”的效果,把催眠的深度控制在第四層即可。

在《盜夢空間》中,因爲假設大腦的功率在夢中是在正常狀態下的20倍,所以第一層夢的時間如果是一週,那麼第二層就是半年,而第三層則是十年。那麼在催眠的時間上有沒有這樣的假設呢?沒有。人們可以隨意出入催眠的各個空間,那麼在時間上也一定可以靈活變通。你還可以扭曲時間,像體驗1個小時那樣去體驗1分鐘,延長時間;或者像體驗1分鐘那樣去體驗1個小時,壓縮時間。

正是因爲催眠能改變被催眠者的時間感,所以即使催眠結束了,催眠的影響也沒有結束。催眠師可以藉助暗示讓被催眠者在24小時之後、1000或2000分鐘之後,或者一個月甚至更久之後,作出某些特定的行爲或反應。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在催眠中,催眠師給了被催眠者一個指令,告訴他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做某件事。被催眠者的潛意識接受了這個指令,開始執行,計時啓動……潛意識的“時間記憶”相當準確,只要規定的時間到了,它就會讓身體作出反應,作出指令中規定的動作。但是被催眠者的意識對此一無所知,因爲指令刻意繞過了它。

《盜夢空間》是通過夢向人的潛意識植入了一個想法,從而在其醒來後影響了他的行爲。那麼催眠是否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影響着被催眠者呢?催眠並不是將外來的想法“植入”人的潛意識裏,而是通過激發潛意識裏原本就有的資源,從而產生新的想法!

就好比潛意識裏有各種各樣的原料,而催眠則是一個大廚,利用這些原料烹飪出不同的菜餚(想法)。這些菜餚必須合潛意識的口味,才能被接受,纔會轉化爲行爲。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心理也是獨特的,並且瞬息萬變,針對不同人的催眠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只有將目標對象的“底細”打探清楚,才能控制好催眠的局面,應對突發情況。這裏需要了解的包括:家庭狀況、年齡、婚姻狀況、教育背景、職業、社交圈子等。


• 那麼,什麼是催眠呢?

催眠是指催眠師向被試提供暗示,以喚醒他的某些特殊經歷和特定行爲。

許多心理學家認爲,催眠與其他一般狀態是相似的,包括放鬆、全神貫注和聯想。在催眠狀態下,一個人可能經歷“在感知、思維、記憶和行爲上的一些改變”,包括暫時的麻痹、幻覺和忘記“對催眠術醫師的暗示做出反應”。

催眠是心理治療中常見的有效技術手段,撥開其神祕的面紗,從科學角度來看,催眠原理是透過一套有效引導與暗示的方法,引導被催眠者進入放鬆狀態,使其腦波頻率來到α波(每秒8-12Hz)或θ波(每秒4-7Hz)的範圍。平常當我們心情平和輕鬆,或是剛睡醒時,所處的正是α波狀態;當我們處於較淺的睡眠狀態,或是靜坐、禪定、進入氣功狀態時,我們的腦波便是處於θ波。因此,人處在催眠中,自然會感到一種清醒的放鬆。同理,透過催眠放鬆引導,也是可使人的腦波處於θ波。


• 那麼,那些是容易接受催眠的人的特徵?

A.經常做情節生動的白日夢。

B.想象力豐富。

C.容易沉浸於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場景。

D.依賴性強,經常尋求他人的指點。

E.對催眠作用深信不疑。

總的來說,越是頭腦聰明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越容易被催眠,因爲他們大多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並富有創造力。


潛意識(內隱思維)的規則影響巨大。而人類的大多數問題解決恰好混合了外顯(意識)與內隱(潛意識層面)的成分。也正是因爲內隱認知的無意識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會更加傾向於忽略或者低估它的重要性。那麼,利用這種來自於內隱式思維的序列補足原則。我們可以在催眠中幫助病人獲得心理功能上的恢復。

儘管催眠被稱爲是開啓人的心靈的鑰匙,但並非所有的指令、暗示都會被受催眠者執行。因爲,潛意識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一個自我保護機制,它的機能就是要保護個人不受傷害。潛意識中的信息來自於人生的積累:關於道德的、原則的以及個人喜好的,這些信息就像疫苗一樣在大腦裏起着抗體的作用,一旦接收到相關的指令和暗示,被要求去做違反個人意願、違背道德的事情,那麼這些抗體就會被激活並進行主動抵禦,對外界的刺激——催眠形成阻抗力,有時甚至可以使進入催眠狀態的人脫離催眠狀態,迅速醒過來。從催眠學的角度來講,抵抗催眠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自我催眠喚起自己的評判系統,並對外來的指令作出正確、合理的判斷,以免陷入恍惚狀態中,變得渾渾噩噩。


結尾語

關於理性的爭論主要集中於認知策略,而使人忽略了理性的終極標準有可能是個體做出使用高級工具的決定

——理查德·拉瑞克,《判斷與決策布萊克威爾手冊》


【原創,首發於其他平臺,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