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00條朋友圈|(六)

2014年7月6日 23:06

教育爲什麼重要?因爲每個人一生都在承受教育的結果。


如今再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是否還有必要?是的,非常有必要,甚至比以往都更爲重要。

目前在國內,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裏,教育焦慮幾乎籠罩着每一個家庭。看似現在所有的家庭都格外重視教育甚至到了焦慮的程度,但是這種焦慮的來源,卻和教育本身並無關係。教育焦慮的實質是社會經濟增長遇到阻力,社會階級開始呈現固化,“內卷”日益強烈的新常態下,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對於社會成員的壓力向下傳導的產物。也就是說感受到壓力的是社會人,也就是成人,在抗壓能力和抗壓意識不足的情況下,成人會潛意識地逃避或者轉嫁這種壓力,於是以擔心孩子未來生存發展爲由,把自身的壓力投射給了下一代。

想必很多家長是不認可這種觀點的,他們會說自己所想的,不過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將來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比自己這輩過得更好一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獲得更強的能力以應對社會,從而更自由且從容,少受些苦。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自己所謂“好生活”的標準並非自己的初心,而是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比較出來的。當人家的小目標是“1個億”的時候,年薪10w的就成了乞丐;當看過開着房車環遊中國的人,那麼每年只有5天年假的人就是標準的社畜了。比起那些鄙陋的事物,我們現在更需要警惕的是美好的東西,快速提高的標準和難以短期提高的現實之間的差距與日俱增,焦慮就產生了。而大部分人不會快速調整,焦慮就會蔓延到周邊,而距離最近的就是家人。所以如果你爲你孩子的教育狀況產生了深深的焦慮,那麼一定不是你孩子的教育有問題,而是你自己受到的教育有問題,導致你適應不了現在社會的節奏。

教育的本質我認爲是給人以初心,再說白一點,就是定“三觀”。我們一般說的“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現在很多人在使用“三觀”這個詞的時候——例如說“三觀不一致”——都主要指價值觀。同一世界觀下可有多種人生觀,同樣一個人生觀下面也可以有多種價值觀。而現在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價值觀的過分統一,準確一點說是過分“大而全”。每個人通過教育,應該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把所有人擺在一個跑道上,去看誰跑的更快。傳說孔子門下有七十二賢,子路勇武善戰,顏回謙虛好學,子貢擅長經營,各自擅長的領域即使是孔子亦不能及。孔子因材施教,發揮其各自的獨特優勢,最終成就各自賢名,皆爲後世所傳頌。若要把七十二賢放在一起比個孰強孰弱,非要排個一二三四五,我想即使是孔子也是不能的。

我們一生都在承受教育的結果,所承受的是大的方向,而不是具體程度。而現在教育的“指向性”在越來越弱,就像上面所說,大家的價值觀正在變得“大而全”,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全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高智商還得高情商,聽話又活潑,正直且幽默,圍棋比柯潔,鋼琴賽郎朗。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雖然知道不可能,但是也要向更好努力!”“每天進步1%,365天下來就是37.78倍!”“無論怎樣,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以上這幾句話你怎麼想都覺得很有道理,那麼如果以後孩子學習不好請不要責怪他,可能是先天因素造成的。

而與價值觀大而全相對的,就是被忽視的世界觀。教育的對象應該是“人”,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人當“人”看。對於人類來說,認識“人”是最難的,也是世界觀的重中之重。“人”永遠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所以無論是照着所謂的“標準”去教育孩子,從根本上就是反人性的。

如此看來,這“三觀不正”的,可是大有人在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