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言外之意,看到實際需要”,先搞明白是什麼,再考慮怎麼辦

朋友去藥店買感冒沖劑,人家問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如何區分呢?就是看流清鼻涕還是流黃鼻涕,前者是風寒後者是風熱。

這就是先定性再定量,先要知道拿什麼藥,其次纔是藥量。看似非常簡單步驟,生活遇到類似事情卻會顛倒,如有人諮詢心理問題,說了很多症狀,你認爲最要緊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先診斷性質再進行建議處理。

這就是凡事先搞明白性質是什麼,然後再考慮怎麼辦,也就是之前討論過的“理念、思維、技術”,這裏先放下理念這個人文層次不管,區分好思維和技術的輕重。

思維和技術的區別,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智力和勞力的區別,智力是用作思維判斷的,確定事情性質如何,而勞力是用來技術執行的,千萬不可倒置。

否則,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不說,關鍵很難提升思維決策水平,生活就總處於困惑迷茫中,好似近視眼看不清遠處不知路在何方。

具備快速判斷事情性質能力,搞明白事情本質是什麼,這就具有了冷靜從容心態,把控事情走向。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達到領導者眼界。

一句話,具有掌控力,纔有定力。好比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手心,只因爲“小雀朝哪調腚,看得清楚着呢”。

心理諮詢中,最要緊的就是性質判斷,判斷心理狀態正常不正常。假如是心理不正常的來訪者,目的就是要打發走,讓人家去專業機構進行醫學治療。

如有來訪者敘說出現幻聽,同事走過就覺得罵自己,看見同事聚在一起,就堅信說自己壞話,這樣的趕緊先讓去精神科檢查。

工作中也是如此,遇到重大事情先判斷性質。之所以要請示彙報,就是把超出職責或者能力範圍的,別自作主張決定,彙報後再處理。這不僅僅是態度問題,而是出了問題能否負起責任的問題。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區分開原則和大事纔是關鍵,不要把大事當作小事處理,把原則當成風格笑談,否則不出事纔怪。

最想引申展開的,還是生活事情處理,也就是不急於做什麼而是先判斷動機。

不要相信一個人的話語,語言具有含蓄和隱蔽性,重要的是聽出言外之意。

一個是看到動機,留意言外之意。

比如聽來這個故事,保姆休息一天後回來,老人看到保姆手指破了,就關心問咋了,回答切菜不小心碰着了,又過一週後,保姆終於說了實話,是夫妻吵架被咬破的。

語言是外在表達,經過遮掩修飾,已遮住了不願意說的事情本質,因此說不要相信自己眼睛和耳朵,要留意些。

平時多留意言行背後動機,更多是做好心理預備,預防找事。一旦猜測到對方在故意找茬,也就有了不同應對方法,不會再自我檢討或者驚慌失措。前段時候社會新聞故事,因內衣買小拒不發嫁致使婚禮變新年聯歡事情,就可以這樣思考。

再一個是猜測動機,看到實際需要。

人際互動白金法則就是這個意思,要滿足對方需要。而滿足需要的前提是你能看得見,這裏的看就是猜測實際需要,這纔是有效溝通和共情能力體現。

有朋友說起來家庭矛盾,不外乎就是雞毛蒜皮小事情,比如請人來家裏喫飯,卻不徵求自己意見,次數多了依然故我,就深感不被尊重。這就不是能力缺乏問題,而是知道需要還不滿足,久而久之當然會讓人難受,不得不深思更合適做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