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篇】幫助我認識自己的《心經》—4

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正文】4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譯文】

所以,在空中肉眼看不見色的實體,便沒有了對色的思維形成。那麼,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也一樣很色歸空是一樣的道理,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也是歸空的。

沒有六根六塵的界限和其被認識的界限,心中沒有不明白、不自覺和因不明白而煩惱的影子,知直到沒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沒有累積惡因所造成的苦果,沒有修煉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運用智巧去獲得什麼,那是因爲沒有什麼可以得到的緣故。

【解釋】

①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妙明之心本空無一物,至清至淨,如如不動,正因爲如此,所以才能應萬事萬物,才稱其爲妙覺,心動生色,心空自滅,所以稱其爲幻,真心之中無受想行識。

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但真正起作用的能源是心。六根是心的派出機構,是心應萬物不同的器官。心若不動,心不外馳,眼耳鼻舌身意便不起作用,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觸身無知覺,意不生念,雖有若無。色聲香味觸法是對應六根的六塵。六根不起作用,六塵從何而起?故真心之中無色聲香味觸法。

②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全面理解應當是無眼界、無耳界、無鼻界、無舌界、無身界、無意識界。六根眼爲首,意爲總,心爲源,心動眼界生,心動意念立,心不動無界可立,眼見心不煩,聲亂心不惱,心平氣則和,自性無煩惱。自心本清靜,明心見性,萬事都能了。

③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沒有了執迷不悟,知萬理,通萬化,自心圓明。便會一塵不染,明心見性。這樣,自心與真空合一,無生無滅,也就無老無死了。

佛說人生裏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苦,求不得苦,五蘊盛苦。

集是衆苦在心。滅是跳出煩惱,離苦得樂。滅道,就是達明心,到了無苦無樂境界。苦樂顯化的是境,並非自心,自心如如不動,無苦亦無樂,到此地步,已無苦可舍,無集可斷,無滅可證,無道可修,故無苦集滅道。自心本來清靜,本體光明。因除愚昧才生智慧,如無愚昧可除,智慧也不必生了。即無智。人愚昧無知之時,妙明之心並沒有丟,只是自心不明白,似失而非失。理透心明之時,似得而非得,乃自家原來本有之珍寶,本非外得。


【個人感悟】

當認識到(色)物我都將爲空時,空中細小的顆粒還會重塑無數的我時,便立刻有了心安的感覺。因爲我們從來未離開過這個世界。

我們從出生那刻直到結束生命的歷程,這中間爲何要經歷?爲何生命要與這片大地上的萬物共生?

孟子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中列舉了

從不同行當中經受磨練而出類拔萃的六人: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他們之所以成就了自己,孟子解說是因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樣對比我們個人,人與人的思維是有着多麼大的區別?成就自己與認識周圍乃至貫通世界之理是通過修行認識的修心、修性之路。順應天道成就了他們的才華。因爲宇宙真理一直就存在着。

我甚至推理,最初世界的樣子是恆常的,因爲恆常,萬物之間獨立生存且互爲妙用,沒有要殺害的意識存在,也沒有必須要佔領的概念,也沒有愛,因爲自然之本即如此。

老子在《道經》上講:“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在“無”中觀察天地的奧妙;在“有”中尋找萬物的蹤跡。“玄之又玄,衆妙之門。”有和無都是幽昧深遠的,它們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老子用道家深邃的知識體系幫助我們認識世界並解釋宇宙萬物,讓我們窺見生命來源的奧祕。做爲植物會在季節交替時變成來年的種子或肥料,樹木被埋經過歲月變成了煤炭。動物從“見”到“不見”,變成土壤一份子,或由經別的動物之口消化分解成有機肥,也許,它們的骨骸在土層下久遠演變成了石油。動植物互相利用與滋養,世間萬物共生共存,相互依託。


它們從產生、發展到消失又全部迴歸到孕育神奇生命的土地裏,就像水汽蒸騰化爲雨重歸土地。生命如此,生生不息。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營養在轉換,又成就了不少物種生生不息,千百年來即如此。

漸漸地,由空聚合所生成的萬物色之品種越來越多,這之中便誕生了富有靈性的生物出現。用比喻來說,暫時安排人做其他生物的主宰,讓人撒一把植物的種子,那麼人所選擇的是貧瘠或富饒之地、光照水質是否充足都決定着植物生長後呈現模樣,如此循環下去,這些植物的種子生出的代代模樣也肯定會因野生、有利肥與無機肥農藥使用、塑料大棚等有所不同。

大自然是具有魔力的神,所有物種的發展也莫不是如此,動物與植物的不同就是一個可以動,一個不能動的區別。那麼可動的就能完全決定不能動的嗎?也不是,蒲公英的種子告訴我們,它們可以隨着風的幫助跑得比母體更遠。

不論怎樣,人類的遷移也像蒲公英的種子飄飛再落地生根一樣。人類科學家們用盡一切智慧幫助我們瞭解這個世界,瞭解我們人類發展的歷程與進化的階梯,推翻以往的論證也因有了更精密的儀器在幫助人類分析與判斷。

而這一切都是爲了瞭解人類的來龍去脈,通過進化發展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通過人與其它生物之間的關係認識人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生物,自然科學幫助人類瞭解自身本身就是一項人類智慧的進化學說。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裏提出“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恰恰在詮釋着地球生物的繁衍史與進化論。而我個人卻認爲,人類是因爲掌握了在大自然生存的祕密後漸漸獨立的一支羣落。


人意識上凌駕於其他物種之上,以爲自己是自然界最聰明的,但其它的生物並沒有人類想得那麼傻,它們面對人類威脅在巧妙躲閃,比如:螞蟻爲了避開人類,它們儘量避開人集中的地方,在地下深處壯大它們的家族,它們等級制度嚴格,對生存危機的判斷與應對措施反應很迅速,發展出了強大的數量與種類。蟑螂的生存歷史也是久遠的,它們在與人生存的智慧較量中,選擇與人類錯開時間上使用空間,於是便出現在人類睡眠的黑暗時活躍,這種自行調整的智慧到底是因人類出現,還是大自然本身就賦予了它們此種智慧,我選擇的後一種答案。這個世界,每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其互爲關聯性,這樣才構成了世界面貌的多彩多姿與絢麗,當然同時也產生着永無止盡的生死幻滅……

這個世界裏,人類用具有靈性的生存本領統治着地球,人類通過大自然鋪成的進化道路獲得生存智慧,發展壯大並超越着大自然本該控制的數量,打破了生物發展平衡術。這樣的後果得由人類自己解決,於是大腦衍生的競爭邪知邪見誕生了,貪嗔癡慢疑隨着生存挑戰與危機漸漸出現,人類沾沾自喜的文明發展到了新階段,疾病、戰爭、天災地禍也順應着人類的心智運行而生,這也是大自然調整生物平衡的警示。

我們一代一代人的思維受當下所處的環境與前輩延續思維所限,繼承與發展的速度總會在繼承學習這塊用時更長,等能力積聚到一定程度時的破局也是自然,於是競爭思維出現。

外界環境導致的生存競爭一旦出現便不會逆轉,這股兇猛態勢漸漸又發展影響到個體,個體聰明的人會知道,要審時度勢,要發奮圖強,要帶領團隊超越其他競爭者,要勇往直前,要付出代價,要在時間上趕超別人,於是終極比拼便成了以身體健康爲抗衡的砝碼,拼能力、比耐力、找機會學鬥智鬥勇的技巧……

最後身心俱疲,導致健康狀況下降,賽過了智力,丟掉了健康,這種狀態還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導致羣體感染,能抗住的過關了,抗不住的生病抑鬱早衰甚至早逝,究其原因,都是人類自身製造的失衡所導致。這種失衡狀態體現的也是我們不願順應自然變化倚苦避苦造新苦的思維。

(聲明: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違必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