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意境(分享)

      詩歌意境的最小藝術結構單位是一個意象。詩歌的寫作常常是從作者對生活中某個人、事、景、物、理產生了獨特的詩美體驗而獲得的第一個意象開始的。詩歌創作的靈感就是詩歌作者對情感能夠具象化,主觀情志能夠文字化的一種突然頓悟和把握。無形的情緒突然有了有形的形象,抽象的觀念突然有了具象,這使得詩歌作者的心理結構和語言結構有了豁然的改組更新。這種詩歌的寫作靈感有短暫性、突變性和不可重複的特點。

  詩歌靈感出現後,應迅速準確地將靈感體驗到的內容及時地意象化,靈感體驗意象化後,應及時準確地將意象化爲詩語和詩句。這就是詩歌寫作“靈感——尋象——尋言”的三個階段。相當多的人不能完成這三個階段的寫詩過程。有的人雖有靈感體驗,但未能及時地將詩美體驗化爲詩歌意象;有的人在腦海裏雖然形成了詩歌意象,但不能及時準確地將詩歌意象詞語化、文字化,這樣一首詩仍然活躍在作者的腦海裏而不能物化成形。

  (二)用新奇精美的語言傳達詩歌意象

  詩歌寫作中用於傳達詩歌意象的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語言,而是一種新奇的精美的變形語言。初學詩歌寫作最大的障礙就在於這種詩歌語言能力的貧弱。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條途徑來訓練、提高詩歌語言的能力。

  1.精選動詞

  詩語在傳達詩美意象時首先可做的工作是精心錘鍊表現意象動態的動詞。動態的意象較之靜態的意象更能吸引讀者的審美注意。一個詩歌意象往往因一個優美、確切的動詞而曜曜生輝。艾青的詩句:“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着中國呀。”阮章競的詩句:“層層綠樹重重霧,重重高山雲斷路。”一個“封鎖”,一個“斷”,使詩歌意象呼之欲出,非常生動。


  2.嫁接詞語

  漢語和其他語言比較起來,它的語法最自由,詞性最不固定。詩歌作者可以利用漢語的這個特點,改變某些詩句中詞語的性質,使詩歌意象出現新奇、陌生的形態。臺灣詩人洛夫的詩句:“左邊的鞋印才下午/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下午、黃昏”本來是表時間的名詞,在這時嫁接爲動詞,整個意象便生動活潑起來。

  3.一詞多義

  小說、散文的語言一般爲了避免歧義,往往只顯示一種意義,而在詩歌語言裏,詩歌作者爲了製造意象的多義和內涵的豐富,卻有意創造一詞多義的詩句。張燁的《妙齡時光》這樣寫道:“你又站得遠遠了/微笑着注視我的琴聲/你會永遠記住初練的琴聲嗎”,詩句表層講“初練的琴聲”,但它的另一層含義是“初戀的情聲”,一個詞明顯地隱含着兩層不同的意義,顯得含蓄多情。

  4.跳躍省略

  小說、散文的語言因爲側重再現意象,它的語言形態比較平實細密,講究句與句之間清晰的銜接。詩歌語言側重於表現主觀心靈,再加上篇幅限制,它必須藉助跳躍和省略,跨躍一些過程性的敘述,省略一些小說、散文語言中必不可省的連接語和轉折語,創造一種“語不接而意接”的詩歌語言,以此來引發詩歌讀者豐富的自由聯想。

  5.超常組合

  跳躍省略是從刪減某個詞的角度來增加內涵。超常組合則是故意違反一般的語言常規,利用漢語詞語多變的詞性和組合關係,機智地把一些互不相關的詞語嵌連成一個詩句。這種嵌連,可以是具象動詞與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覺詞語交錯,以這種陌生的變形的詩句使詩歌意象傳達出詩歌作者微妙的情感體驗。臧克家《春鳥》裏寫的“歌聲/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聽越燦爛”,就是典型的例證。

  6.句法多變

  這是在詩句的詞序和句式上製造新奇陌生的手段。像徐志摩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的倒裝語序,改變了正常語句形態,以陌生化的效果來表達詩歌作者的獨特的內心感覺。

  (三)用豐富神奇的想象組合詩歌意象

  詩歌作者在把意象詞語化的同時,還要藉助想象把一個一個的意象組合爲整體的詩歌意境,傳達出特定的詩美體驗。因此詩歌作者的組合意象比其他文學文體的組合方法更自由、更大膽、更出其不意。詩歌意象的組合方法雖然千變萬化、形態各異,但作爲詩歌藝術構思的基本規律和基本類型,下列幾種主要的組合類型可供詩歌作者借鑑。

  1.並置式組合

  鄒荻帆在《蕾》一詩中這樣寫道:“一個年輕的笑/一股蘊藏的愛/一罈原封的酒/一個未完成的理想/一顆正待燃燒的心”,詩人一口氣並列排出5個意象來描繪花蕾的風姿。詩人把花蕾感覺爲“笑”、“愛”、“酒”、“理想”、“心”,這是非常獨特的詩美體驗,當詩人將它們全部並列爲一個意象系統時,具象的花蕾與一些抽象的情緒情感連接起來了,五種意象的並列,把一種對青春的禮讚作了突出的渲染。這種組合方式常常從意象開始又結束於意象,讀者幾乎無法直接讀到詩人隱藏很深的情感,而需要透過這些並置的意象系統來細心咀嚼它的深意。這是現代朦朧詩、意象詩比較常用的組合方法。

  2.交錯式組合

  這種方法也要組合衆多意象,但是詩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統,造成一種出人意料、發人深省的審美效果。這種意象組合方式在中國古詩中十分常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都是典型詩例。在新詩寫作中,這種組合方法也很常見。

  3.突反式組合

  這種方法也要組合衆多意象,詩歌作者先從一個核心意象出發,圍繞它組合一些層層推進的相似的意象,待詩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後,最後推出一個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揚後抑、先虛後實的詩歌情境,而最後一個意象,纔是這首詩的真正旨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