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自己就好!不要爲了照顧別人的感受強顏歡笑 1. 致敬這個魔幻的世界 2.當孩子不會笑了…… 3.孩子,你不必迎合 4.心靈需要用愛去療愈

1. 致敬這個魔幻的世界

這個世界到底有多現實,這個世界就會有多魔幻。很多病症找不到明顯的根由,但我們知道,那些問題,就在我們的身邊。

孩子常常是快樂的,調皮也正常,但實在是有些家長,非常希望孩子的所有行爲,都遵照自己的規定,百分百地執行。

於是,孩子就會滋生出各種心理問題,好像現在的孩子已經脆弱得碰不得,但本質上,是這個世界的大人變得更焦慮了。這種焦慮經過親子關係傳遞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的內心就變得更加沉重了。

2.當孩子不會笑了……

當我翻開2018年澳大利亞兒童圖書協會年度圖書獎《不會笑的孩子》這本書之後,我彷彿遇到了知音。如今親子關係的缺失,成年人的各種壓力堆積,導致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了。

對於情緒調節能力還不完善的孩子們來說,家就是他們的天。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生病的時候,孩子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

《不會笑的孩子》是由澳大利亞作家麗莎·尼科爾所作。她不僅僅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一位電影製作人,也難怪,她的作品中,有着非常強烈的畫面感。

2-1:《不會笑的孩子》:一個幽默的故事

這部《不會笑的孩子》是以一個叫藍藍的10歲小女孩爲主人公來展開的。她家境優渥,父母的生活都很精緻,但她不快樂。已經有長達721天之久,藍藍沒法笑出聲了。

原本,我們是有真誠表達自己內心的能力的,但藍藍不可以。用藍藍媽媽的話來說,她不能笑,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對這個家來說,她的一張苦瓜臉,讓他們很痛苦。因爲不能給父母帶來歡樂,藍藍更是感覺到自己的無價值。

終於,她有機會在媽媽的帶領下,走進了布加洛醫生的診所,這個診所,是一處神奇的所在,他們用音樂魔法的力量,治癒了藍藍的“不笑綜合症”。而在藍藍看來,他們不僅治癒了她的病症,也讓她的內心裏,更充滿自我確信的力量。哪怕再有父母的打擊,她也能療愈自己。

這樣的一個故事,直指當今社會上那些病態的家庭關係對孩子們的傷害,是非常引人深思的。作爲一個孩子的媽媽,我從這部書裏,窺探了兒童的心理,同時也因爲這些思考,而對育兒和親子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2-2:《不會笑的孩子》:一場精彩的歌劇

要說老舍的作品,是讓人帶着含淚的微笑,那麗莎·尼科爾的《不會笑的孩子》,就是一場精彩的歌劇。

作者非常地幽默,很多句子,讓人捧腹大笑。比如:

查理·馬吉,看起來憂心忡忡,比想要橫穿繁忙馬路的蜥蜴還要緊張。

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就像兩個放在盤子上的煎蛋一樣。

藍藍的媽媽對醫生說:如果說我們家有什麼代代相傳的特質的話,那就是敏銳的幽默感,哪怕是葬禮,我都能看得到有趣的一面。

這些精彩的句子,在麗莎·尼科爾的《不會笑的孩子》一本書中,俯拾即是。通常來說,8到12歲的孩子,會非常喜歡這樣的作品。他們喜歡閱讀和他們的生活體驗相似的人物的故事,通常這些人物還要有些或大或小的缺點,他們可能頑皮,可能不讓父母非常滿意,但孩子們讀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親切、特別地有同理心。

這樣的閱讀體驗,可以引領孩子進行思想的釋放與交流。和那些名著作品相比,這些看似無厘頭的鬧劇,正是能給孩子帶來愉悅的重要因素。

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再去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陪伴孩子。良好的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2-3:《不會笑的孩子》一場魔幻的音樂之夢

《不會笑的孩子》這本書用了大量的筆墨,來記敘藍藍不笑綜合症的治療過程。

這個過程,就是一場魔幻的音樂之旅,期間用到了非常多種類的世界各地的樂器,布加洛醫生和他的妻子貝茜,都是對孩子充滿關愛的人。他們理解孩子,熱愛音樂,和純真的音樂家交朋友,他們帶領着藍藍,去長鼻子小豬笑聲診所去診斷,那些奇怪的診斷手法,到現在,還讓我銘記於心。

首先是滑道。接着是撓癢癢機,到了電影院一樣的診室裏,還有美味的巧克力冰淇淋可喫。有小丑的雜技表演,還有“一系列不可用語言描述而又無法用文字表達的粗野行爲”,那被稱之爲“蹩腳的幽默”。會誇張到,一個人用自己的屁,吹起了一個氣球。

孩子讀到這樣的情節,怎麼能不捧腹大笑呢?我真是佩服麗莎·尼科爾的腦洞,不瞭解他的話,我會以爲,他就是個孩子,不然怎麼會這麼理解孩子們呢?

不僅如此,醫生布加洛和貝茜還爲她量身定製了治療的音樂藥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藍藍之所以不快樂的原因。

藍藍喜歡爸爸媽媽,他們據說也很愛她。但是,他們認爲藍藍不笑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很痛苦,不僅如此,他們還有一些特殊的偏好。

藍藍的媽媽始終處在某一個階段。比如,目前這個階段,就是白色。藍藍的家裏面,所有的物品,全都會白色。而藍藍的名字已經改了5次,實在沒有辦法再更改。

她想擁抱媽媽,可媽媽從不親吻她。她珍愛自已的口紅。而爸爸經常出差,經常給她郵寄很貴重的禮物。可他們不知道藍藍喜歡小動物,不想傷害他們,可爸爸還是非常喜歡把這種喜歡變成殺戮。

3.孩子,你不必迎合

藍藍的不快樂由來已久,是貝茜的話溫暖了她。

“親愛的,你不必爲了迎合我而裝笑,你不笑也沒關係,我一點兒也不介意,再說了,裝笑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復雜。”

自始至終,藍藍的媽媽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她不在乎藍藍,卻想標榜自己的偉大。她不讓藍藍和鄰居泰勒一家玩兒,但實際上,藍藍非常羨慕他們一家的輕鬆氛圍。

終於,在布加洛醫生、貝茜以及藍藍和衆多音樂家的努力下,他們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曲調。

藍藍終於又可以笑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讓人心疼的是,在這樣的遭遇下,藍藍還是能夠體諒父母的不容易,畢竟他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人無完人嘛。

4.心靈需要用愛去療愈

音樂療愈的題材,在整個故事創作領域,實屬少見。作者就是個奇特的人,插畫師丹尼爾恰好也是一個能夠享受到音樂美好的人。

藍藍的媽媽常說,“有歡笑纔有愛”。我認爲她說得不對,我認爲,有愛才有歡笑。

心靈需要用愛去療愈,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情緒的異常,別不分緣由就先去責怪孩子。躬身自省,看看自己是否給予了孩子溫暖的愛與陪伴吧。

不管多忙碌,對家人的陪伴,是最能表達自己愛的一種方式。《不會笑的孩子》中的藍藍,她的經歷提醒我們,要珍視孩子的純真,不要讓美好的他們,丟掉最本真的快樂。

因爲,這種對孩子快樂的剝奪,是一種罪惡。

</articl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