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150】絕對化思維:人爲什麼會陷入悲觀主義

任何迴避行爲和抑鬱情緒背後,都有習得性無助的影子在。

悲觀思維的三種抽象方式: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

絕對化思維最大的問題是爲了防禦可能的危險,把生活封閉在真空裏,讓我們不敢接觸現實,從而失去了現實,從生活中療愈的機會。

父母誇一個孩子聰明,這是一種抽象的評價,會讓孩子陷入自我證明的陷阱中,孩子會努力維護自己的形象,從而回避挑戰。這就是僵固型思維。

然後孩子會發展出這樣的思維方式:我應該表現得聰明,否則就沒有人再喜歡我了。“應該……否則……”。這就是應該思維。

然後,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沒有做好。比如一次考試失敗,那他就會想:我連考試都通不過。這就證明了我不夠聰明,再做什麼都沒有用了。這就是絕對化思維。

所以,僵固型思維、應該思維和絕對化思維,通常都是同時出現的。它們的核心特點,就是用抽象的思維方式,阻止了我們跟現實發生聯繫。

                  ——摘自陳海賢《了不起的我》


反思自己,這三種防禦型思維,我身上都有過,可能現在還是會有,但是也明顯感覺比以前更加積極了。我感受到自己正在改變,這就是很棒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