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詠竹詩賞析

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詠竹詩賞析

王傳學

 清代被稱爲“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生酷愛畫竹、寫竹。他寫的詠竹詩意境雋永,蘊含着很強的哲理性。他晚年時畫了一幅《竹石圖》,圖中一瘦石兀然而立,幾竿修竹傍石而生,竹身清秀挺拔,竹葉疏密錯落,全幅畫雖不着色,卻使人感到青翠的秀色和超然的風韻。畫家自己爲這幅畫題詩道: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詩的前兩句以畫竹四十年晝思夜想之像,通過想象,比喻在專注某一件事時,不僅要注重社會實踐,還應不斷地思考,用“思”指導實踐,由實踐不斷豐富“思”之內容。第三句是說要削盡冗繁,畫出清瘦之竹。“冗”和“繁”都是多的意思,“瘦竹”是詩人追求的理想之竹,詩人酷愛清瘦之竹,在他的詠竹詩中也是多次提到,這是詩人取削冗繁、留瘦竹之事像,比喻要實現心中所追求之事,應去除繁雜、多餘之物,留其精髓之處,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第四句說畫竹達到“生時是熟時”的境界,“生”本義爲草木從土裏生長出來,後有生的、未煮熟之意,與“熟”相對。這裏,以“生”“熟”之像,比喻做事由“生”到“熟”,達到熟練之時,還應設法創新,避免千篇一律,做到“熟”中有“生”的境界。

 詩人一生畫竹、寫竹四十餘年,回顧自己的創作經歷,感慨良深。“畫到生時是熟時”,正是詩人藝術生活的哲理總結,它表現出詩人不懈追求至美藝術的精神。詩中“日寫”、“夜思”闡明瞭寫作要勤寫多思的道理。“削”“留”則啓發我們寫文章應刪繁就簡,使之脈絡清晰。“生”“熟”兩詞啓示我們文章要新穎別緻,不落俗套,纔會成爲好文章。他曾對友人說,畫竹要經歷三個階段,達到三種境界。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成竹”,三是“胸無成竹”,這也許是對他的創作理念的最好詮釋。

 詩人畫竹寫竹,把竹的生長作爲自己生活處世的操守。他在《竹》中寫道: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竹的物理屬性,竹子一節又一節的生長着,一枝一葉隨着時間的積累,積攢到千枝萬葉,表面是寫竹子的生長,其實不盡然。這裏以竹子一節一節的生長和枝葉一枝兩枝的積攢之像,比喻詩人人生旅途中一直堅守的情操。詩人並沒有因爲人生所處的不同境遇而改變自己的操守,而是一直堅持自己一以貫之的操守,就像竹子一生一直是一節節、一枝枝、一葉葉地生長一樣。後兩句是說,我自己不去開花,免得招來蜂和蝶。以竹子不願與百花爭相鬥豔比喻詩人不願同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脫情懷;以“蜂”和“蝶”比喻世俗世界的種種污濁之事。這兩句通過竹子的清高不開花和不招惹蜂蝶比喻詩人自己不願涉入世俗之事,也希望世俗中的污濁之事不要打擾他,表現了詩人超脫世俗、淡泊名利的爲人處世方式。

 詩人一生畫竹、寫竹,熱情讚美竹子寧折不彎的精神。而竹子的堅定、挺拔、蒼勁,又恰是詩人自身人格的寫照。正如他在《竹石》一詩中所寫的那樣: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表面上是讚揚竹子寧折不彎、傲然挺立的氣質,實則是表達詩人自己堅韌不屈、正直倔強、絕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品質。開頭兩句是說竹子牢牢生長在青山中,根緊緊地紮在破巖中,描寫的是竹子內在的生長環境,以“咬”和“立”兩個動作比喻詩人堅韌和頑強的品格;以“青山”和“破巖”比喻生存環境的艱難,以竹子在“青山”和“破巖”這樣艱險的環境中生長,比喻詩人自身生存環境的不易;以竹子面對阻礙絲毫“不放鬆”之像,比喻詩人勇於直前,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勇敢果斷。後兩句是說竹子經歷“千磨萬擊”,但仍然堅忍不拔,任憑東西南北狂風的摧殘,這是對竹子生長的外在環境的描寫,以摧殘竹的“千磨萬擊”和“東西南北風”比喻惡勢力對像詩人這類人的種種壓迫,這裏以竹子生長過程中雖經受千萬擊打仍堅韌頑強,比喻詩人自身雖經歷種種磨鍊仍能以樂觀面對的心態。最後一句中的“任爾”二字是何等的灑脫,把詩人蔑視權貴、頑強不屈的精神畫龍點睛般的刻畫出來。這首詩以竹寫人,運用取像思維方式,通過想象,把竹與人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竹之品質即人之品質,人之精神即竹之精神,帶給我們生命的感動。“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兩句常被用來形容能夠堅定人生理想,面對困難毫不動搖的品格的人們。

 詩人一生正直不阿,所以他筆下的竹子顯得堅定、挺拔、蒼勁。竹子這種寧折不彎的精神,又是詩人“清爲官、勤爲民”的亮節志向的生動寫照,表現了詩人堅強不屈的豪邁氣概。

 鄭板橋一生坎坷,50歲才入仕途,先後在山東範縣、濰縣當過十二年知縣,在做下層地方官時,爲官清正,這期間的詠竹詩可以反映出他的“爲官之道”。如他在《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詩中寫道: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心繫百姓和以民爲本的思想情懷。詩人爲官期間,清正廉潔,盡職盡責,“蕭蕭竹”是指竹枝之間搖落的聲音,以“蕭蕭竹”比喻民間苦難的呻吟聲,“一枝一葉”比喻民間的瑣碎小事。這裏以詩人臥聽蕭蕭竹之像,比喻詩人對民間百姓貧苦生活的關心和牽掛,即使是窗外風吹動的竹聲,都能讓詩人想到人民大衆和他作爲百姓父母官的責任;以“一枝一葉”關係着爲官爲吏的情感,顯示詩人對百姓生活中的細小碎事的關切,表現了詩人親民、愛民的可貴情懷。

 此詩借畫竹陳民情,將以往詠竹詩中風流雅士的孤芳自賞盪滌殆盡,極大地開拓了詠竹詩的審美空間。

 乾隆十七年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爲民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僱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着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捨。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表達自己不惜扔掉官帽,寧可回到秋江上去釣魚,也不與官場上的貪官同流合污的心情:

  烏紗擲去不爲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這首詩是詩人被罷官臨別濰縣時爲感謝全縣百姓的送行而作。詩的前兩句說,詩人罷官歸去時,兩袖空空沒有積攢財富,“烏紗”指古代官員所戴的帽子,這裏以“擲”烏紗這一動作比喻詩人離開官場的決絕之情,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毫不留戀,希望回到自然生活中去。第二句的“囊橐”指裝東西的袋子,“蕭蕭”爲簡陋、蕭條之意,“寒”有貧困之意。“兩袖寒”是說兩袖空空,什麼也沒有,這裏通過詩人空空的兩袖和簡陋的行囊比喻詩人離官時所帶之物少之又少,讓人不由得想到“囊空如洗”和“兩袖清風”之境,表現了詩人家境的清貧和爲官的清廉。接下來兩句描繪了一幅秋風江上垂釣的畫面。鄭板橋畫竹、寫竹以“清瘦”爲主,表現竹之清正和堅韌挺拔,這裏以寫取“清瘦竹”,比喻詩人想要保留那份堅韌頑強的高潔品質,用“清瘦竹”“作魚竿”在江上垂釣的灑脫之像比喻詩人雖被罷官,卻對官場無所留戀,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喜歡平靜生活的情懷。這首詩把詩人對腐敗官場生活的厭惡和清正廉潔、嚮往無拘無束生活的情懷描寫得淋漓盡致,其曠達之情令人欽佩。

       詩人進一步發出對惡勢力無所畏懼,要與之相鬥爭的聲音,它在《題畫》中寫道: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這首詩是詩人辭官歸鄉後所作。意思是蕭瑟秋風經過瀟湘,觸及岩石,穿過雲層,習慣性地發出怒號的聲音,席捲而來,但唯有竹子傲然挺立,全然不怕惡風的襲擊,勇敢地與它搏鬥。晚年的鄭板橋雖生活窘迫,但他並沒有因此苦惱,仍然散發着高昂的志趣,全詩以“秋風”比喻惡勢力,以“觸”和“穿”兩個動詞比喻秋風的來勢兇猛,氣勢強大。這裏的“竹枝”同樣比喻的是詩人自己,以竹枝對來勢兇猛的秋風的全然不怕和勇敢與秋風相爭一千場之事像,比喻詩人雖年事已高,但他卻老志彌堅,倔強不屈,面對惡勢力無所畏懼,勇於與他們相博相鬥的凜然氣慨,使人爲之感動。竹子高挺、正直、頑強,縱使能夠吹掉所有灌木葉子的秋風,竹子也不爲所懼,它不但能經受“千擊萬磨”的錘鍊,也能在蕭蕭狂風中“挺然相鬥”,以竹子這種特徵比喻詩人自身所具有的頑強拼搏、不畏強暴的精神品質,形象生動,引人感慨。

 鄭板橋的詠竹詩不僅能夠表達情志,而且他能感悟出新意,通過寫竹、畫竹,取竹之像,表達一定的事理,耐人尋味。如《籬竹》: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這首詩體現了爲人應“自強不息”、“求己”、“靠己”的人生哲理。首句是說竹林蔥鬱,竹蔭碧綠。第二句的“荊杞”指荊棘和枸杞,古人一般用它們做護院用的籬笆。然而荊杞乃惡木也,竹乃清高之物,怎會以惡木做護竹的籬笆呢?這裏“荊杞”比喻的是世俗之勢,“竹”比喻同詩人一樣的廉正、清雅之士。第三句,詩人種竹,養竹,又以竹作爲“護竹”的籬笆,結合前面兩句,用綠意繚繞的竹林不需要荊杞的庇護而只願用“竹”護竹之像,比喻詩人不願與世俗之勢力糾纏,只願做自己,自己保護自己,表現了詩人堅強自立、自強不息、一切靠自己的獨立自主精神。最後一句話點明主旨。這句家常俗語通過“以竹護竹”之像,揭示了人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簡單而富有深意的人生哲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