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波斯詩人瑪斯烏德.薩德囚詩《苦難裏開出的玫瑰》

《苦難裏開出的玫瑰》

——瑪斯烏德·薩德囚詩的文人氣節和民族精神

作者:亞洲學院波斯語1704  17080010  胡海澍(小雨滴)


縱觀波斯古典文學,尤其是作爲其支柱門類的波斯詩學,大家、名家迭出,頌詩、抒情詩、哲理詩、敘事詩等詩歌體裁層出不窮,詩歌發展極大繁榮。而在這些享譽波斯文壇的詩人中,宮廷詩人佔據絕大部分,宮廷文學常主導着波斯文壇。宮廷詩人中,人生經歷如瑪斯烏德·薩德曲折離奇者屈指可數,而正是這曲折苦難的人生經歷,使得瑪斯烏德·薩德的詩歌脫穎而出,獨樹一幟,成爲波斯文學中的一朵奇異的玫瑰,散發出不同凡響的沉鬱芬芳。

一、瑪斯烏德·薩德生平簡介

瑪斯烏德·薩德原籍哈馬丹,生於拉合爾(今巴基斯坦境內),出身仕宦之家,父親爲稅務官,家庭環境優渥。優越的生活條件、深厚的家學爲瑪斯烏德·薩德的個人文學素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從青年時代就在伽色尼朝廷供職,易卜拉欣國王派皇太子薩伊夫·道萊赴印度執政時,瑪斯烏德·薩德奉命隨同前往。然而,好景不長,皇太子薩伊夫·道萊遭到圖謀不軌的誣告,慘遭軟禁,而瑪斯烏德·薩德也受到牽連,慘遭監禁。輾轉“蘇”和“戴哈克”監獄七年,後又轉押納依大牢,一關又是三年之久。薩伊夫·道萊當政時,沿襲先王作法,派遣王子阿達德·道萊赴印度掌權,瑪斯烏德·薩德應聘出任拉合爾地區總督。然而,不幸的是,很快他再次成爲朝廷達官顯貴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又被無辜關押了八年。直至晚年才重獲自由。這在其廣泛流傳的囚詩代表作中亦有所體現:“‘蘇’‘德哈克’囚吾七年之久,‘納依’囹圄奈何又苦三年。”

正是這十年之久的鐵窗生涯,肉體上使得瑪斯烏德·薩德飽受折磨,優渥家庭所能享受的雍容富貴不再,健康狀況急轉直下;精神上又對瑪斯烏德·薩德造成了巨大打擊,仕途的葬送、家庭的離散、友人的出賣、牢獄的苦寒、宮廷的黑暗、自由被踐踏、正義被矇蔽,一系列的懷疑和打擊叩問着瑪斯烏德·薩德的心靈,讓他認清了現實,並以脫胎換骨之勢,完成了對過往人生的反思和告別,開啓了其生於苦難的抗爭之路。在牢獄之中,他對陷害他的奸佞之徒的迫害表現出了誓死不屈和頑強抗爭的生命姿態,詮釋着“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高風亮節,正如他的名句一般:“我似青松,傲立於清草園地,小人面前從不低下高貴的頭。任何人的恩惠我都不乞求,只願做仁慈真主的奴僕。”好一棵傲雪長青、永不低頭、昂首挺胸、堅毅遒勁的青松翠柏!十年輾轉“蘇”“德哈克”“納依”三地的囹圄生活,讓瑪斯烏德·薩德筆下誕生出波斯文學中獨樹一幟的囚詩,將瑪斯烏德·薩德武裝成一個保守迫害卻依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正人君子。這正是在那個權貴爭鬥不休、政治黑暗動盪的年代裏最彌足珍貴的文人氣節。

二、瑪斯烏德·薩德囚詩代表作賞析及其體現的文人氣節和民族精神

人們常說,苦難也是一種財富,苦難中孕育着希望與輝煌,而只有正視苦難、樂觀堅強的人才能不被苦難打倒。正如最鮮豔的玫瑰總是開在最乾涸的土地上,瑪斯烏德·薩德及其囚詩在波斯古典文壇所留下的正是這樣一種令人尊敬、感人肺腑、發人深省的意象。他的創作別具一格,尤其是獄中所作的的囚詩,感情真摯,深沉有力,悲壯豪放,正氣凌然,被譽爲波斯文學中不可多得、不可複製的珍品。

我們不妨再欣賞幾朵他於“納依”大獄中所作的雋永深沉的苦難玫瑰:

نالم ز دل چو نای من اندر حصارِ نای
پستی گرفت همّت من زین بلند جای
آرد هوای نای مرا ناله های زار
جز ناله های زار چه آرد هوای نای؟
گردون به درد و رنج مرا کشته بود اگر
پیوند عمر من نشدی نظم جان فزای
از دیده گاه پاشم  دُرهای قیمتی
وز طبع گه خرامم  در باغ دلگشای
نظمی به کامم اندر چون باده ی لطیف
خطی به دستم اندر چون زلف دلربای
گردون چه خواهد از منِ بیچاره ی ضعیف؟
گیتی چه خواهد از منِ سر گشته ی گدای؟
ای محنت  ار نه کوه شدی، ساعتی برو
وی دولت ار نه باد شدی، لحظه ای بپای
ای بی هنر زمانه مرا پاک در نَوَرد
وی کور دل سپهر مرا نیک برگرای

我心中的葦杆被困在葦草的監獄中,

我意志如從高處墜入五里雲霧。

蘆笛發出我聲聲微弱的呻吟,

但除了呻吟聲外,蘆笛還在訴說什麼?

命運折磨我至痛苦和迷惘,

人生的紐帶並未接入更豐富的有序靈魂。

熱淚從我眼中如珍珠灑落,

灑在心扉敞開的花園裏顯出嫵媚的本真。

我口中唸誦的詩歌如風拂去,

我手中揮灑的詩句如捲曲柔發般雋永。

命運和世界究竟想從虛弱可憐的我、

乞討迷茫的我這兒獲得什麼呢?

我只知苦難堅如磐石不可輕易穿過,

幸福如疾風轉瞬即逝不能停留。

時間的藝術尚未讓我全然體會,

天國尚未檢驗我那已被矇蔽的內心。

苦難如花園祕境,瑪斯烏德·薩德在無法改變命運沉浮的情況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了一種更爲深刻、更爲純粹的鬥爭方式:在精神上與其鬥爭,用本真與不變去抗爭世間的逆流與黑暗。

“我心中的葦杆被困在葦草的監獄中,我意志如從高處墜入五里雲霧。”可以想象,在其度日如年的牢獄生活裏,一定嘗試過無數次肉體的抗爭,申訴、嘶吼、絕食、祈禱一定都曾發生過,但在一己之力無力衝破牢籠重回自由之時,他最終沒有一死了之,而是選擇將力量藏入內心,表面的寧靜之下卻積聚着無窮的力量,這比直接死亡更加偉大、更加痛苦。

“命運折磨我至痛苦和迷惘,人生的紐帶並未接入更豐富的有序靈魂。”這份拷問或許是在其最絕望、最迷惘之時的求生本能給予他的思考。人生的真諦還沒有參透,人世的留戀還縈繞心頭,靈魂還未曾豐富,怎能此時枉死獄中?

“我只知苦難堅如磐石不可輕易穿過,幸福如疾風轉瞬即逝不能停留。”這何嘗不是沒有盡頭的黑暗中的自我勉勵與自我安慰,更是透過苦難所悟出的一絲人生哲學。古希臘神話裏,西西弗斯被罰永無休止地推動巨石上山,巨石卻次次滾落永不能抵達山頂,或許這悲劇英雄的身上也有詩人的影子——永遠拒絕向命運低頭!

“時間的藝術尚未讓我全然體會,天國尚未檢驗我那已被矇蔽的內心。”空間的侷限可以用時間的雋永來彌補,詩人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但是內心的自由從來不會被任何人所限,只會被關進自身的牢籠裏。未來總是懷有希望的,真主的旨意還未到達。

正是這一句句擲地有聲的思考,幫助詩人挺過人生的至暗時刻,甚至影響到後世遭受苦難的仁人志士,成爲無盡黑暗中一雙目光如炬的眼、一盞指引方向的燈。瑪斯烏德·薩德的囚詩文學中體現的文人氣節,更在後來逐漸化作了伊朗人民的民族氣節,囚詩中所體現出的人生態度、人生哲理,更成爲了伊朗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無數次抗爭、無數次堅守、無數次隱忍、無數次新生的精神動力,給予這個飽受苦難的國度,以死的無畏,生的嚮往!

苦難中開出的玫瑰,更是人性中最純粹的美。

【參考文獻】

[1]於桂麗:《波斯文學簡史》,商務印書館





文章由於老師授權本平臺原創編輯和發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