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4怎樣學以致用

回到那句話:用輸出倒逼輸入。我的經驗是,你至少要做四種輸出,才能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1.  記筆記-兩輪筆記法

第一輪,是在你學習的當時來記筆記。你可以把筆記本從中間畫一條線,左邊記老師當時說了啥,或者書上寫了啥;右邊,記你當時知道這個信息時,自己的感受。當然,你也可以用兩種顏色的筆來區分,這不重要。

爲什麼記筆記的時候,你要專門開一列,來記自己當時的想法呢?因爲記筆記,其實就是縫合。把新知識縫合進自己原有的知識網絡裏,記錄你的感受和聯想,就相當於連接了自己腦子裏原有的知識。

到了第二輪,就要對照着關鍵詞和速記,再完整地梳理一遍。

梳理什麼呢?梳理你自己的邏輯。對方當時怎麼講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內容對我有用?哪些內容衝擊了我的觀念?重新按照自己的邏輯,把它整理出來。

2.講小課

到底有沒有真正消化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最簡單的驗證方式,就是講給別人聽。

我推薦的方法,叫做“十歲假設法”。就是你假裝把學到的知識,講給一個十歲的小孩聽。

爲啥是十歲的小孩呢?因爲十歲的孩子有這麼一個特點:所有具象的事物,他都已經能懂了,但是所有抽象的、複雜的概念,他基本上理解不了。

這就倒逼我們,不管我們學的是量子力學、古典文學,還是商業金融,不好意思,原樣轉述是沒用的,一定得能把概念轉化成具體的例子,才能讓一個十歲的小孩聽明白。

那你在講課的時候,馬上就能發現,哪兒卡住了,講不下去了?邏輯能閉環嗎?對方如果追問我,我能扛得住嗎?我能舉出例子,讓對方更明白嗎?如果不能,馬上回去再學習,因爲這說明,咱們還沒有把知識徹底地消化掉。

一件事,就是把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具體例子。第二個事,你必須在真實生活裏,去調用這個知識,勾連這個知識。這個過程特別有價值,可以說,學以致用的精髓就在這了。

如果在你轉述的時候,對方都能聽懂,而你自己也覺得說得很來勁,還能扛得住對方的追問,那這個知識,在你這就算被消化了。

3.會遷移

什麼叫遷移?就是把能A知識靈活應用到B領域,能把B知識遷移到C領域用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是學以致用的高階狀態。

其實說穿了特別簡單,就是每學到一個知識,強行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所學的這件事,它能用在什麼地方?

2.這個知識不能遷移到什麼地方?

4.列清單

就是光想不行,咱得真幹,而且還得給自己列出一張操作清單。

就是實踐,驗證,迭代的過程。

總結一下,我們講了怎樣學以致用。我們要經歷四種輸出的方式,用輸出來倒逼輸入。第一個是記筆記,把新知識縫補到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裏。第二個是做勾連,把新知識講給別人聽,用這種方式來把知識和真實世界勾連起來,然後是進行遷移,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第四個過程是夯實,就是拉操作清單,把這項能力鞏固下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