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學會從自身找原因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晴

讀書摘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每天都要從多方面反省自已,反省他與別人辦事怎麼樣,與朋友交往怎麼樣,功課複習的怎麼樣。

人生來都不都是聖人,過錯是難以避免的,有了過錯能夠自我反省,這是莫大的歡喜。

一個人若是在過錯面前不逃避,懂得“三省吾身”,那麼他內心的修養一定很高。

唯有自省,人才能獲得長足的進步,自我得到不斷的提升,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1

自省是內心的修養

俗話說:“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生活中,有的人總會把鍋甩給別人去背,自己的錯誤自己不願意承擔。這樣的人,你跟他交往的時間久了,他的本性就會暴露無遺。

虛情假意是引起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根源,有真情實感之人絕不互相推諉,而是承擔起責任,這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晚清的曾國藩把自省修煉到了極致,就如同每天的喫飯和穿衣一樣,已經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通過兩種方式來反省自己,一是以每天記日記的方式,反省自己的過錯,他記日記的習慣,一直堅持到了臨終的前一天。

二是練習“靜坐”的功夫,每天不管何時,靜坐一會 ,把自己的心靜下來,內心踏實安穩的去反省事情,他描述此種狀態爲“如鼎之鎮”。

有一次,曾國藩考上進士進入翰林院不久,他的父親也跟着他住到了北京。曾國藩的父親病了,他的同鄉鄭小珊主動登門來給他的父親看病。

看完病後,他們坐在一起閒聊起來,不知道曾國藩跟鄭小珊說了什麼,鄭小珊很反感,兩人當場吵了起來,鄭小珊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靜下心來,越想越覺得自己不對,後悔萬分,在日記裏反省道:“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此之不知,遑問其他?謹記於此,以爲切戒!”

曾國藩去鄭小珊府上賠禮道歉,鄭小珊也是個豁達之人,當即原諒了曾國藩,於是二人和好如初。

曾國藩的一生經歷了三次轉折點,每一次他都是通過自省來“獲救”,最終他的修養使他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省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修養之法,懂得自省的人,不刻薄待人,不推諉責任。

2

自省才能進步

趙國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爲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本就看藺相如不順眼,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馬就火冒金星,不服氣了,並且暴跳如雷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

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爲他畏懼廉頗。

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爲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覺得藺相如說的很有道理,自己爲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

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了問題,不要得過且過、怨天尤人,因爲這些都是無用功,人要反躬自省,這樣纔會取得進步。

清朝名臣曾國藩,之所以被後人譽爲“古今第一完人”,不是因爲他不會犯錯誤,而是因爲他懂得時刻反省自己,通過反省,不斷修身,自然會成爲完人。

曾國藩一直秉持着“居官以耐煩爲第一要義”的原則,這讓曾國藩在官場上穩步青雲。

這裏的耐煩,指的是不怕麻煩,善於反省的意思。

自省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這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客觀規律的利用。希望我們都可以行大運,成爲一個優秀的人。

3

自省才能自明

魯迅說:“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

怎麼得到這個知識?唯有通過自省認識你自己。

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一個人在生活中不懂得反省,無論如何都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有一個老太太,多年來他一直抱怨,說自己看不慣對面鄰居的一個太太。

她經常說:“這個鄰居非常懶,懶得不得了。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你看她曬在外面的衣服,髒得都是斑點。我真的不敢相信她怎麼連衣服都會洗成這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她有一個朋友非常細心,拿起了抹布,把老太太窗戶上的灰跡全部抹掉,讓她看到,然後跟老太太說:“你看,現在衣服乾淨了嗎?”

老太太定睛一看,才發覺是自己家裏的玻璃窗髒了,而不是鄰居的衣服髒了。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每個人都會犯錯。

自省就像是面前有一面無形的鏡子,可以讓人更清晰的認識自我,對自己的言行做精準的把控。

懂得自省,是真正的智者,敢於自省,是真正的勇者。自省,是通往成功的橋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