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感悟?

前言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這本是一首普通的閨怨詞,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蝶戀花》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不過,因爲王國維的三種境界說,這首詞被賦予了更多的人生意義。

一、王國維三種境界

讀過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朋友,對於這本書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王國維三種境界之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三境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第二境出自於柳永的《蝶戀花》,第一境就是本文提到的晏殊的這首詞。

可以看出來,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是人生事業發展的三個步驟,晏殊的”望盡天涯路“是第一步。

從事業的成就來說,第一步就是有一個人生或者事業的目標。 正如馬雲的名言: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有了目標之後,纔會有第二層境界,即永不放棄的追求。即使爲伊消得人憔悴,但是仍舊衣帶漸寬終不悔。

不懈地努力之後(衆裏尋他千百度),纔會有第三步收穫:“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三種境界,其實是人生事業成功學的三步,建立目標,受到打擊永不堅持,經過努力實現目標。

二、讀者的理解

很多人寫閨怨詞,並非真得爲了一段愛情故事而寫。往往是在人生遇到挫折時,借閨怨詞抒發自己的不如意。

晏殊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富貴宰相,門生遍佈朝廷,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不知道他的這首詞,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

不過,很多人看過王國維的這種分析,總不免會問到:這是晏殊自己的真實意圖嗎?

老街認爲,這當然不是晏殊的本意。不過,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古人的話說,就是: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譚獻《復堂詞錄序》)

用譚獻的話來分析,晏殊是不是這樣想不重要,重要的是,讀者對於這首詞的理解和感悟,往往因爲個人知識和閱歷的差別而不同。

三、《蝶戀花》簡析

在這首《蝶戀花》中,晏殊塑造了孤獨的女子,因爲思念遠方的愛人而深受離恨之苦。因此這首詞中的景物,都被作者有意賦予了一種哀愁的色彩。

檻菊愁煙蘭泣露,明月不諳離恨苦,這裏的“愁煙、泣露、明月”用了詠物詩詞中常見的擬人方式,將人物的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將景物人格化。

燕子雙飛去。雙燕用來襯托人物的孤單。同時,燕子飛去與後面的“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都有情人遠去,書信斷絕的意思。

羅幕輕寒,昨夜西風凋碧樹,暗示季節變化和時光的流逝。

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表示在淒冷的環境下,不能阻止女子登高望遠,無法阻斷其對於遠方愛人的思念。

只是,山高水長音信斷絕,除了望盡天涯路之外,女子又能如何呢?

結束語

王國維從這首詞中,提煉出了第一種境界。即無論什麼困難之下,人生事業要樹立一個目標。就算西風漸起羅幕輕寒,我還是要獨上高樓,還是要眺望天涯。

至於晏殊是怎麼想的,並不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詩無達詁吧。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78|何夢桂惜春詞,有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