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最近和村上的書穿插着把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讀了一遍。因爲是信件的形式,所以每一篇基本都可獨立讀,最多兩篇一起讀。所以讀的零零散散,但感覺這本書很值得年輕人好好讀讀。

這本書共三十六封家書組成。期間涉及很多問題,家庭、學業、成長、社會觀、家鄉、國籍、愛情、文化衝突、教養等諸多問題。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值得年輕人好好思索。

最初寫信時龍應臺的兒子安德烈只有十八九歲,是個大學學生。並且是個德國大學學生,後又做交換生。從整本書讀來,年輕人的思想也很尖銳,雖然不同與老一輩人,但是並不能說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就差了。

他們因爲年輕,沒有經歷過動盪不安的歲月,但是他們也有壓迫感,有社會責任感。但他們思想意識更開放,對國家的各種差異包容性更強。

整部書就是在一封封家書中,母子兩人分別對一個話題,談論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母親龍應臺,對歷史性的問題談的更多,安德烈則更多關注於自己的當下。

從這本書中明顯可以感到,作爲母親的龍應臺是如何與兒子通過自己的成長史及對現實的看法來溝通,從而達到母子連心。也從中看到一顆母親的拳拳愛子之心。

如,同兒子討論愛情,她這樣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我願意和你分享我自己的“心得報告”,那就是,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他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

找愛人,不是自找驚濤駭浪,而是相伴相守互相扶持的愛人。

這就是一位母親愛子之心。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多,特別是每讀完一封信,都有不少話要說,但是讀到最後,不少話又忘了。

總之,感覺如果大多家庭,父母子女之間都有如此程度的溝通,子女得少走多少彎路,兩代人之間會減少多少誤解與隔膜。

也許大多數人不可能有龍應臺母子這麼高的表達水平,但是相互說話話,多表達相互之間的感受,交換對家庭、社會、自身等各方面的觀點和看法,應該還是可以實現的。

畢竟老人走的路多,見多識廣,總能給自己的孩子不少指導性意見,降低生活、工作中麻煩,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就是孩子的柺杖。同樣,孩子又是父母永遠的希望和安慰,是彼此的支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