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司馬牛問君子。

12.4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司馬牛又問老師,那什麼是君子呢?

孔子說,不憂不懼,就是君子。

司馬牛有點茫然,問老師說,不憂不懼就是君子,爲什麼呀?

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省察一下自己,啥毛病沒有,有什麼憂懼呢?啥毛病沒有,那不就是君子嗎?

張居正解釋說:凡人涵養未純,識見未定,禍福利害皆能動其心。所以還沒遇到事的時候呢,就多疑慮;遇到事的時候呢,又多畏縮,這就是憂懼之所生。而君子平時爲人,光明正大,無一事不可對人言,無一念不可與天知,內心省察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內疚。所以其理足以勝私,氣足以配道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有什麼意外災禍,那也就安然接受命運,所以有什麼憂懼呢?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六點半了,我們還是來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論語,那今天學習的是第12篇《顏淵篇》的第四章,還是說的是司馬牛,不過這次問的不是仁了,而是問君子。

學習新課之前,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容。

第12篇的第三章同前兩章一樣,都是問仁,那司馬牛問仁和顏回、仲弓問仁,孔子給予的回答是各不相同。

司馬牛問仁,孔子回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就是孔子說出言緩慢,不急着說話就是仁。爲什麼呢?因爲司馬牛本人多言而躁,就話比較多,比較急躁,屬於沉不住氣那種。所以對於他來講,達到仁有點困難,要先把自己這個顯而易見的毛病改了纔行。

司馬牛真的是言如其人,接着就問:“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我只要說話緩慢就達到仁了嗎?是不是太簡單了?孔子就回答說,你不要看着它簡單。說說當然簡單了,做起來不容易啊!

因爲做到很難,所以我們就要多想想再說,一邊想一邊說,要慢慢說,給一個緩衝時間,不要一聽了以後立即反應,結果你腦子裏根本沒轉過圈來,沒有思考前因後果,結果輕率的就答應,輕率的就去做承諾,結果最後呢,發現怎麼樣呢?

要麼就是不該我說的,我說了,不能非禮勿言,要麼就是對自己的話不能負責任,那不等於白說嗎?第三就是說了也做了,但做不到,這都是不行的呀。

聽了孔子的教導,司馬牛領悟了嗎?還有照聽照做了嗎?這裏面沒講,我們不知道。對他應該有幫助,但到底能夠幫助多大,還在於自己,這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今天學的這章就是司馬牛問完仁之後又提出疑問,他說可能是覺得仁還是有點難,因爲達到仁者的境界不容易。

那我問問君子吧,做個君子應該可以吧,他就問君子。

先看原文。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這個句式和上一章基本相同,還是司馬牛問個問題,孔子給回答,有針對性的對他說。但是司馬牛接着就再次提問,認爲這個簡單了,真的可以嗎?有點不相信的樣子。

孔子又再次加以解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就是司馬牛提問和顏回、仲弓提問的不同之處,也足夠看出他們幾個人的差距在哪裏。

關於君子,我們以前也學過很多啦!君子不器,君子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器物,把自己固定起來,說我就是一個雕刻師,我就是一個什麼什麼,不是的!君子全才全能。

即便是子貢那麼優秀和出色,孔子都說他還不夠君子,說是瑚璉也,你是非常重要的國之重器,但你依然達不到君子的程度。

可見,要想當君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對於司馬牛的問題,孔子針對性的回答就是,不憂不懼。君子具有這個特點,但不是說不憂不懼就是君子了,大家注意,這一點非常重要。

說到不憂不懼,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因爲以前我們學過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號稱是儒家的三寶,叫三達德,智、仁、勇。

那我們說,佛家有三寶,是佛、法、僧。

道家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這個寶是什麼意思啊?最寶貴呀!就你奉行它基本要點,你就算找到根兒了,哪怕其他的都不做,把這幾條做好就可以了。

至於佛家和道家的,我們就不多說了,有機會我們可以一起共同來學習的。

關於儒家的這智能勇三達德里面,孔子在這裏提出兩點,一個是不憂,什麼不憂,仁者不憂啊;不懼,什麼讓人不懼,勇者不懼。

不過在這裏孔子沒那麼說,說是仁和勇,說完以後,司馬牛又問了,那不憂不懼,就能說是君子啦,是不是有點簡單啊?

孔子告訴他:“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就是說這個也不簡單,我們首先要內省,我們內觀,佛家也講,道家也講,儒家也講,叫內觀,觀心,反思自己,看一看我們的言行舉止有沒有不當的地方,有沒有讓我們感到愧疚的地方,做的不好,不對,做錯了,肯定就愧疚了,如果沒有,那麼你哪裏來的憂愁,哪裏來的恐懼呢?

這就很清楚的表明,不憂不懼,不是說讓我們不擔心,不害怕就是君子了。而是一套功夫,是你內省以後發現沒有可以讓自己憂愁,可以讓自己恐懼的東西,你才達到的境界,和憨大膽,這個人初生牛犢不怕虎,二愣子,整天傻喫傻睡,啥也不管,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說到憂和懼,那這裏我說一下我的理解。什麼叫憂啊?就是擔心啊,那爲什麼要擔心啊?擔心誰啊?擔心自己、擔心家人,我們普通人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擔心喫不飽,擔心穿不暖,擔心工資低,擔心老闆不賞識,這是於自己而言的,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無論是禍福厲害,直接能夠讓自己心動。

大家還記得嗎?有個杞人憂天,那他爲什麼又擔心天啊?他看着天,老擔心它掉下來,要掉下來,砸着我,不把自己砸死了嗎?你看吧,這種擔心就讓他寢食難安。而我們會有很多因爲個人利益問題受到擔憂,肯定是有的。

懼是什麼呀?懼是害怕。害怕外界對我們造成造成傷害啊!

對於一個勇者來講,他行得端坐得正,坦坦蕩蕩,他就不怕這些牛鬼蛇神,不怕那些外界的東西。

關於這個,張居正的解釋是比較好的,給大家講一講。

“凡人涵養未純,識見未定,禍福利害皆能動其心。” 所以還沒遇到事的時候呢,就多疑慮;遇到事的時候呢,又多畏縮,這就是憂懼之所生。

 

普通人不管碰到什麼事兒,都能夠讓自己心動,不管是禍還是福,不管是利還是害,遇事之前擔心,遇事之後害怕。正不正常,我相信正常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是這個樣子的。

但是君子他不同,不同在哪裏啊?就是他平時的爲人,就是能夠光明正大,無一事不可對人言,無一念不可於天知。

就是從來不做虧心事,經得起考驗,不像某些人,表面說一套,那是說給別人聽的。背後做一套,那是做給自己的,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君子會內省,他內省以後發現沒有什麼可以內疚的,做的都對,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你像蘧伯玉,日日省過,日日知昨日之非,有小問題,他都及時的給予更正。

比如說我們對待人,招待客人招待的可能還不夠熱情,趕緊反思一下,下次注意一下。我們做作業還不夠好,那我再補一補,我對朋友答應這些事兒,還沒辦的很好,我再反思一下。

時時內省,可能程度做的不一定夠,但是從發心上來講,該做的也都已經做了,盡心盡力了。

朱熹說:“明足以燭理,故不惑;理足以勝私,故不憂;氣足以配道義,故不懼。”

即使他克服了自己的私慾,能夠一心爲公,爲人着想,真正達到了這種仁的境界。

他的氣場足以與自己的道義相配,合乎天道,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有什麼意外災害,你比如說生病了,比如說有什麼意外情況啊?比如說比較窮困,像顏回似的,那就安然接受,這也是生活的狀態之一啊。

說到這裏,我們想一想,多少偉人,他之所以成爲偉人,不是說他一生有多順利,從小到大,一路開掛,從來沒有遇到危險,從來沒有挫折,一帆風順到底,你會發現這樣的人,他不可能做出很大的成就來。

而是該自己發揮才能的時候,他能夠儘可能的發揮出最大的力量,但是碰到困難問題的時候,他也能夠接受,蟄伏以待發,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不放棄、不拋棄、不灰心、不沮喪。依然時時刻刻做好準備,以待天時,就等待時機,等機會來了,需要的時候立馬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我們大家都知道故事,說主席曾經三起三落,那也聽過鄧公,他也是三起三落,他們爲什麼能做到呢?就是因爲他不憂不懼。

孔子爲什麼和司馬牛說君子不憂不懼呢?其實也與司馬牛本身的情況有關係,在上一章我們講過,司馬牛兄弟很多呀。他又是宋國的貴族,他有個哥哥是宋國的權臣,叫司馬桓魋。

這個人犯上作亂,結果失敗了。失敗以後他受牽連啊,輾轉以後,投奔到孔子門下。

到孔子門下,他原先是一個貴族,可以說是養尊處優。後來逃亡,條件和原先肯定是沒法比的呀,到了聖人門下,有聖人這個環境,應該是好了很多,但是畢竟環境不同啦,感覺是不一樣的。

他有沒有憂愁?有沒有恐懼?很多啊!

這種情況下,孔子就教導司馬牛說:你啊,接受命運的安排,既然已經如此啦,就不要老是想着我過去如何如何了,過去一切皆成過往。

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就是接受安排,內省自己,能夠坦坦蕩蕩,這樣你就是一個君子了,我們不會被外物所惑,我的身份高了,我就厲害,我的身份沒有了,我就不行了,不要有這種擔心。

從這裏面,戰友們,我們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啓示呢?

我覺得我們也要像孔子說的這樣,要隨時來反省自己,內心有沒有欠缺的地方啊,有沒有遺憾的地方?

就像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每天拿這三個問題來好好的去問問自己,工作我有沒有盡心盡力,把該做的都做好了。

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信守承諾,我答應人的事兒,是不是幫人辦了,有沒有辦到位。這是與外界交往。

第三條,就是老師教的東西,我有沒有聽進去,輸入不進來,那就等於白說了。入了以後我們有沒有把它用起來。用起來以後,有沒有把他養成習慣,真正變成我們自己的。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當我們能夠有這種習慣的時候,每天都反省的時候,我們的言行舉止,都能夠合乎規範和道德,合乎天理,合乎人倫。那麼就盡人事,聽天命可以啊,還擔心那麼多幹什麼?又有什麼可以值得我們害怕的呢?

說實話我每天也會做反思,但是沒有做記錄,但做反思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好多地方做的都不好,目前還有很多擔心,也有很多恐懼。

這說明,我和司馬牛差不多,還是涵養功夫不夠,沒有真正的能夠好好的省察,好好的去把我們平常學到的這些道理,真正的踐行起來。

比如說前幾章學習的孔子對顏回的教導,四句真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我沒有能夠真正的做到。

時不時的注意力被吸引,時不時的說出話也會讓自己後悔。

比如說孔子對仲弓說的,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拿過來反省自己,也是有許多問題,整天說說話要經過思考,但是我真的思考成熟了嗎?也沒有,有的時候說話就很輕率。

這都是問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內省不疚,那麼我們就真的會成爲君子,大家說是嗎?

好了,這一章就到這裏了,明天我們解讀第五章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司馬牛明明好幾個兄弟,爲什麼說他自己沒有兄弟呢?子夏告訴他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名言又有什麼深刻的內涵呢?我們到時候再一起共同來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