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蒂爾達效應》:拒絕成見,女性也有她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 1.《瑪蒂爾達效應》 2.這是一個追逐夢想的故事 3.一路飛奔的奇遇 4.瑪蒂爾達效應

1.《瑪蒂爾達效應》

有些故事,你猜得到開頭,猜得到結尾,卻怎麼都猜不到過程。

瑪蒂爾達的故事,便是如此。

《瑪蒂爾達效應》是英國作者埃莉·歐文的作品。在埃莉·歐文七歲的時候,父母爲她買了一臺小小的打字機,正是這樣一個別致的聖誕禮物,開啓了她的寫作之路。她的這本《瑪蒂爾達效應》已經被翻譯成了8種語言,如今,它不僅成爲了英國孩子的熱門讀物,同時還獲得了多項圖書獎項,併入選了英國企鵝出版社科學書迷的書單。在英國的STEM學校,《瑪蒂爾達效應》更是成爲了學校的必讀書。

這到底是是怎樣的一本書?它觸發了我的好奇心。

作爲一個大人,能讀到這樣的童書,也算是彌補了我童年時候的缺憾。和很多給孩子們講大道理的書籍相比,《瑪蒂爾達效應》,它的主人公雖不完美,但更具震撼力。

2.這是一個追逐夢想的故事

瑪蒂爾達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聰明機智,熱愛發明。她的爺爺維爾弗的去世,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一直被瑪蒂爾達視爲發明界的知音,爺爺的去世讓她體會到孤獨的滋味。

她和很多那個年紀的孩子一樣,既覺得自己特別,又常常感到自身的渺小。他們常常會受到大人物事蹟的激勵,但又總是缺乏主動探索的勇氣。

作爲一個癡迷於各種發明的小女孩,瑪蒂爾達想要出人頭地。她以瑪麗·居里爲榜樣,夢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她一樣,成爲一名影響世界的科學人。

“今天我該創造點什麼?”瑪蒂爾達常常捫心自問,她始終記得,爺爺曾經跟她說過的話。“需求是發明之母”,她在很小的時候,就發明了便利手,還在爺爺的幫助下,申請了專利。只不過,她還在攢錢,期望着便利手在全世界的發行。

是一次學校科學大賽的挫敗,讓瑪蒂爾達整個人陷入到了沮喪之中。評委們覺得那麼出色的作品,不可能出自一個女孩子之手,這樣的否定,不僅否定了瑪蒂爾達一個人,還否定着整個性別。

瑪蒂爾達的鬱悶,引來了奶奶的開導。這才引出了之後的故事。

奶奶本身是一名天體物理學家,且有重大的發現,早在幾十年前,她就發現了一顆獨特的行星,而她的老闆把她的發現據爲己有,如今,他還獲得了行星的命名權,正是斯莫克這個傢伙。

距離斯莫克獲得諾貝爾獎的典禮只有不到兩天的時間,瑪蒂爾達依然決定,要爲奶奶討回公道。沒想到的是,奶奶也如此想,兩個人一起,奔向了遙遠的斯德哥爾摩。

這是整個故事的開頭,驚心動魄,然而,結局可預測。瑪蒂爾達勝利了,且獲得了尊重。她的奶奶贏得了本屬於自己的榮譽,而星星的名字,被作爲一項禮物送給瑪蒂爾達,“瑪蒂爾達行星”真是好名字。

瑪蒂爾達,一個追逐夢想的年齡,在克服重重的阻難之後,獲得了更進一步的勝利。這是屬於青少年的激動人心,在一個成年人的眼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前面那個時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無盡辛酸。

3.一路飛奔的奇遇

《瑪蒂爾達效應》這本故事書,它最精彩的情節,實際上是瑪蒂爾達與奶奶喬思·摩爾一起奔向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的整個過程。30多個小時,他們逃離養老院,從洗衣籃子裏跑出來,跳上了送牛奶的車,在港口誤打誤撞上了一條急於離開港口的船,在船上修好了故障,認識了船長和船長夫人。下船之後,在法國加來打車,遇到了一個拍電影的團隊。跟着這個拍電影的人,他們竟然乘坐熱氣球,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且因爲熱氣球漏氣,他們把熱氣球最終停在了埃弗爾鐵塔上,而操作熱氣球駕駛的,竟然是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喬思·摩爾。

一路上,他們可謂是披荊斬棘,中間笑料百出,戲劇化的節奏,又讓人慾罷不能。

不僅如此,這中間提到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後文的伏筆,最終都是他們的貴人。這實際上也是對人生的隱喻,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爲什麼會遇到一個人,但就是認識了,而且結下了善緣。這點緣分,會成爲養料,在未來的某一個瞬間,重現滋養自己的生命。

對我們的一點啓迪,大概便是生命的善意。

因爲瑪蒂爾達是熱情的,有追求的,她和奶奶從來都不放棄。在偏見成風的社會中,她們依然能夠勇敢地站出來,着實不容易。

一路飛奔的奇遇,即是人生的恩惠,又是上帝的挑戰。

在到達斯德哥爾摩,成功地揭發了成果的剽竊者之後,瑪蒂爾達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了。

4.瑪蒂爾達效應

《瑪蒂爾達效應》這樣的書籍,符合青少年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故事情節也跌宕起伏,又結合當今女性的熱門話題,不得不說,作者是非常有遠見。

瑪蒂爾達的名字,也別有深意。在科學界,瑪蒂爾達效應確實存在,它特指女性的科學成就,在她們所在時代被忽略和抵制的現象。

這樣的抵制,只能是一時,隨着社會的進步,我們終究要承認女性的重要意義。

女性的存在,不僅僅是一種與男性存在的對抗,更重要的,是一種平衡。

埃莉·歐文的《瑪蒂爾達效應》,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想法, 把它化身爲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我們在跟隨着她探險的過程中,也逐漸領略到女性的聰慧和價值。

雖然絕對的公平是很難實現的,但每一個向着這個方向努力的人,都是偉大且勇敢的。

《瑪蒂爾達效應》,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種下兩性尊重的種子,未來孩子們的世界,會更加地美好。

拒絕成見,女性也有她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接納差異,包容彼此,共同進步,纔是我們的理想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