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有什麼意義|有啓發

看到何帆老師在讀《中年的意義》,趕緊在得到App上聽了一遍。
作者大衛·班布里基,是個獸醫。對,就是獸醫,我沒寫錯。
就是這個獸醫發現,問什麼動物沒有中年,只有我們人類纔有中年呢?
帶着這份好奇,大衛開始研究。還別說,真讓他研究出來點東西。

爲什麼只有人類纔有中年呢?

大衛發現,從演化的角度來看,中年的意義是爲年輕代提供資源和信息。
因爲人類大腦發育和繼承既有知識,需要漫長對青春期。這期間,人類都無法成熟自立,需要成年人類的養育。不管是食物獲取還是信息傳承,中年階段在這期間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管這個演化驅動力叫做親本投資。這是這個親本投資行爲驅動着人類演化出中年這個階段。

中年人的大腦不靈了嗎?

俗話說人過四十天過午,半截身軀埋下土。中年人的腦子不太靈光了,心智也保守頑固,開始走下坡路了。
是這樣嗎?
大衛堅決反對,他認爲,

中年雖然遭遇了身體的衰退,但卻進入了大腦的黃金時期,心智的巔峯階段。

大腦是人類千年演化中不斷博弈、平衡、妥協的結果。人的認知能力就像一個小山丘,在20歲時開始增加,到40歲左右達到頂峯,而後20多年的時間裏,認知能力的變化不大,直到進入老年,纔開始下滑。
中年的大腦,雖然感官在老化,但中年人類的認知能力反而變得更強。這也是演化規律的作用。這是因爲,人類大腦在進入中年之後,腦神經纖維聚集的腦白質達到總量上的頂峯,也就是說腦神經網落的複雜程度和聯結能力在中年期達到頂峯,且會持續很久。

中年人固執保守嗎?

還是No。
中年是人生中很獨特的一段,這時期,個人精神世界裏的青春熱情與成熟現實互相沖撞,而老年的衰退淡泊還沒到來。大衛認爲,中年人的心智體現的是一種變化,是更加穩定沉着,是自控力和心理調適能力更強。

中年人的謹慎穩重表現在對風險的厭惡,比起提高好事發生的概率,他們更傾向於防止壞事發生。這樣看起來好像有些保守,但是看透了一些狗血把戲,的確有一些不惑的感覺,既然已經過了冒險進攻的階段,就應該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力所及的那些具有活力的事情上。

所以說,中年人不是顯得保守的作風,不過是社交模式上的一種主動內斂。

中年對人一生的獨特意義

曾國藩說,“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人到中年,就相當於在人生的中場,不必過度沉溺於青春的懷戀,也不必擔憂遲暮的老年。
既然人到中年,情緒和理智相對平衡,就相當於在人生大漩渦中的構建了穩定島嶼。
有了穩固的島嶼,就要擔當起中年人的使命,作爲信息傳承人把知識、觀念傳遞給年輕人,扶上馬再送一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