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做得好在於意識好,意識就是保持區分性質能力

出發經過熟悉的道路,不由得想起兩件往事。

第一件事是騎車回家。

那時候剛參加工作不久,有且只有那一次騎自行車從城裏回農村老家,就是走過這條路。那時候真是年輕,騎車要走差不多50公里,雖說是無知者無畏,倒是也沒覺得多麼艱難,無非一路上多歇息幾次罷了。

奇怪的是,隨後騎車回城的記憶一點也沒有了,也許這就是記憶的特點,回家時路線策劃過,勞累,新奇,堅持,記憶編碼深刻,賦予挑戰性意義,接下來回程也就自然而然,不再值得記住。

要不說第一個喫螃蟹的是勇士,第二個就是隨大流的了。

而能夠深刻記憶這個事情,這與聯繫起來的曾經經歷有關,這個經歷最好在當初狼狽不堪,但是站在今天回看卻值得稱讚,因而就有了調侃的味道。

換句話說,同樣一件事,由於時間流逝,因爲換個角度,就有了不同的視野與看法。因此,評價一個人,以及一件事,要有耐心,要多個視角,也許會有新啓迪,尤其是對於自己。

第二件事情是坐車回城。

那是工作後輾轉換了數個單位,有次坐單位車出發,算起來至今也有十多年了,卻歷歷在目。

那時候私家車很少,出發都是單位派車。用車多的時候,辦公室領導一樣充當專職司機,開一輛普桑車給我們服務。這位老兄部隊轉業,人很平和,毫無怨言,人品可見一斑。

那是在我順利處理完業務問題後,坐老兄車子回城路上,車裏只有我們倆。跑在這條路上,很快追上一輛空着車箱貨車,老兄和我說,跟車遇到這種大貨車,務必要保持遠些距離,因爲不知道會不會從車上掉下什麼東西來,跟近了來不及躲避,非常危險。

那時候我還沒學開車,也就聽着好奇,權且聊天罷了。

巧的是,說完這話不多會,我們沒有超車時候,前面貨車一個顛簸,竟然從車廂裏蹦出一根長木棍來!之後不停的在路上翻滾奔向我們!

我們跟車原本就遠,車速也不快,老兄反應飛速,收油門同時,看到對面沒有車子過來,打方向躲避到對方車道,距離還遠就躲開了。而我們後面也沒有緊跟的車子,這個事情有驚無險,沒有造成任何破壞。

真是驚險!

我跟着老兄出發多次,知道駕駛水平很好,也很放心,這次雖然很震驚,似乎也沒有驚嚇不已,也許畢竟自己坐車不開車,也就有了不負責任被動接受的藉口。

我們當時也真的並不太慌亂,老兄似乎還搖開車窗提醒大車司機,那人才是慌成屁,停車處理去了。我們沒有停車繼續前行,邊走邊討論這個突發事情,猜測掉下來的是捆綁貨物用的木棍。

我記得只是讚歎老兄技術,以及沒有說出來的後怕,卻沒有共情老兄的害怕。他能沒有嗎?一定有的!

現在想起,真正讓我佩服,或者啓迪深刻的,是老兄這種“意識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

多少人,知識頭頭是道,做事亂七八糟,究其根本是意識的缺乏。比如,我們知道行車安全要點,不超速,不鬥氣,保持車距,文明行車,不過這些都是知識,屬於考試用的理論東西,真正能夠具體做好取決於意識。

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做得好在於意識好,這個意識就是區分事情性質的根本能力,比如一個人心理狀態是否正常,一個人真實動機何在,一件事情處理方式是否違反原則。

當我們保持且具有了區分性質的意識,就不會被具體技術迷惑,就可以突破視覺和聽覺屏障,從容應對遇到人事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