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的话,你确定没听错?

今天看到一张截图:

还有一个段子。在讨论一个不在场的人读博。

{朋友:“什么?他还赌博?!他这么有钱吗?

我:也还好吧,读博…应该还是可以的。

朋友:“那他父母知道他干这事吗?”

我:“应该知道吧…也是好事。”朋友:?!!!你们这些人怎么回事啊!}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样的例子。

阅读中其实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像我这两天看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因是翻译书,语言比较艰涩,看着看着就被绕晕了。

阅读完一本书,能诠释出作者的意图,阅读者和写作者能达成共识,这是最终的阅读效果。

面对一本书,阅读完后,自以为读懂了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但真的清楚吗?你和作者之间的意思,达成一致了吗?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作者说:“语言并非完美的传递知识的媒介”,一个词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词义,另外一些专业用词、生僻词对读者的理解,对阅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寻找关键词,理解词义,与作者达成共识”是这本书作者在分析阅读中,谈到的规则之一

就像上面的两个例子,因为听错了话,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意思。其实,都是关键词惹的祸。

像其中一则:“读博”听成了“赌博”,发音几乎一致,词义却天南地北。

所幸,只是笑话而已。

当我们面对一本书时,我们也需要寻找关键词,这是作者想告诉阅读者的主要信息,正确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语言意思。

关键词区别于其它词汇,有特定的语言表达。

只有阅读者,真正理解了作者书中的关键词,才能清楚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和传达出的讯息,这样阅读者和读者才能达成共识。

对于阅读者,如果想更好诠释书的内容,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作者还给出了几个小建议:

A、留心那些让你觉得头痛、难以理解的词, 像一些专业用语、新的概念名词、以及非现代语境使用的词,比如古语等。

B、作者在书中也会给出一些明显的提示信号,比如,用不同的字体,加括号、或者斜体字等提醒你。

C、 书上多次被提到和强调的词语,也要引起重视,通常这些词语就是关键词。

D、对于关键词的处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它们圈出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理解它的含义。或通过查字典或电子检索的方式,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

如果书读完后还是不太明白,那就有必要借助辅助资料,帮助自己继续理解和消化。

所以,要想真正读懂一本书,领会作者用义,与其达成共识,关键词不可忽视,如此,我们的理解力才能进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