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人生智慧

(梁億第581篇原創文章)

人人都想擁有智慧,但智慧是什麼?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還是蘇秦的合縱連橫?是韓信的置之死地而後生?還是曹植的七步成詩?是曹衝稱象?還是司馬光砸缸?……是,也不是。這些更是一種謀略,一種能力,是智慧的一個方面。我在這個世界上,晃晃悠然幾十年了,也來談談我心目中的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就四個字:讓、受、本、度

一、讓

讓是一種格局,讓是一種大度。很多人喜歡爭,很少人喜歡讓,但偏偏“讓”會讓你得到更多。

1、李嘉誠讓利

李嘉誠曾說過:我做生意,能賺十元,我卻只賺八元九元。李嘉誠多讓出一元兩元,卻有更多的人願意與他做生意,永遠少拿一點,讓合作伙伴拿到適當多一點的利潤,這種“讓”,讓他一直穩守世界富豪榜,經常是亞洲富豪榜名列前矛。

2、左宗棠下棋

清朝名將左宗棠,棋藝高超。1876年,奉命率兵收復新疆,赴新疆前,某天微服私訪,在街上看到一個古稀老人在一幅寫着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匾下襬棋陣,世間競然有人如此狂妄,於是上前求戰,結果三局下來,左宗棠輕鬆取勝,老者接連敗北。左宗棠哈哈大笑:您這牌匾可以卸下來了吧!老人應允……

左宗棠收復新疆歸來,再次來到街上,只見那牌匾還在,於是再次上前,要求老人卸下牌匾,老人說:現在我們再下三盤,能贏我,我立馬卸下。結果,三盤下來,左宗棠盤盤皆輸,左宗棠大爲不解,短短一年多,您的技藝大爲精進,何故?

古稀老人說:您上次過來找我下棋,我知您是左將軍,軍務在身,怎敢挫您心中銳氣,現在,您已班師回朝,輸贏已不重要……

3、我的“讓”

我是做演講口才培訓的,在培訓集訓班,通常會分成四個小組,分組後,每個小組要分別完成小組成員介紹,競聘隊長、副隊長,確定隊名、隊呼……最後是小組成員一起喊號號……如果是我帶領的小組,已經完成,領先其他小組很多時,那最後的喊隊呼,我會讓隊員等一等,讓別的組也快趕上來,纔行動。因爲,如果有一組明顯提前,喊起口號(喊口號聲音非常大),會影響其它組的行動的,從大局來看,應等一等,讓一讓。

小結:讓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南京六尺巷的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國兵不剃對手光頭的故事……公路上,你讓我,我讓你,道路通暢;公路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道路就會堵塞,誰也別想動;人生也是如此……

爭是一種人生奮進,讓是一種人生格局。當您只會爭時,你是努力之人;當你學會讓時,你是有智慧的人。

二、受

受是一種生活態度,受有三重境界:忍受、接受、享受。

人生不如意事,十尚八九,面對不如意事的態度就顯示出一個人的水平了,沒有智慧只會忍受,甚至,苦苦忍受;忍受不住,怎麼辦?有人是默默接受,但有些人是走極端,滋生出離婚、打架、別車、殺人的行爲……

接受還是被動的,如果能從每件事的發生,都變成一種享受就是一種人生智慧,因爲,每件事的發生,都有意義,對待不愉快(苦難),如果抱怨忍受,將使人逐漸失去動力,如果從忍受跳出來,先接受它,再享受它,你將是人生的贏家。

1、牛仔褲的故事

牛仔褲是李維·施特勞斯發明的,1850年,美國西部舊金山地區發現大片金礦,於是美國很多想發財的人,如潮水一般湧向舊金山,湧向曾經人跡罕見、荒涼肅條的不毛之地,做着淘金致富的美夢。

20歲出頭的李維也是其中一員,但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李維找到一片空地,買了工具開始淘金,沒幾天,卻讓幾個彪形大漢驅趕,說是侵佔了他們的地盤,理論不成,反遭毒打;同樣的事情上演了好幾次;如果你是李維,你會怎麼辦?

李維沒有怨天尤人,他想,西部黃金雖不缺,但已經讓先來的人佔領了最好的地盤,初來驟到的他,勢單力薄,不可能與形成勢力的先來者鬥,淘金致富的路是走不通了,現在淘金的人多,但賣水的人很少,而每個淘金者不管淘淘淘到金,水還是要喝的,於是李維找到水源,賣起了水,很快就賺到了一桶金,可是好景不長,很多人仿效李維,加入賣水行列,甚至再次有人威脅他,不准他賣水;如果你是李維,你會怎麼辦?

李維很快接受了這個現實,他觀察到,淘金的地方離市區很遠,很難買到日常用品,於是他開起了日常用品商店,不出所料,他的店鋪生意很快紅紅火火,他很快又賺到可觀的利潤;生意雖好,但也有一批搭帳篷用的帆布滯銷,積壓倉庫,有一天,有一個淘金者,來到店鋪,盯着帆布看了很久,李維問是否需要帆布,淘金者說:我需要像帆布一樣需用的褲子……,李維眼前一亮,淘金者在野外,終日與石頭打交道,衣服容易破損,於是李維就把那批帆布造成了堅固耐用的褲子……經過一次次改良,終於有了引領世界時尚的牛仔褲。

李維遇事接受,不問爲什麼是我?接受不公,接受倒黴,接受接受,慢慢變成享受……如果李維遇到挫折不接受,而是選擇忍受或對抗,或許又是另一種人生了。

2、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羞辱

三國時,蜀國與魏國在五丈原開戰,魏國兵多將廣,糧食充足,而蜀國卻國小勢力弱,諸葛亮憑着智謀過人,希望速戰速決,但魏國司馬懿卻穩紮穩打,拒不出戰。

諸葛亮派人帶上婦女衣裳送給司馬懿,羞辱司馬懿像婦女一樣……但司馬懿坦然受之……最後纔有三國歸晉。

小結:人生不如意事很多,看你怎麼看待,如能跳出忍受,接受一切不如意,改變心態,或許你就能戰而勝之,如果每一次發生,你能從接受心態,變成享受,你的人生將從此豐盈,

爲什麼要享受一切發生?因爲每一次不好的發生,都能生髮出新的智慧,從前,我對參加我課程而不報名的同學,耿耿於懷,會很不爽,但現在想來,他們不報名,我纔會一次一次反省檢討,才讓我的能力越來越強,才讓我的課越來越受歡迎,想通這一層,報名也好,不報名也好,我都能得到,於是我享受這一切的發生……

三、本

本是本質,明白事物的本質,是一種洞察力。商君書裏有一句話:愚者暗於事成,智者見於未萌。意思是:愚昧的人對於已成功的事情也不知是怎麼成功的,明智的人在事情沒有發生時就已預見到了。

論語說:人本善,說的是人的本質,荀子說:人本惡,也說的是人的本質,馬斯洛說人的需求有五大層次,說的是人的需求本質……當你有看清事物本質的時候,你也就有了由近及遠的見地……

1、箕子見微知著

紂王剛登位時,開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嘆道:“王剛登位就用象牙筷子,慢慢,盛酒的杯將不再用瓦器,而用犀玉之杯;用象牙筷子,犀玉之杯,盤中將不再可能是粗茶淡飯,而是山珍海味;人也將不再穿粗布衣服,而將是絲綢錦繡;再往後,高臺大屋……天下也越來越難滿足他的貪慾了,遠方的珍奇異物,豪華的宮室車馬,從此會越演越烈……我十分擔心其後果”

不久,紂王造鹿臺,修瓊室玉門,酒滿池,肉如林,宮中變成一個淫樂市場,於是百姓紛紛造反。

2、長江每天有多少條船經過?

鎮江金山寺,乾隆看憑欄遠眺,看着滾滾長江上百舸爭流,問金山寺主持:“長江中一天有多少條船經過?”金山寺主持說:“兩條船”乾隆說:“明明很多船,怎麼說是兩條?”主持說:“是的,只兩條,一曰名,一曰利……”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裏說: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也是一樣道理。

小結:

星雲大師說: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明白事物的根本,纔有更好的學習效率與遠見卓識,學習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講課通常會告訴你這樣那樣,更告訴你,爲什麼要這樣那樣。

四、度

度是一種分寸,度是恰到好處,度掌握好了,壞事也是好事,度沒掌握好,好事變壞事。

人蔘是大補之物,用對了,對人有很大禆益;用錯了,那是殺人的毒品。砒霜是大毒之物,量用對了,是良藥;量多了,是殺人毒品,量少了,不起作用;疫苗的原理就是以毒攻毒。毒的量恰到好處,於是治病救人,毒的量多了,殺人;量少了,沒起作用。這就是度。

1、楊鎖餓死之迷

2009年,一個23歲小夥,餓死家中,這個時代,還有人餓死?是真的!

楊鎖,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人。家中獨子,深得父母喜愛,從小嬌生慣養,八歲了出門在外,父母還抱着或挑着,怕他走路累。

自小聰明,卻不愛學習,不寫作業,不受老師管教,因爲老師一管教,楊鎖只要回家告狀,楊鎖父母就去找老師算帳,結果沒人敢管,學習沒人管,自然成績差,於是楊鎖早早的就輟學了,楊鎖輟學在家,卻不幹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13歲那年,楊鎖父親肝病去世,他母親依然溺愛楊鎖,沒有讓楊鎖幹一點農活。

時間一天天過去,楊鎖的母親積勞成疾,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沒辦法,只有叫楊鎖幫助,但楊鎖卻一點活都不願意幹,逼急了,還打母親,楊鎖十八歲那年,他母親過世了。家裏的親戚看不下去,堂兄把楊鎖接到家中生活,但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堂兄把楊鎖帶到建築隊幹活,當天中午,楊鎖就歉天氣太熱而跑回了家,

爲了生活,楊鎖把家中一切東西變買,家中沒有東西了,只有乞討,最後連乞討都懶得去, 大部分時間在家裏,餓得不行纔出去乞討……爲了取暖,家中傢俱都燒了,衣服也不洗……村裏很多好心人給他送去了食材,但是他寧願不喫也不做。在他23歲那年,堂哥看他幾天沒有出去討飯了,於是就帶飯去看看他,結果發現他被餓死在了家中,死時他的房樑上還掛着肉。

楊鎖餓死是什麼原因造成?溺愛,父母從小的溺愛,讓他完全喪失了一個成年人應該擁有的正常的生活能力。從小處於父母的溺愛之下,讓他認爲懶惰是自己唯一能做的事,在他看來,什麼都不做纔是理所當然,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當父母死後,他就像沒了翅膀的小鳥,等待他的結局,就只有死亡。

2、演講有度

什麼是好的演講?演繹好?聲音好?豐富的態勢語言?內容?不是,是有度,是恰到好處。

很多學習演講口才的人在初始階段,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初學者往往聲音偏小,偏快,沒有肢體語言,中期,往往誇張,過度演繹,矮柔造作;後期,逐步的領悟到真諦,於是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小結:凡事有度,飯喫多了也會傷身體,愛亦然,慣子如殺子,溺愛不是愛是禍害。

總結:聰明人不一定能過好人生,智慧人卻能;聰明可以通過學習得來,而智慧不僅僅通過學習所得;聰明可以天生,智慧卻需後天感悟……所以智慧的得到,遠比聰明困難。

我看人生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四個字:讓、受、本、度。

讓:禮讓:讓是一種格局,一種大度;

受:享您:享受生活帶來的好與不好,享受苦難帶來的智慧;從不問:爲什麼是我?

本:根本:洞察力,一種遠見,明白事物的根本,世間事物,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度:中庸:所謂中庸是不走極端,不唱高調,凡事最怕過猶不及,中庸就是把事情做到恰到好處。

寫此文代表我對智慧的一種渴求,這是我對智慧的一些感悟,一些猜測,並不代表我就有了智慧,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