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與挑刺

一秒鐘只是一瞬間,而我們的人生正是由這億萬個瞬間組成。其中有些瞬間終生難忘。

說實話,我本不打算再看張藝謀拍的電影。但這部《一秒鐘》讓我重拾了對他的尊重。因爲比起“印象西湖”的絢麗和奧運會開幕式的宏大,我更喜歡這部電影裏塵土飛揚,荒涼沙漠的場景。



在這裏,我看到的是灰白黃,就像故事發生的那一片荒漠。聽到的是主角少得可憐的臺詞,那個年代。

沒有絢麗的色彩,只有黃沙,沒有CG特效,只有黑白電影膠片上的雪花。

張譯對人說“滾”,有被人說“老實點!”。但我從中聽到了很多,聽到了歷史的迴響。

文藝給人的印象常常是“執拗”,就像主角爲了那一秒鐘的畫面在荒漠裏奔波了幾天,等了幾年,豁出了性命。

也像張藝謀,七十多歲的人了,放棄了大片,只爲把縈繞在心頭的夢拍成電影。



文藝也是挑刺的。

明明世界上99.9%的事都是好的,偏要找那百分之零點一的不好,明明億萬人中只有幾個人的不幸,卻被一再放大再放大......結果成了經典。

這種“挑刺”讓很多人討厭。人們本能地希望希望那些沒遇到,看不見的,都不要存在。

可那一秒鐘是存在的,並且不斷地循環。因此它是重要的,對他人,也是對我們自己。那些事,我們只是沒遇到,只是還沒發生在我們身上。就像百年不遇的洪水,就像福島核電站的泄漏,就像這次疫情。

以前這些都是故事。讀到的黑死病是歷史,死亡人數是數字。它們都只存在書本上。對於它們,我不願讀,不願在意。而現在,它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每天必戴的口罩,成了難以下嚥的苦果。

《一秒鐘》的結尾給了我們一個看似完滿的結局。主角接受了膠片已經遺失的結果,唐突地笑了起來,因爲新的生活在招生,未來必將美好。過去的就都過去吧。

但現實讓我們看到,很多事情發生不用一秒鐘,很多事情會循環幾千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