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人前四是哪幾位,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

李杜蘇辛算得上中國歷史上,詩人中的前四嗎?

不能算。我們看清楚題目要求,詩人——並不包括詞牌作品,那麼辛棄疾第一個就排除了。辛棄疾代表了融會貫通蘇軾豪放派與詞牌婉約底色的詞人,算得上文武雙全的厲害角色,我們甚至可以說,辛棄疾代表了宋詞的最高峯。而宋詞的最高峯,無疑就是整個中國詞牌史上文武兼備的最頂峯。

詞牌風流,非稼軒莫屬。但是談到詩,就乏善可陳了。

你可曾有什麼耳熟能詳的稼軒詩作?沒有吧。這並非他的才學問題,而是詩這種形式抽離宋朝文壇的原因。終宋一朝,除了王荊公、蘇東坡、陸游以及末年的楊萬里、范成大一干人等,再找不出詩歌成就上的高杆。

蘇東坡也要被剔除出去。

老百姓的口傳是最好的篩選方法,他比辛棄疾好一點,我們怎麼還能記得他的“只因身在此山中”,“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宵一刻值千金”,“一樹梨花壓海棠”,但是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對詩歌史和文學史除了豐富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高的到達?能不能作爲標杆?很難。

實際上蘇軾的詩歌水平是非常高的,高過陸游、范成大等一干人,這是因爲北宋的氣象要高於南宋。而在宋朝如果說有兩位寫詩大家,蘇軾必然佔有一席,但是我們要選詩歌中前四,他真的排不上號。

他的豐功偉績在於詞牌體裁拓寬(開豪放之風),在於散文,在於文人畫,在於書法,在於哲學思學和樂觀的人生態度,他是一個全才,詩歌並不是他的短板,只是不算突出。我們經常把蘇軾的文學成就比作漫天星河,詩只是其中最不亮的一顆。

宋詩成就最高者,在於王安石的荊公體。但是荊公體的特色就是取法唐詩,囿於篇幅,就不多講了。老二的蘇軾排不進去,第一的王安石也無法和唐詩之盛相比。

所以要評選中國詩史的前四,宋朝的一個都進不去。

詩聖杜甫只能墊底。

最前面是中華詩歌第一人——屈原。然後是東晉陶淵明,再下來是李白,然後纔到杜甫。

這四個人才是對中國古詩發展起到非常關鍵作用的人。搞懂這四個人,整個詩歌史的脈絡就清晰明白。

屈原是可具名的第一個詩人。也就是說文人創作,從屈原開始,同時屈原也是第一個爲詩歌命名的人。我們今天看《詩經》中的詩,那些名字都是後人給取的,但是從屈原開始,詩就開始有了自己的身份,同時詩人的名字開始登上文化舞臺——而在他之前的那些詩歌作者,都只有一個名字——佚名。

在藝術手法上,他開啓七言,雜言結構,爲後世五言詩,七言詩打下了基礎;在思想創作上,由於楚地荒蠻,巫術橫行,他的創作充滿了奇麗鬼魅的想象,是爲浪漫主義的先河。李白,李賀以及衆多文人的想象都脫離不了屈子爲他們打下的底稿。

他是中國詩歌史上名副其實的第一人。

而東晉的陶淵明在詩歌史上的成就主要就是開啓了田園詩派,並注入了隱士精神,爲後世的落魄文人提供了一種寄託,一種仰望的方向。只不過在後世,除了王績學陶淵明有些像之外,汲汲於功名的儒生再也無法身體力行達到陶淵明的詩歌境界,因此他成爲了詩歌史上第二座無法逾越的精神豐碑。

在寫作形式上,他的清淡、融情寫法不但擺脫了魏晉玄言詩的影響,也成爲後世詩人效仿、學習的榜樣。

李白對於詩歌的貢獻主要在七絕,還是和王昌齡一起幹的。他就是喫的才氣的飯,別的幹啥都不行。不過就憑一張繡口,號稱“詩仙”,留下名句不計其數。中國詩歌的頂峯在盛唐,盛唐的頂峯在李白。這個不用多說。

而杜甫憑的就是努力、刻苦、對文學理論、詩歌理論的發掘,對格律詩的鑽研,成爲格律詩的集大成者。他對詩在體裁、格式方面的貢獻是比李白高的,奈何才情逼人,屈居第二,只得了個“詩聖”的稱號。

其實白居易、李商隱開創“香山體”、“西昆體”也算是在詩歌史上分門立派,但是都只是在個人特色、詩歌風格上的不同,雖然有可能各有所愛,但是綜合得分是無法超越大李杜的。

所以,中國古詩人要評前四,非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莫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