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與跡象

中原焦點中16 堅持分享第588天 21.1.13 運動打卡第33天  80-9 /51h 約練挑戰第2周第2/3次

很多老師在學習焦點一段時間後會發現,自己開始慢慢有變化了,容器變大了,許多事情能接納了,遇到事情能穩住了,諮詢也能做起來了。

可在我們享受變化帶來的喜悅時,生活總適時的給我們一個“悶棍”。比如說孩子,比如說愛人,當我們面對他們的時候,尤其是遇到“問題”或“困難”的時候,咱就很難穩住,或者情緒就被激起,什麼接納,共情,理解,好奇,一下都跑的遠遠的,好像“直接”一點更舒服。

難怪說“熟人”不能做諮詢,更何況這熟人中的熟人呢,如何能保持到諮詢要求的“中立”呢?那就更別說其他了,建議、指責、抱怨,等等,一下都來了。

有時還會覺得,你看我都改變那麼多了,咱不是在一個系統起嘛,怎麼我變了你一點都沒變呢?所以“遇到”家人會讓人覺得很無力。

可事情真是如此嗎?“一點沒變”,真的嗎?

今天回想到前天和愛人之間的溝通,關於抽菸的習慣,如何去改變,如何去尋找替代的新習慣來更換,特別難,幾句就聊不下去,人家不是說不知道,就是不說話,於是就直接結束。

當時的感覺就是太難了,而且還防備,“你是要當我的諮詢師”,感覺他渾身上下都在拒絕。

可今天突然回想起此事,其實也是有不少“可能性的徵兆”,嘗試問他你對壞習慣什麼態度?一直想改。雖然“防備”,雖然只能問幾個問題,可也有不少“徵兆”。比如說他一直想改,說明他也是覺得這是不好,比如我上問句,他雖防備着問你要做諮詢師,可也沒有立馬停止,說明也是希望可以聊一聊的,當問到如果改變的好處,也願意配合着列出一些。這些不都是他可能性的徵兆?

因爲越熟悉的人越難“聊”,這不過就是一個驗證麼。我們依然要去看“徵兆”和“可能性”。

那麼愛人如此,孩子呢?真的完全沒有“切入”嗎?看到羣裏很多老師已經陪着孩子在用了,有的非常有效,也很多說太難,用不上。是一點用不上呢,還是可以用上一些。孩子是完全不接呢,還是能夠接一些?

我想答案大多應該是肯定的,可是什麼讓我們覺得沒有呢?越親近的人越知道我們的“痛點”,哪兒痛往哪兒“搓”。而且可能還會笑咱,你說你改變了改個啥,你說你學心理學學個啥。於是我們就被否定了,於是我們之間的戰爭可能就又開始了。

可如果我們放下這些,哪怕是事後,我們用“放大鏡”去找,還是會發現許多“徵兆”。現在跟之前也是有了一些變化,哪怕咱們自己,“處在”中間的時候也是有許多“徵兆”,或者說“跡象”,而這個在哪裏呢?就在咱們的“細節”裏。藍皮書的第16天,標題就是“無論是天使還是魔鬼都在細節裏”,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細節”入手尋找“跡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