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刻錄機(114)——冬日碎片系列

冬日碎片(47-50)


47

冒着清晨的嚴寒,行走上班的路上。生活總是一如既往的忙忙碌碌,現實中卻也無所收穫,一年到頭來,捉襟見肘還是捉襟見肘。公交車上,人們戴着口罩,還有幾個如同我這般戴着耳機,裹着風帽的年輕上班族。人們暫時地擠在這小小的行走的箱子裏,朝着各自的目的地出發,在不同的站點下車。那個小小鐵箱子在高樓大廈中間行走,除了偶爾能夠感受到從樓羣縫隙中射進來的陽光,大多時候,我們總是行走在城市的陰影之間。

看着剛剛起牀臉色有些麻木的人,看着車窗外匆匆而過的車流,再看着一棟棟往後移動的高樓大廈,我突然想到了這段時間正在聽的《西藏生死書》中開頭篇幅所說的一個觀點:我們都是屍體,無論是那些方方正正高樓裏的房子裏的還是我們郊外的墳墓中的,我們都是屍體。只不過是,我們是活着的屍體,而墳墓中的則是死去的屍體。

這個觀點粗一聽,覺得讓人很難以接受,然而,其實並非如此,只是,我們從未真正地用心去思考過我們死亡的這一真實現象。又或者說,我們有真正認真地去思考過死亡嗎?——我們自己的死亡。我想是極少的,因爲死在人們眼中總是充滿着晦氣,讓人充斥着恐懼感的!我們往往在得知某人患了絕症或者死亡之後只是“哦”的一聲,除了一聲嘆息與同情之外,我們就會盡量以最快的速度去忘卻這個事件,然後投入到生的世界當中。

當然,我不認爲人們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但是我又覺得這種方式不太可取!


48

我們有人爲何會墮入到生活的這團沼澤地裏?爲何會那麼多的人生活在痛苦的邊緣?其實,大多數時候不過是人們陷入到生活的慾望當中去了而已。百年之後,你我不都只是一堆白骨,一抔微塵?這纔是生命的本質,可又有幾人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呢?芸芸衆生中,確實太少,而我們缺少對死亡的思考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

對死亡的思考有利於我們認真地面對我們的人生。

當然,認真的面對人生並不是如同現在某某開課收費的講師在課堂上所說的,我們要如何如何規劃我們的事業,我們該如何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我不排斥這種活法,這也確是認真對待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這樣的人可能可以成爲一位生活中的成功者,智者,卻難以成爲生命的智者,芸芸衆生之上的智者。正如《西藏生死書》之所說,有多少人,在忙忙碌碌一輩子之後,在突然得知自己將接近死亡的時候感到茫然失措,不知自己從前的忙碌究竟是爲何?這時,他們的內心徹底的崩潰,除了接受無法逃避的死亡之外,他們的精神是麻木的,是痛苦的。

而我認爲我們真正的面對我們的人生,並非是一味地追求物質上的成功。物質上的成功當然更好,這會有利於我們更好進行更深層次的追求,但這並不是一個必然的因果關係。《西藏生死書》中的修行者就是很好的例子。豐富的物質基礎並非是精神修爲必要條件,但是沒有精神修爲的基礎那麼你的生命本質上終究還會是貧瘠的,你註定會在死亡之前難以以絕對平靜地接受它,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這個真正接受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日常修行中慢慢感悟,修煉出來的。通過書中我能看到,那些禪宗中的大智者他們在自己死亡前是能夠做到絕對的平靜的。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這幾日聽《西藏生死書》中所記的那些修行人日常修行的兩個小細節:第一個是他們每日必將他們水杯中的水喝完,然後再將杯子倒放;第二,他們每日需將生好火熄滅。這些修行的小細節都不過是在告訴我們,要我們時刻牢記,無常纔是永恆,我們都將面臨一死,且這個死就在生中間。

我想,只有那樣的修行,只有那樣的認真對面人生,才能使得我們的靈魂接受洗滌並變得聖潔起來,也才能真正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有力起來。我們生活在無常之中,我們順應地迎接無常。


49

我明白,我自己的修爲是不夠的,遠遠不夠的。正如馬克思奧勒留在《沉思錄》中所言,有多少哲人在大肆的談論生死之後悄然死去。我不知道那些大肆談論生死的人在死亡之前有沒有達到如同西藏那些大智者般那般的平靜,我想也是極少。而我想,我自己也大抵可能如此。

在回家的途中,我沒有聽喜馬拉雅,而是在聽音樂。在《rise》那種激昂的音樂中,我的內心並沒有升起某種鬥志昂揚的情緒,反而,它如同反作用般的在我的內心一層又一層地加深了我的悲傷。當我下車後,急忙摘下了耳機,擦拭了幾近快要掉下的眼淚。

看着忙碌城市,迎着寒冷的一月份的風,我頓時清醒了不少。我想,或許音樂加重了我的悲傷吧,或許我的內心悲傷程度還沒有達到那樣的程度吧!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嗎?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要死去的嗎?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而所謂的生命長短與死亡來講,也不過是我們對死亡前的自己內心的慰藉!

可我依舊還是悲傷,因爲我想到了瓊姐!


50

瓊姐與我說,她的乾咳一直還未見好,而她的背一直都有隱痛,最令她擔心的是前兩日她的左腳開始浮腫,而這兩日她的右手也開始浮腫。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懷疑癌症晚期的症狀開始體現出來了(瓊姐去年五月份去醫院診斷乳腺癌轉移肺部)。

我啞語了很久,我不知怎麼安慰,儘管我後來又說了一堆的話,可我覺得無一不是廢話。

瓊姐彷彿有些接受了命運一般,她說,我心裏明白我的狀況,此刻,我並不害怕那個結果,而是害怕那個過程。

忽然間,我突然明白:人,除了面對那個無法逃避的結果外,還得要面對那個過程,因爲那個過程是真的只有真正死過的人才會明白。但我想一定是很痛苦的。

可誰又能理解她的痛苦呢?肉體之苦,還有生活之痛。而一個人在這個時候如果身邊的人不但沒有安慰反而是一臉冷漠,那麼這樣苦楚真的會容易逼人走上絕路的。

而瓊姐是我見過最爲堅強的人之一了,她的內心依舊還在盡她生命最大的努力在堅持着,對抗着這個世界的孤獨,對抗着這個世界的痛苦,也對抗着對未知的恐懼。在與我聊天的時候,她不但不避諱談到死亡,在我說要去看望她時,她還說,不用太着急,我知道你現在的生活也很忙,就算這些症狀真實癌症晚期的表現,那麼真到那個時候也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掛斷電話後,我依舊還是發了一個紅包給她,儘管是車水杯薪。而她一如既往地拒絕:你才結婚不久,這幾年肯定不會很舒服,並且你們生小孩子的事情可能還會需要花錢,你們好好過日子就行,我這邊沒事呢!這個時候,她想到的還是別人,而其實,這點小錢也是我一直欠着她的人情!

又回到前面,我內心的悲傷究竟是怎樣的程度?我很認真的問着自己,也許若干時間後的某一天我也一樣會遇到瓊姐同樣的問題。這個世界上誰都要面對一次自己的死亡,只是死亡的方式各異!這樣想到,內心似乎卻也沒有太過悲傷了,沒有那種悲傷得讓人想淘淘大哭一場的悲傷了。

我們或許應以平淡的心態接受,悲而不傷。我們不避諱死亡,我們面對死亡,我們理性地看待死亡,我們應把我們身邊看到過或者經受過的死亡融進我們的自己之的死亡之中,使得我們更加明瞭生命,更明瞭死亡,也使得我們在往後餘生中能夠更加豁然地生活。或許,僅是如此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